吃广西横县的鸭肉生,端上桌鸭肉还是温的
广西横县人对美食的追求,有自己的一套赤诚法则。
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简单的烹饪,这句话在他们这里可以被转换成,简单的食材往往不需要烹饪。
去别的地方品尝当地特色美食,怕吃撑可能带盒健胃消食片就够了,但是去广西横县旅游,高低得带盒阿苯达唑片。
深入横县,才知道什么是万物皆可生。当地人吃各种生的现象,在互联网的传播助推下,已经快被捧为吃生之都了。
以至于总有人在网上一脸狐疑地发问:“横县是不是禁止生火做饭?”
当地人的餐桌上透露着一股纯粹生猛的美食哲学。
食客们追求的是一口极致的新鲜劲,现杀现吃,整个过程看不到一丝火和电,只有刀光剑影,肉端上桌时还是温暖的,就像这只动物还趴在自己的窝里,难怪有人认为横县是一块与预制菜彻底绝缘的土壤。
如果你只吃过鱼生,那在当地人眼里只能算是青铜级别。你说你尝过牛肉生或者猪肉生,恭喜你勉强踏入钻石门槛。
因为上面还有真正的王者,他们把舌头伸向了鸭肉生。
在广西横县人的求生之路上,鸭肉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坎。毕竟生吃禽类,在大中华的美食版图上,也鲜有出现。
别的地方厨师看到老番鸭,先想到怎么炖,横县好这一口的食客则是想的要怎么切、拌什么吃才没有愧对这只鸭子。
当一只鸭子不慎走到北京,很可能会被做成烤鸭,如果它漫步到了南京,则会被做成盐水鸭,但假如它来到了广西横县,被生吃很可能是它的最终归宿。
头次见到横县人吃鸭肉生的人都会被震惊,“我以为横县产茉莉花茶是个很清雅的地方,没想到还有这一面。”
“我们的祖先好不容易从茹毛饮血进化到了刀耕火种,没想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还有这等返祖吃法。”
横县吃鸭肉生主张一个快,活的番鸭,直接拔毛,不能用开水烫,否则一烫肉就不新鲜了。
接着用刀打开鸭胸膛,迅速取下两片鸭胸肉,然后切片,端上桌,整个过程行云流水。
江湖传说横县六景镇的一些快刀手甚至连鸭毛都不拔,白刃进去红肉出来,要是天气冷,那盘肉上桌了还在微微跳动冒着烟。
当地的快刀手掌握了分子切割术,物理切割的同时叠加了法术伤害,据说在电光火石之间可以把显微镜才能看见的寄生虫切成八十一段。
当然这只是玩笑话,胆小的早就在饭前饭后老老实实把驱虫药给吃了。
这道菜另多数人望而却步的除了场面血腥之外,就是寄生虫风险了。
当食客们夹起鸭肉生啧啧称赞:“这块鸭肉靓哦。”
进入身体的寄生虫也在称赞:“这个脑花靓喔,这个肝也不错。”
鸭子在没煮熟的情况下吃起来并不比鸡肉更安全,因为任何家禽都可能携带与鸡肉相同的病原体。
也许是风险实在是太高了,鸭肉生在横县仍然是一道冷门的菜肴。甚至许多横县人在网上澄清:只有极个别人会吃这个,大多数人都只吃鱼生。
在大部分人的常识里鸭肉有一股腥味,如果没有经过烹饪,生吃那股味会把人放倒。
但其实不是什么鸭子都能入得了横县绝命老饕的法眼,他们只对番鸭下手,而且吃鸭生跟喝威士忌一样还追求年份,越老的番鸭越受追捧。
你要是手头上有一只八年老番鸭,说要杀了吃鸭肉生,不用在微信里喊人,瞬间就能凑一桌。
一些垂涎鸭肉生的横县食客,对鸭肉生的总结就是三个字:鲜、甜、嫩。
“那种嫩滑的口感、甘甜的回味,甚至比牛肉还绝。”
“吃生肉真的会上瘾,之前吃过一次鸭肉生,刚割下来,吃到喉咙里还能感觉它的肉在收缩,距离痛苦越近越美味。”
“其实这边吃鸭肉生主要是配料比较好,因为配有花生米还有姜葱丝,特别是当地的酸柠檬,加上小米辣蒜头,生吃大蒜可以杀菌消毒。”
“再搭上广西的野生紫苏,还有这一盆炸好的花生米,这些小配菜就算不搭生肉直接吃也能把人香上天。”
对好鸭肉生的老表们来说,鸭肉生是这些配菜的绝佳催化剂、导火索和燃料,一口就能让口腔爆炸。
一口下去,鸭子的嘎嘎声仿佛还在耳畔回响,随着喉结的滑动,鸭肉已经进到食道里了。
那是你的胃第一次触碰到柔软的未经高温烹调的禽类肉质,在胃液的翻滚下,身体里远古的DNA会被瞬间唤醒。
“不会难吃,鱼生,猪肉生,牛肉生我吃过,第一次吃心里会膈应,会哕,但如果你突破心理防线之后,再吃个两三回,你就会慢慢品尝到肉的鲜甜味,没有腥味,没有臭味,花生油酱油跟料的味道也不会盖过去,而是点缀,让口味更丰富。”
“广西鸭肉生应该是好吃的,但是要承担会感染寄生虫的风险,就目前医学水平来说,这并不是绝症,人一定要学会做选择,在口欲和身体健康这两个中选一个。”
“全中国都一种吃法才没意思呢,我支持百花齐放,但是注意安全兄弟,寄生虫还是有点可怕。”
“吃就别怕,怕就别吃。”
在横县,“生”这个字被赋予了厚重的滋味,市井烟火,人生百味。
有一天我开玩笑问了一位老表:“为什么没有人生?”
结果他回答我:“因为人生太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