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主席:特朗普的政治秀,威胁停购中国“地沟油”
来源:兔主席/tuzhuxi 20251016
当地时间2025年10月1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发文,威胁要停止购买中国的“食用油”,以报复中国暂停采购美国大豆的行为。这一表态看似强硬,但稍加拆解,发现并不是这么回事,而且背后隐藏着更多、更复杂的政治算计。本文将以问答形式,介绍此事的来龙去脉。
问1:特朗普具体做了什么?想传达什么信息?
答:2025年10月14日,特朗普通过其社交媒体平台Truth Social发帖,公开指责中国。他写道:“我认为中国故意不买我们的大豆,让我们的大豆农民日子难过,这是一种经济敌对行为。作为报复,我们正在考虑终止与中国在食用油(cooking oil)和其他贸易方面的业务。”
信息的核心有两点:第一,称中国停止购买大豆定性为“经济敌对行为”;第二,称将采取反制措施,即停止购买中国的“食用油”。他这么做的表面目的,是宣称并宣传要反制中国不买美国大豆的行为,给中国施加压力,同时展示一个“政府在行动”、强硬对抗中国的姿态,特别是展现特朗普冲在一线为美国农民的利益而战。
当然,这是他发帖在表面所传达的信息,具体我们还要进一步分析。
问2:中国为什么不购买美国大豆?
答: 中国停止大规模采买美国大豆,是中美贸易战中一项关键的反制措施。早在2018年贸易战开始,美国加征关税的时候,中国就用大豆作为“回击点”——毕竟中国是全球最大大豆进口国,也是美国大豆的最大买家,对美国大豆年进口额曾经高达126亿美元,占到美国大豆出口总量的四成以上。随着特朗普第二任政府对华商品加征高额关税,中国自然也采取了相应的反制措施,将大豆采购订单转移至巴西等南美国家。这导致2025年美国对华大豆出口几乎停滞。
未来,如果中美贸易关系缓和,撤销对华加征的关税及单边贸易制裁行动,恢复互惠,中国当然可以恢复采买美国大豆。
问3:美国大豆农民为何在政治上对特朗普如此重要?
答:美国大豆农民是特朗普极为重要的政治基本盘。这些农民主要集中在艾奥瓦州、伊利诺伊州等中西部农业州,作为大豆的主产区,这些州的产量占到全美60%以上。作为特朗普的核心票仓,这些州在历届美国大选都扮演着关键角色。中国在反制贸易战时精准打击,瞄准了特朗普的票仓,而贸易战导致大豆生产商失去了最大的出口市场,收入锐减,一些企业甚至面临破产。因此,特朗普必须采取行动来安抚这一群体,以巩固自己的政治支持。考虑到2026年中期选举即将到来,能否安抚农民基本盘对特朗普和共和党至关重要。
问4:特朗普提到的“cooking oil”究竟是什么,规模多少?
答: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所说的“cooking oil”(食用油)是具有误导性的。首先,中国是全球食用油消费和进口大国,新鲜食用油出口很少,因此美国从中国进口的普通食用油规模极小,2024年只有约4,000吨,对应1,000万美元。
他真正所指的是废食用油(Used Cooking Oil,简称UCO),在中国的语言体系和认知里,大致相当于就是我们俗称的“地沟油”。这种油是餐饮业产生的副产品,经过回收和加工后,被用作生产生物柴油(特别是可持续航空燃料)和动物饲料的原料,但不属于直接供人食用的油品。美国对中国UCO的进口在2024年达到峰值,总量约为127万吨,价值约11至12亿美元,也即十亿美元出头的一个规模。作为比较,过往美国每年向中国出口的大豆价值超过120亿美元。因此,UCO的贸易额只是大豆贸易额的一个“零头”,在中美约5,000亿美元的双边贸易总额里更是微不足道。
所以,特朗普挑选的实际上是一个很小的目标,他特意将UCO描述为食用油,省掉了used(废)一词,也是有特别考虑的,让这个产品听上去更像日常用品,并有意混淆视听,激起美国人对食品安全和供应链安全的焦虑。这是典型的政治上的小动作。因此这里我们要强调,特朗普实际上所指的是废油,并不供人食用。
问5:如果美国不从中国进口UCO,会对中国产生负面影响吗?
答:不会。随着全球对绿色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UCO作为生产生物燃料的重要原料,需求十分旺盛。目前在全球市场上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如果美国市场关闭,中国可以很轻松地将这些UCO出口到欧洲、东南亚或其他市场,或者在国内消耗。事实上,在特朗普发出威胁之前,由于美国调整了生物燃料的补贴政策以及中国取消了UCO的出口退税,2025年中国对美UCO出口量已经大幅下降了超过40%。这表明中国对此是有准备的,并正在实现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因此,市场分析师说“直接冲击微乎其微”。
基于此,特朗普所说的美国不从中国进口UCO,实际上无法构成对中国的反制。一言蔽之,这甚至不能算是针对中国的一张“牌”。
问6:既然对中国影响不大,特朗普为什么要拿UCO说事?UCO和美国大豆产业有关么?
答:十亿美元出头的规模是摆在那里的,这个措施对中国显然不会有冲击,无法直接打击中国经济,也不会影响和改变中国的行为,那么,特朗普高调提及UCO,肯定有其他的考虑——这个考虑就是他希望设法取悦国内的大豆农民,同时安抚那些不隶属农业行业,但关注特朗普是否能够身体力行维护美国利益、强硬对待中国的MAGA基本盘。
这里首先要看看UCO和大豆产业之间的联系。在美国,UCO和豆油(由大豆压榨而来)是生产生物柴油的两种主要竞争原料。来自中国的廉价UCO大量涌入,挤占了美国本土豆油的市场份额,从而压低了对大豆的需求和价格。因此,UCO和大豆市场存在重叠,有市场竞争替代的作用,这就使得在理论上,停止进口中国UCO可以减少这种廉价原料的供应,推高美国本土豆油在生物柴油生产中的需求和消耗量。而豆油需求上升会带动大豆压榨量的增加,有助于消化美国豆农目前过高的库存,并有可能对大豆价格形成一定的支撑。
当然了,这套逻辑存在多重挑战。首先,美国生物燃料产业本来就严重依赖价格低廉的中国UCO;突然断供可能导致生物柴油生产成本显著上升,甚至引发燃料成本飙升和供应链混乱的问题,虽似可间接帮到大豆农民,但会损害整体经济。再者,UCO是使用过的烹饪油,是废油回收的产物,并不是直接通过大豆压榨而成。即便UCO供应减少,豆油在生物柴油原料中也仍然面临来自其他替代品(如牛油、菜油)的竞争,而生物燃料生产商也未必会直接将豆油作为首选替代原料。
基于此,有市场分析认为,禁购中国UCO只能小幅增加美国大豆油在生物燃料和饲料领域的份额(预计短期内大豆需求会涨3%~5%),大豆农民需要等待加工厂转向回收通过大豆压榨生产的食用油,这个传导机制是很漫长、间接的。农民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消化库存。
另外,前面提到,中国对美国年采购大豆超过120亿美元。10亿美元左右的UCO,即便完全回收自大豆油,也只对应20~25亿美元的大豆,无法填补中国的采买空缺。
以上,解释了为什么特朗普的UCO禁令对农民隔靴搔痒的间接安慰,并不能从根本上弥补中国订单流失造成的巨大市场空缺。
问7:既然美国不进口UCO对中国几乎没有反制效果,对本土大豆农民的帮助也有限,那么特朗普为什么还要专门高调打出这张牌?
答:答案在于政治姿态和舆论效果。特朗普知道,此时,更重要的是向选民展示自己正在“采取行动”——通过在社交媒体上高调宣布所谓的“反制”措施,可以帮助他塑造自己作为美国农民利益捍卫者的强硬形象。至于这个措施的实际效果如何,只有少数专家和业内人士了解,大多数公众只会接收到“特朗普在反击中国”这个简单的信息。
这里还可以算一个简单的账:大豆农民选民有多少,MAGA基本盘有多少。
——美国的大豆农大概有40~50万,如果把整个家庭都纳入,对应选民最多100~150万。
——特朗普的MAGA基本盘选民则有约5,500万(美国农民总数约200~300万,假设全部都是MAGA基本盘,则非农MAGA选民也超过5,000万)。
问题来了,特朗普发帖表达强硬姿态,到底是做给这40~50万大豆农或200~300万农民看的,还是给5,000万MAGA基本盘看的?当然是:都是。但区别在于,40~50万大豆农民很清楚特朗普禁止进口中国UCO只会给他们带来间接弥补效果,但超过5,000万不从事农业生产的MAGA基本盘不会知道这些。他们只是感觉特朗普为农民做了很多事,自己的总统非常优秀。这些人进一步去追究、发现、证伪特朗普言论的可能性接近于0。
因此,特朗普宣称禁止中国“食用油”(实为“地沟油“),是一个没有政治代价,只有政治收益的政治作秀。
问8:除了UCO,特朗普还有其他反制中国的招数吗?
答:特朗普可打的“牌”其实并不多——尤其是在需要直接关联到大豆农民利益的领域。
首先,他的反制措施必须在逻辑上与大豆问题相关联,这样才能最大化政治宣传效果。如果他选择一个与农业完全无关的领域进行报复,就很难向农民解释这如何能帮到他们,因为毫无疑问农民只关心自己的切身利益和生计。
其次,在经历了数年的贸易战之后,各种常规贸易工具(如大范围加征关税)已经广泛使用,进一步升级的空间和效用已经被最小化。美国也不具备进一步大规模加征关税的经济条件,如果激化贸易战,可能会招致更广泛群体的不满。
因此,特朗普现在要做的是精准帮扶——针对大豆农采取措施,因此,他最终选择了UCO这一规模虽小、但关联性更强的领域。毕竟,这是他为数不多的选择之一。而为了扩大宣传效应,他特意模糊/混淆/扩大了概念,把UCO(地沟油)称为“食用油”,以期获得最大化的政治收益。
关键在于,并不会有人证伪,所以撒谎无代价。
问9:对特朗普来说,实际上最好的选择是什么?
答:从经济和外交角度看,特朗普最好的选择,不是禁止UCO,而是在贸易战上与中国降级,通过谈判,撤回或降低关税,撤回各种制裁和管制,恢复中美正常的双边经贸关系。只有这样,这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美国大豆的销售问题。当然了,贸易战今天进行到这个阶段,美国国内政治“气氛烘托到这儿了”,以特朗普希望塑造的强硬形象,他不会轻易在政治上“让步”。所以一切还需等待:市场可期,在即将到来的中美谈判和峰会上,双方有可能达成某种妥协,避免贸易摩擦进一步升级。当然,这也取决于美方的姿态。
问10:最后,如何总结整个事件?
答:小结一下。特朗普威胁停止购买中国的“食用油”,可能有意做了概念混淆以扩大范围,实际上所指为UCO(废食用油,俗称“地沟油”);这个举措,从经济上看,实际上构不成对中国反制,不能算做一张牌,而更多的是特朗普所采取的一种成本较低、曝光较高的“姿态性”对内安抚策略,且由于这一举措对美国大豆农民的帮助效果有限且间接,其用意更多的是指向更广泛的MAGA基本盘,希望通过看似强硬的反制政策,在他们心目中塑造特朗普“美国优先”、心系基本盘、强硬反制中国的形象。而化解中美贸易争端的真正途径,不是这种象征性的“报复”,而是双方重回谈判桌,通过平等对话和协商来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