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瞰IPO|上半年营收净利双下滑,迈瑞医疗终敲定赴港上市
《星岛》见习记者 黄冬艳 广州报道
传出赴港上市消息一个月后,10月14日晚间,迈瑞医疗(300760.SZ)以连发28份相关公告的方式,正式宣布赴港IPO相关事宜。
赴港上市最佳窗口期
最新公告显示,为满足业务发展需要,深入推进国际化战略,打造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进一步提升资本实力,迈瑞医疗拟于港交所主板发行股份并上市。
《星岛》记者获悉,迈瑞医疗在10月14日召开了第八届董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多份拟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上市的相关议案、方案等,包括聘请安永为上市专项审计机构。但目前上市具体细节未最终确定,且相关发行并上市尚需提交迈瑞医疗股东会审议,并取得相关部门的批准审核。
未来在股东会审议通过后24个月内,迈瑞医疗将选择适当的时机和发行窗口完成本次发行并上市。
迈瑞医疗发布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也显示,当前是公司进行境外发行上市的最佳战略窗口期,一方面在于全球医疗科技领域进入了新一轮变革中,迈瑞医疗有望抓住这一抢夺全球市场份额的关键时期,进一步拓展海外业务;另一方面,目前香港资本市场对于优质龙头资产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和较高的估值溢价,是进行国际化资本运作的有利时机。
赴港上市靴子落地后,近三个交易日股价连续下跌的迈瑞医疗10月15日迎来开门红,但随后又波动下跌,截至下午14时,迈瑞医疗报230.28元/股,跌幅0.17%。总市值2792亿元。
海外成新增长极
事实上,早在今年9月中旬,就有媒体报道称迈瑞医疗正在加快推进香港二次上市,且融资规模至少10亿美元。最新公告发出后,迈瑞医疗方面向《星岛》记者表示,目前公司港股IPO筹备工作进展顺利,但暂时没有上市时间表,其他信息则可参考官方披露内容。
近几年,受国内医保改革、行业整顿、市场竞争加剧等影响,医疗器械市场整体下行,相关企业增长压力加大,出海成为诸多企业寻求新增长点的重要战略。迈瑞医疗亦将国际市场视作未来的主要增长引擎。
从最新收入来看,今年上半年迈瑞医疗营收同比下滑18.45%至167.43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减少32.96%至50.69亿元,而营收及净利润双双下滑的主要原因,便是国内业务收入下滑30%至84.1亿元,比重降至50.2%。
在国内增长承压的情况下,迈瑞医疗国际市场的收入却呈快速增长的态势,上半年同比增长5.39%至83.32亿元,占总营收的比重提高至49.8%,几乎与国内持平,尤其体外诊断、国际化学发光业务均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双位数的营收增长。
在8月底的中期业绩会上,迈瑞医疗总经理吴昊曾透露,目前公司在国际市场的整体占有率还不到3%,未来增长空间或可达到国内市场的4至5倍,且增速更快。
同时,迈瑞医疗预计今年第三季度整体营收可实现同比正增长,收入逐季度环比改善,迎来业绩拐点。其中国际市场的业务进度基本符合预期,预计第三季度开始比重可进一步提升,国内市场也将随着医疗设备招标在去年12月份开始复苏,在今年第三季度业绩开始改善。
实际上,此次赴港上市并非迈瑞医疗首次“出海”。早在2006年,迈瑞医疗就成为中国首家成功登陆美国纽交所的医疗设备企业,发行价13.5美元/ADS,股价在第二年达到45美元/ADS的峰值,但此后便开始走低,最终因长期估值偏低在2016年私有化退市。
2018年迈瑞医疗以48.8元/股的发行价挂牌深交所创业板,随着规模增长,该公司市值在2021年一度突破6000亿元。但随着近几年业绩增长压力加大,迈瑞医疗市值已回落至3000亿左右。
行业人士分析表示,受政策推动,今年A+H成为港股IPO上市的主力之一,迈瑞医疗作为国内医疗器械龙头也备受资本市场关注,有望跻身IPO募资规模前列。
据港交所行政总裁陈翊庭透露,今年前8个月,已有11家“A+H”公司在香港上市,募资总额超900亿港元,贡献了港交所新股总募资额的70%。其中,宁德时代、恒瑞医药、三花智控、海天味业等不同领域的龙头企业,均获得了百亿以上募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