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元上市”热度不断,龙旗科技最开心

500

文源 | 源媒汇

作者 | 谢春生

编辑 | 苏淮

人形机器人网红算是把热度玩明白了。

自从2025年3月市场传出智元创新(上海)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智元”)已着手准备IPO事宜后,其总能有意无意地凭借各类动态引发市场关注。

从反向收购A股上市公司上纬新材令对方股价大涨,到多番拿下巨额订单、传出港股IPO,再到半年时间接连获得四轮巨额融资,围绕智元的几乎全是利好消息。并且各类动态在出现的节点上,也可谓是“无缝衔接”,令智元常年保持市场热度。

“造势第一”,针对智元频繁的动作,业内资深观察员陈勉(化名)对源媒汇说道。在他看来,智元擅于“包装”推高估值,可数据支撑不了,只好各种“左手倒右手”。

源媒汇注意到,2024年10月,富临精工与智元等相关方签署《人形机器人应用项目投资合作协议》,共同投资设立合资公司实施人形机器人项目。之后,智元就收到富临精工的巨额订单——双方达成数千万元标的的项目合作,近百台远征A2-W将落地富临精工工厂,成为国内首个工业领域具身机器人规模化商业签单案例。

2025年3月,智元与上市公司大丰实业结为战略合作伙伴,双方同样是设立合资公司。彼时,大丰实业承诺在合资公司成立后一个季度内,提供不低于1500万元意向采购订单。

500

图片来源:大丰实业

而2025年上半年,龙旗科技刚成为智元股东,近来也与其签署数亿元的框架订单。如此“巧合”,不免令市场质疑这些订单的真实含量。

就获取股东巨额订单等情况,源媒汇日前致函智元方面,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此外,上纬新材否认智元可能通过上市公司借壳上市的传言后,市场又多次传出智元要赴港IPO的消息,甚至连赴港IPO的时间点、目标估值以及承销商都曝出了,传的有鼻子有眼,但最后遭到了智元方面的连番否认。

不过有意思的是,智元越是澄清,市场传得越狠,这反而让既是股东、又是合作伙伴的龙旗科技显得很兴奋。

01

给钱又给订单

人形机器人领域从秀融资到晒订单后,商业化落地正在成为全行业急需攻克的“堡垒”。在股东助力下,表面上看,智元算是业内商业化进击比较顺畅的头部企业。

10月9日,智元与龙旗科技发布消息称,双方就工业场景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应用开展深度战略合作,龙旗下达数亿元金额的智元精灵G2机器人框架订单。此次合作共将部署近千台机器人,是目前国内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最大订单之一。

对此,龙旗科技董事长杜军红表示,依托智元的优势,龙旗既可深化AI与智能硬件融合创新、强化AI核心产品矩阵,还能加快公司“1+2+X”产品版图布局。智元董事长邓泰华也认为,此番合作,能深化“本体+ AI”技术迭代,为更多精密制造领域提供可复制的工业具身智能解决方案。

看似是一场需求驱动的“完美联姻”,但背后逻辑或许并不单纯。

天眼查显示,2025年3月,智元完成B轮融资,该轮由腾讯领投,蓝驰创投等老股东跟投,同时参投名单里还有一个熟悉的新面孔——龙旗科技。天眼查显示,目前龙旗对智元的持股比例约为0.74%。

500

截图来源于天眼查

近来,在接受投资者调研时,龙旗科技也确认了这一投资。

龙旗方面表示,公司关注具身机器人领域的创新发展趋势,上半年也投资了机器人领域的知名企业智元机器人。并已设立专项团队,重点研究如何将机器人与AI技术结合, 应用于工厂的产线智能化升级,未来将结合实际生产场景进行定制化开发与应用落地。

上半年刚给完钱,下半年就立马送上巨额订单,龙旗科技为何如此慷慨?

02

大金主背后的“小九九”

答案或许要从业绩表现中寻找。

2024年,龙旗科技实现营收463.82亿元,同比增长70.62%;归母净利润5.01亿元,同比下滑17.21%。对于增收不增利的情况,公司归结为“盈利能力受到原材料成本压制。”

分产品看,2024年,龙旗科技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AIoT 产品的毛利率均遭遇不同幅度下滑。尤其作为营收大头的智能手机业务,毛利率仅为4.92%,基本上属于不赚钱状态。

500

图片来源:龙旗科技2024年年度报告

对比同为ODM三巨头之一的闻泰科技,其同期产品集成业务毛利率仅为2.73%。如此低毛利,也让闻泰决心出售该板块业务,转型押注半导体。

2025年上半年,龙旗科技的归母净利润虽同比增长5.01%至3.56亿元,可这是在营收下降10.65%的背景下实现的。期间,除智能手机业务外,平板电脑业务和AIoT业务均获得不错增长,AI PC、汽车电子等新业务也取得量产进展。

而ODM三巨头之一的华勤技术,尽管ODM业务毛利率同样承压,可凭借多元化布局,上半年实现营收和净利润的双双暴涨,增幅分别为113.06%、46.30%。对于增长原因,华勤归结为“公司业务不断拓展,各产品出货量大幅增加,利润也随之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华勤技术已将机器人列为三大新兴战略业务之一,并在上半年加快了该领域的投资布局。

同行入局,加之2025年以来人形机器人赛道持续大热,小米、三星、华为、荣耀、蔚来等合作客户也纷纷进场押注。或是受此影响,2025年以来,龙旗科技也多次公开表示“关注具身机器人领域的创新发展趋势”。

而智元作为最受关注的两大人形机器人明星企业之一,无疑是龙旗科技切入该赛道的理想跳板。毕竟过去一段时间里,凡是沾上“智元概念”的上市公司,股价均出现不同程度上涨。上纬新材便是最好的例子,两个多月时间,股价翻了十几倍。

龙旗科技也不例外。在宣布与智元展开深度合作当天,其股价也应声大涨。

也就是说,绑定智元,不仅有助于龙旗科技拓展业务边界、谋划第二增长曲线,也为股价上涨提供了新的想象空间;而对智元而言,抱紧龙旗这样的大客户,既能为商业化落地提供试炼场景,也有望转化其潜在合作资源。

双方各取所需,形成互利格局。

03

港股IPO传闻不断

给智元“投喂”巨额订单的,可不止龙旗科技一家。

数月前,智元与宇树科技联合拿下中移(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25-2027年人形双足机器人代工服务采购项目,标的项目总预算约为1.2亿元。该项目分为两个小采购包,其中采购包1采购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双足机器人,预算0.78亿元,由智元中标。

此外,天眼查显示,截至7月底,2025年以来,智元已相继中标南方电网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绍兴市上虞江科数智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上海电机学院和福建龙溪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机器人相关项目,其中不乏预算上千万元的项目。

然而,斩获巨额订单只是一个开始,能否如期完成量产交付才是关键。

那么智元的量产能力如何?据综合报道,其线下量产的机器人已超2000台,预计2025年出货量将达到数千台。

订单不缺、量产推进,资本自然也趋之若鹜。

天眼查显示,2023年成立至今,智元已完成11轮融资,仅2025年至今已完成4轮融资。

不差钱的智元,自然也想打造自己的资本帝国。天眼查显示,成立至今,智元已直接投资了20余家具身智能产业链上的创业公司,布局涵盖了机器人零部件、具身智能系统、仿生机器人等多个领域。

500

截图来源于天眼查

2025年8月,智元还启动了首个专注具身智能产业链的创业加速计划——“智元A计划”,旨在孵化50+高潜力早期项目,在三年内打造千亿级产业生态。

成立两年多时间,智元已构建起机器人“本体+AI”全栈技术,产品涵盖交互服务机器人、柔性制造机器人、商用清洁机器人等不同类型。

而这一切布局,在外界看来都指向了同一个目标:IPO。

2025年3月,市场首次传出智元要IPO的消息;5月,媒体曝出其招聘证券事务主管的信息,岗位职责明确包括“协助推进IPO时间表及执行方案”;同时,公司也在招募为IPO、再融资等提供法律支持的法务总监。

这些动向进一步强化了智元的上市预期。然而两个多月后,智元却突然反向收购A股上市公司上纬新材,被视为“借壳上市”的前奏,但随后遭否认。

紧接着,市场又传出智元要赴港IPO的消息,智元方面则回应称“相关信息不实,暂无赴港上市明确计划”。

不过,近期该消息再度发酵。据综合报道,智元计划2026年在港上市,并已聘请中金公司、中信证券和摩根士丹利负责发行事宜,目标估值介于51亿至64亿美元。不出所料,智元再次辟谣。

一直热度不断的智元,也让A股的“智元概念股”获益不少。譬如上纬新材、富临精工以及大丰实业等,都曾因发布与智元相关的合作而迎来股价大涨。如今,搭上智元这艘大船的龙旗科技,同样尝到了股价上涨的甜头。

不过,借助热度实现自我突破,才是智元走向长期市场的关键。

部分图片引用网络 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