掉队的匹克,拿员工“开刀”?

500

作者 | 赵栀

编辑 | 趣解商业资讯组

近日,知名运动品牌匹克因未通知员工便实施全员阶梯式降薪,最高降幅达到50%,引发关注。10月13日,这场“降薪”风波出现新进展。有匹克员工透露,公司向拒绝降薪的员工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其在10月14日前提交“反思检讨”,否则将面临停发9月份工资的处罚。

网传匹克公司发送给员工的通知显示:“为保障公司持续运营,鉴于双方前期就薪酬调整事宜未达成一致且由于您不服从公司相关的管理安排,如截止到10月14日仍未就相关事项进行反思、说明并提交检讨,公司将自2025年9月起对薪资暂做停发处理。”

500

图片来源:网络

匹克某分公司员工汪先生(化名)告诉“上游新闻”,这并非谣言,《关于薪资停发的告知函》确实存在,且“全公司上下都是这个要求”。他表示,员工们对企业“未协商先降薪”的做法本就十分反感,此次“检讨+停薪”的要求更引发强烈抵触情绪。汪先生还提到,匹克员工的薪资在行业内本就不占优势,最高50%的降薪幅度远超大家的承受能力。

丰泽区劳动保障维权中心工作人员指出:“未经员工同意的降薪,本身就违反了《劳动合同法》;如果‘不写检讨就停薪’属实,同样是违法行为。”该工作人员透露,他们昨天就降薪问题已联系过匹克集团一位张姓领导层,对方称自己同样被降薪50%,且无法联系到上级领导,“大领导的电话直接被转入了语音信箱,我也无力解决相关问题。”目前,当地劳动保障部门已就匹克员工反映的问题立案,并为投诉员工申请了劳动仲裁。

同日,泉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向记者表示,此前已收到过相关反映,并指出写检讨属于企业内部管理行为,人社局无法直接判断其合法性,“但如果企业以此为由克扣员工薪资,那肯定是违法的,我们会进一步核实情况。”对方称,由于匹克是丰泽区重点企业,相关维权事宜已交由丰泽区劳动保障维权中心统筹处理,人社局将持续关注事件进展。

而截至发稿,匹克方面未就此事发布官方声明。

匹克降薪事件始于2025年9月中旬,当时多名员工爆料公司突然宣布全员大幅降薪。根据披露的降薪方案,总部员工被实行分档降薪:月薪5000-10000元的降10%;工资为10000-20000元的降薪20%;工资在20000元以上的降薪30%;直营销售体系的员工受到的冲击最大,薪资直降50%还被取消绩效。

500

图片来源:网络

匹克降薪在程序上也有争议。有员工表示,匹克在发薪日前四天才口头通知降薪,没有书面文件,也未征得员工同意,发薪日直接按照调整后的标准发放了8月薪资。

据知情人士透露,匹克集团董事长许景南在9月17日举行的内部高管会议上表示,其自2025年5月起酝酿调整,重点针对直营亏损部门和部分高薪岗位,“比如5000元到1万元的,我们调整10%;1万元到2万元的,调整20%;2万元以上的,调整30%。亏损部门里,有的车间调整幅度达到50%”。

针对低收入员工,许景南称,如果工资低于3000元,会补到3000元。他还表示,绩效奖金制度仍将保留,整体降薪幅度还不到10%,相关决议内容已向工会和公安备案。

据许景南介绍,此次调薪的关键原因是,匹克内销直营板块自年初以来持续亏损,仅1至7月就累计亏损逾1.3亿元,期间还不得不转手三个分公司。

然而,在许景南宣称“今年1-7月亏损1.3亿”的相近时间里,匹克高调向泉州市慈善总会捐了1亿元。许景南站在讲台上举着捐款牌的照片,还被“泉州慈善”官号刊登在新闻中。

500

图片来源:“泉州慈善”公众号

此外,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期间,匹克还为11国代表团及多支运动队打造了装备,豪言目标是“在巴黎领奖台上亮相100次”。此前,匹克已携手巴西等超20个代表团,累计登上奥运领奖台超过150次,是赞助代表团最多的运动品牌之一。

从近年持续下滑的业绩看,匹克经营状况确实不佳。但降薪与巨捐、大手笔营销同时进行,给人的感觉是,匹克没到活不下去的程度,而是想通过重塑市场形象和存在感来实现翻盘,只是这部分成本,是否被转嫁到了员工头上?

公开资料显示,匹克创立于1989年,总部位于福建省泉州市,主要从事体育运动产品设计、开发、制造、分销及推广“包括运动鞋、服装及配件”,曾获得“中国商标运用金奖”、“希望工程25年杰出贡献奖”等奖项。

1997年,匹克估值就达到近2亿元,被称为“晋江鞋王”。2009年,匹克在港交所上市,首日市值高达52亿港元。

但随着行业竞争加剧,匹克业绩不断下滑。2015年,匹克营收、净利润分别为31.09亿元、3.92亿元,较巅峰期业绩已下降大半。

2016年5月,匹克体育发布停牌公告,并于当年7月发布私有化公告,11月正式撤销在港交所的上市地位。

对于私有化,匹克当时给出的解释是 “公司将更有效地整合资源,掌握发展机遇,应对行业挑战,推动公司长期发展。”

私有化后的匹克动作不断。进入2018年以后,公司连续收购了3个品牌,分别是休闲服装品牌旗牌王、童装品牌嗒嘀嗒以及一家瑞士户外品牌奥索卡。

2021年9月,匹克体育宣布获得华润国调厦门消费基金战略领投、建信信托及其子公司建信(北京)投资等国有基金公司和多家市场化投资公司联合战略投资,融资金额近15亿元人民币。彼时,匹克体育CEO许志华称将加速回归A股。但时至今日,匹克仍未重返资本市场。

500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福建省工商联发布的2025福建省民营企业100强榜单显示,去年匹克营收62.9亿元,位居该榜单第91位。

如今,匹克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产品力不足,设计陈旧老化,产品生命周期短暂,核心技术的竞争力也在逐渐减弱;营销乏力,缺乏持续有效的品牌传播策略,市场影响力逐渐式微等。

过去三十余年,匹克曾凭借篮球装备崛起,也曾因“态极”系列在科技创新上收获一时的高光。但当行业红利逐渐消退,新的消费格局和品牌竞争格局已经重塑,如何在坚持科技创新的同时,重建品牌叙事、理顺渠道布局,决定了这家国货体育老品牌能否再一次把握住属于自己的窗口期。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