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大疆,陕西小伙卖户外电源,拿下全球第一

500

  作者:田甜

  你可能想不到,如今欧美还频频发生大规模停电。

  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中国的电网建设时间最晚,同时也是最先进的,如今已经很少停电;欧美的电网设备则普遍“超期服役”。

  随着AI的发展,算力耗电也进一步挤压了居民用电。

  这使得专注于移动储能领域的正浩创新站上浪潮之巅。

  移动储能,也叫便携式储能电源,形象地说就是个“大号充电宝”,可以在户外、应急等场景下给电器、电动工具充电。

  正浩创新创始人王雷是一名陕西小伙,2017年创业,如今正浩创新已成为移动储能领域的独角兽企业,2024年营收近80亿元,产品销往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

500

  ● 王雷和正浩创新移动电源。图片来源:EcoFlow

  然而,更值得关注的是,公司成立的最初3年,正浩创新随时都会死掉。

  彼时,正浩创新还没有做出一个爆款,每年都在亏钱。倍加考验王雷信念的是,他并不十分确定,移动储能这类产品何时才会规模化地走进C端消费者,即个人和家庭用户。

  或许还要10年,甚至更长时间。

  但他内心无比坚信的是:新能源就是未来。

  人类社会要走向新能源化,就不仅限于风力、光伏发电,还会拓展到更多生活场景,而移动储能是一个很好的切口。“哪怕正浩在至暗时刻没有活下来,还会有人继续做下去。”

500

  新能源的信徒

  熬过接连亏损的最初3年,2020年一开年,正浩创新更是雪上加霜。

  年初,疫情袭来,正浩创新的供应链停摆,公司账上现金流只够支撑半年。

  这时,王雷得知,武汉方舱医院的建设缺电。正浩创新的便携式储能电源正好可以支援武汉抗疫。但王雷不确定,公司还能不能挺过这一关。

  最困难的时刻,王雷做了一个决定:把库存全部捐给方舱医院。

500

  ● 正浩创新的储能电源在武汉方舱医院

  后来王雷回忆这件事的时候说:“如果公司真的没办法survive(存活),我也还是会这么做。”

  这源于王雷对新能源的信仰。

  1988年,王雷出生在陕西榆林。那里位于毛乌素沙漠边缘,每年春秋两季,沙尘暴肆虐,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

  关于清洁能源的种子或许打小就在心中生根发芽。

  2006年,王雷考入香港理工大学机械工程系。大学期间,他从课本中学到,自瓦特改良蒸汽机推动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不过200多年,化石能源已经被消耗了一半。这时,他想起了小时候在老家看到的煤矿,经过数亿年才能形成,如今用不了太长时间却要被消耗殆尽,而且造成了环境污染,烧完煤之后天空都是灰蒙蒙的。

  后来,他了解到很多科学家、政治家都在推进新能源的发展。读博士时,王雷特意选择了新能源方向。

  2014年,王雷从香港大学博士毕业。他对导师说:“我想去真实的世界里,做一些有real impact(真切影响)的事情。”

  为了更好地历练,王雷在完成学业后第一份工作加入了大疆。

  在大疆,他创立了电池研发部,带领团队攻克了无人机的电池续航瓶颈,使电池续航时间从20分钟提升到半小时以上——不要小看只是增加了10分钟续航里程,要知道航拍无人机体积小且高功耗,增加1分钟都很不容易,增加10分钟堪称里程碑式的突破。

  2017年,正当王雷在大疆不断攻克难题并拿到结果时,他选择了离职创业。

  王雷说,大疆带给他最大的启示,就是科技创新能够切实改变人的生活。

  而到了2017年,相比10年前,锂电池成本已经下降了90%,这意味着锂电池相关产品离普通人的生活越来越近。

  由此,他感受到了新能源的召唤,他开始审视自己能为行业做些什么。

  当他发现移动储能这个可以走进千家万户的切口,他无比兴奋。这是他认为可以对世界产生真切影响的事,哪怕一开始这个影响很小,他也会全力以赴,并久久为功。

500

  科技应该服务每一个人

  正浩创新距离大疆总部只有900多米。

  2017年,正浩创新成立。它一出生就志向远大——要为个人和家庭提供清洁普惠的能源解决方案,让每个人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无忧用电。

500

  ● 正浩创新办公室一角

  不过正浩创新做移动储能确实有点早。

  彼时,便携式储能电源还非常小众。当时王雷拜访了上百家投资机构,却频频吃闭门羹,最后是大疆创始人汪滔的老师李泽湘教授给予了他早期投资。

  其实,同样在储能领域,王雷完全可以有更容易赚钱的选择。

  比如做B端的储能,为企业级客户提供光伏、风电的配套储能,在当时商业价值已经得到验证。

  不过王雷一开始就坚持做C端,他说:“任何好的科技应该也可以服务每一个人。”

500

  ● 全球便携式储能电源市场规模及预测。图片来源: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预测报告

  这注定了正浩创新一开始会走得很艰难。

  2017年,正浩创新推出了其首款移动储能产品。

  受限于初创公司的技术、团队与资金实力,相比市面上同类产品,这款产品谈不上有太多创新。再加上定价没有充分考虑流通等环节的费用,每卖出一台都是在亏钱。

  不少创始团队成员因此离开了公司。最煎熬的时候,王雷通过反复读科幻小说《三体》,以此缓解焦虑。《三体》故事中的主角罗辑不但要洞察规律,更要负责任地去守护它,这让王雷产生了强烈共鸣。

  他做好了要坐10年冷板凳的准备。即便公司持续亏损,团队仍在持续攻克“人无我有”的关键技术,比如闪充技术。

  终于,2019年,堪称颠覆式创新的产品——DELTA 1300破茧而出,正浩创新打了个翻身仗。

  2020年,DELTA 1300实现了规模化销售。靠这一个爆款,正浩创新收入比上一年增长了十几倍。

500

  ● DELTA 1300 图片来源:正浩科技

  DELTA 1300有着对技术的极致追求,其产品设计理念也充分体现了王雷对于科技产品服务于人的信条。

  用户在户外用电时,经常为充电时长困扰,当时市面上的移动储能电源充电时间普遍是10-20个小时。DELTA 1300则搭载自主研发的X-Stream闪充技术,仅需1.6小时即可充满电量,相比同行充电效率提升了5-10倍。

  在王雷看来,用户需要的不止是一块电池,更是随时可用的电力,充电时间太长才是个人及家庭用户的核心痛点。

  另外,DELTA 1300还实现了X-Boost升维驱动功能。

  很多移动储能产品都受限于额定功率,如果电器超出额定功率就无法使用。X-Boost升维驱动功能则实现了功率的突破,小功率电源也能带动超出其额定功率的电器,显著提升了用户体验。

500

  ● 正浩便携电源为户外野营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图片来源:正浩科技

  在定价方面,DELTA 1300高达6999元,比当时行业第一的华宝新能相近型号产品高出20%。

  对此王雷曾说,正浩首先解决的是价值创造,做超出用户预期的产品。

  “单纯的成本、效率不是我们擅长的,总围着它打转,最终可能活都活不下去。”

  这在某种程度上也秉承了“大疆气质”——不是凭借中国的供应链能力做“平替”,主打性价比,而是选中一个细分赛道,做有技术门槛、真正解决用户痛点、客单价高的产品,打造全球化品牌。

500

  关注用户,放眼全球

  正浩创新的野心,是让每个人在任何环境下都可以无忧用电,当然不会止步于一个爆款。

  如果说以DELTA 1300为代表的DELTA系列满足的是硬核户外玩家的极致追求,RIVER系列则更多考虑了普通用户的需求。其产品轻量便携,价格更加亲民。

500

  ● RIVER系列小而美,是短途旅行的好伙伴。图片来源:正浩科技

  王雷说:“事实上一个用户也会在不同的场景下拥有多元的需求,当他只是郊游时会希望户外电源轻巧便携,当他远足露营时肯定会更关注电源容量。”

  正浩创新面向不同用户、不同场景分别打造产品,底层则是对人的关注。

  这种对人的关注还体现在全球市场兼顾,并针对不同市场分别施策。

500

  ● 正浩创新全球业务版图。图片来源:正浩创新官网

  在欧美,消费者热衷户外,且近年来欧美国家不时发生大规模停电,家庭应急电力需求大,正浩创新主推大功率的DELTA系列产品。在日本,家庭居住空间紧凑,居民防灾意识强,则主推小型化、高安全性的RIVER系列产品。

  2023年上半年,正浩创新反超华宝新能,以35%的市占率位居全球第一。

500

  ● 图片来源:正浩EcoFlow公众号

  究其原因,当然与俄乌冲突带来的红利分不开。不过更重要的是,正浩创新很早就开始布局欧洲市场。

  2022年初俄乌冲突爆发后,来自俄罗斯的天然气等能源供给中断,欧洲很快陷入能源危机。对于普通居民来说,不仅电费开支暴涨,还时刻面临停电风险,正浩创新的移动储能产品销量迅速飙升。而在这之前,华宝新能一直没有深耕欧洲市场。

  当年,王雷花了近两个月时间走访欧洲等海外市场,并与50多位用户、30多位合作伙伴深度互动。

  后来他在回忆那次走访时说道:“我从未如此真实而深刻地感受到来自全球用户的需要和认可。”

500

  ● 图片来源:亚马逊官网

  在国内,疫情之后露营热随之掀起,正浩创新则在2020年底就通过主流电商平台售卖其便携式移动电源。

  对于露营爱好者,便携式储能电源必不可少。

  现阶段,虽然国内市场销量远不及海外,但其产品已经在露营、户外、自驾等圈子流行开来,并日益触达更多用户。

500

  寻找新的增长点

  对于便携式储能行业来说,最近几年,最大的市场红利莫过于2022年欧洲能源危机。这也使得众多储能玩家扎堆涌入欧洲市场。

  然而,仅过了一年,随着俄乌冲突逐渐停火,欧洲能源危机缓解,市场便急转直下。正浩创新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

  一方面,在用电侧大胆尝试新品。

  2023年,户外移动冰箱凌 GLACIER和户外移动空调岚WAVE 2发布。

  一家做户外储能电源的公司,凭什么能做好冰箱、空调这类产品呢?

  其实对于正浩创新来说,这同样是关注用户的体现。很多露营爱好者购买其储能电源,就是为了接上空调、冰箱等大功率电器,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是自己做一款用户体验更好的产品呢?

500

  ● 岚WAVE 2。图片来源:正浩科技

  至于实现它的技术,以正浩创新的风格,只要需求真实存在,就不存在绝对壁垒,工程师们一定会死磕到底。

  另一方面,发力户用储能。

  与便携式移动电源碰上疫情、俄乌冲突带来的短期红利不同,户用储能市场更加具有确定性。

  欧美国家电价高,尤其是在用电高峰期。户用储能则可用于“波谷蓄电,波峰用电”,以此节省电费开支。

  不过,正浩创新也将在户用储能赛道上直面特斯拉、华为等老牌巨头,还有安克创新等有实力的新玩家。

  而且,户用储能产品的交付涉及上门安装。论资金实力,正浩创新不可能像特斯拉、华为那样,在海外组建庞大的服务团队,只能依赖于当地安装商。

  目前看来,正浩创新采取了差异化竞争策略。

  在今年的IFA(柏林国际电子消费品展览会)上,正浩创新展出了其最新款户用储能产品,太阳能系统PowerStream是通过标准墙插供电,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安装门槛。

500

  结语

  在能源安全、环境保护成为全球重要议题的当下,储能无疑是最具有确定性的赛道之一。

  但储能行业格局的变化、储能企业的命运沉浮,又与国际宏观政治局势、行业竞争激烈程度息息相关。

  正浩创新成为全球第一,主要在于其凭借颠覆式创新产品DELTA 1300打开了行业知名度,接着又遇到俄乌冲突带来的超级市场红利。

500

  ● 正浩创新便携式储能系列产品。图片来源:正浩创新官网

  而眼下,储能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快充技术仍在提升,但便携式储能电源在功能和产品形态上却没有出现颠覆式创新。在户用储能领域,竞争也正在变得焦灼。

  但无论行业如何变化,王雷始终是那个信仰坚定的新能源信徒。

  他曾经如此描述自己:我是一名工程师,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对这个世界的自我表达,用技术创新和打造产品,表达对世界的理解。

  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只要人们对能源自由和美好生活的追求不息,正浩创新的探索永无止境。

  ● 参考资料

  [1] 极客公园|对话正浩 EcoFlow 王雷:创新的信仰要靠一层层追问

  [2] 雷峰网|正浩创新生死突围

  [3] 邱处机|离开大疆,陕西小伙卖户外电源,年入80亿

  [4] 硬氪|正浩上新空调加冰箱,“搬家式露营”更香了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