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有人先冒充极氪团队再自称是比亚迪员工,骗取创业公司产品方案?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有一个自称是某汽车网络安全创业公司成员的网友,在微信上写了一篇文章,称自己公司之前接待了一伙自称是吉利系极氪汽车安全团队的人,双方就该公司自研的用于汽车网络安全设计分析的国产CAD软件的各种方面进行了交流。

我们是一家做汽车网络安全创业公司,核心产品之一叫
DefenseWeaver
的汽车网络安全设计分析平台,是一个我们自主研发的用于汽车网络安全设计分析的国产CAD软件,在汽车行业被广泛用于汽车网络安全威胁分析与风险评估,国内外都有客户,是全球首个AI驱动的网络安全分析设计CAD系统,也是一款比较小众的安全软件。

昨天上午,一位自称“吉利·极氪项目组”的女士通过官网联系我们,表示想了解我们产品,并希望尽快安排一次介绍和试用。这在我们行业里太常见了——车企了解安全产品方案、试用产品,我们肯定是高兴的,于是我们安排了线上会议,准备走正常商务沟通流程。

因为这在行业中十分常见,所以该公司也没有怀疑,双方交流了一番之后,还约定会后走保密协议流程、给这个安全团队去试用产品。

一开始,她自我介绍得体,说话专业,还带了团队另外三位“极氪同事”一起参会,一切都很正常。会议中他们问得极细——从产品功能、到商业收费模式,从我们GoGoAI(我们的安全分析AI)实现原理到客户案例,从国内法规问到欧洲韩国法规支持,几乎是内部研发团队才会交流的深度,还想让我们开通试用,让他们详细体验,录制并发送产品详细的使用过程录屏,从某个功能开始,从
0 到 1 实现 AI 自动化的一个网络安全分析项目录制下来发给他们。

会议最后还约定会后走保密协议流程、给他们去试用产品。

结果最后留邮箱的时候,这个作者发现对方并没有留企业工作邮箱,而是网易的163邮箱,这多少让人有些怀疑。不过当时那个团队给出的理由是因为“极氪邮箱外发受限,使用163邮箱方便沟通”。所以最后这个网络安全创业公司还是开始走流程,会议结束后开始准备发资料、签保密协议。

结果事后发现那几位安全团队的人“集体失联”,微信拉黑、电话不通、邮件不回。最终打听了一圈后才要到了对方的联系方式,结果这次联系到对方后,对方却自称自己是比亚迪团队。

我们马上联系对方要说法,刚开始不接电话,我发了短信警告:“XX,接电话,否则报警追责。”“你最好马上回我电话,否则后果自负。”几分钟后,她只回了两个字:“稍等。

”随后,她们电话打了过来。电话一接通,我直接问她到底是哪家公司的,她先装糊涂:“我是比亚迪的啊?怎么了?”接下来就是一整段模糊推脱。说我们工作就是用代号花名的呀,你们公司不用代号吗,我知道阿里巴巴员工都有花名,但是难道你比亚迪的花名身份是吉利极氪?

她说又现在公司项目还在初期,有保密要求,不方便透露;又说这只是前期了解阶段,暂时不能公开身份。每句话听上去像在解释,但其实什么都没说。全程没有解释为何假冒吉利极氪身份来了解我们产品,或者认识到这样的行为的不妥。

对于这件事,网上是众说纷纭,有人认为这个网络安全公司安全意识太差。

500

还有人质疑,这公司是不是要借此机会炒作一下自己公司的产品。

500

还有人表示,这不能怪人家公司,毕竟来的人在谈吐上确实是行业内的专业人士,这种交流确实是行业内再正常不过的举动,你甚至也没办法去报警说诈骗,因为实际上这事情确实啥也没敲定。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