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和平獎極度政治化

作者:盧永雄,巴士的報總編CEO,全國政協委員。

500

這次諾貝爾和平獎頒獎的鬧劇,進一步顯示這個獎項只是一個西方白左獎,只是在特朗普爭獎的過程中,再充分暴露了這個獎項的虛偽性了。

500

美國總統特朗普渴望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執念,去到一個癡迷的地步。

諾貝爾和平獎於10月10日下午5時揭盅,挪威諾貝爾委員會宣布委內瑞拉反對派人士馬查多獲獎,因為她「為委內瑞拉人民爭取民主的不懈努力」。特朗普痛失和平獎,白宮通訊主任張振熙事後說,「諾貝爾委員會證明他們把政治置於和平之上。」

500

雖然我平常不大贊同白宮的評論,但對這個評論仍然忍不住由衷的讚賞,諾貝爾委員會的確政治化。

第一、特朗普的執念。

特朗普希望獲獎,已經變成一種執念。

可能他急於要令自己歷史留名,獲得諾貝爾獎,就和要美國財政部發行硬幣上面印上他自已的頭像那樣,在歷史上留下他的烙印。他在臨近和平獎公布前夕,還急急提出20點加沙和平建議,努力營造獲獎氛圍,並聲稱自己已經調停了7場戰爭。

過去有兩個美國總統曾經獲獎,他們是卡特和奧巴馬,但卡特不是在任內獲獎的,而正正是奧巴馬在當選後幾乎什麼事也沒有做,僅憑「營造氛圍」就可以獲獎,特朗普當然覺得他自己做了這麼多叫停戰爭的好事,為什麼不能獲獎。

這種近乎執念的痴迷,令人覺得他在諾貝爾委員會宣布得獎人不是他之後的幾個小時,發出近千字帖文針對中國,聲言要在11月1日開始加徵中國產品100%關稅,更加有一種「總統心情不好,要發洩一下」的味道,令人覺得美國的決策過程十分兒戲。

第二、政治化的諾貝爾。

奧巴馬當年獲獎的確無厘頭,令人相信主要由挪威議會委任的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本身就是傾向支持奧巴馬這類白左的政客,這正正也解釋了特朗普不能獲獎的原因特朗普差不多是奧巴馬的相反詞,一個白左,一個極右,挪威諾獎委員會怎麼會願意頒獎給一個極右的美國總統呢?

挪威官員甚至說笑地表示,在諾貝爾和平獎公布的時候,他們要請假幾日,以免收到美國的電話。

至於選擇馬查多獲獎,就充分顯示出諾貝爾委員會的算計。由於特朗普大肆攻擊委內瑞拉克總統馬杜羅,甚至要借掃毒為名出兵委內瑞拉,美國自然支持委內瑞拉的反對派馬查多。選擇頒獎給馬查多,至少令特朗普沒辦法去攻擊這位獲獎人。

500

據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報導,一個白宮高級官員透露,特朗普曾致電馬查多祝賀她,並表示她獲獎當之無愧,這也顯示諾貝爾委員會作了一個政治性的決定,將諾獎頒給一個特朗普不能反對的人。馬查多是否值得攞一個和平獎,就沒有人去理了。

第三、黎智英愛和平嗎?

在海外的流亡人士不斷提名黎智英和鄒幸彤競逐諾貝爾和平獎,不少人為他們敲鑼打鼓,但如今他們是和特朗普爭奬,相信沒有一個美國官員敢支持黎智英和鄒幸彤獲得諾貝爾和平獎,至少是在特朗普獲獎之前。

按諾貝爾委員會的白左傳統,頒獎給黎智英等人絕不出奇。但和平獎望文生義,要倡導和平,但黎智英當年利用他的《蘋果日報》,大力支持2019年的暴力反對運動,他不是倡導和平,他是倡導暴力推翻政府。當然不應將和平獎頒給一個贊成「和勇不分」、支持勇武派搞暴力反政府運動的人。

無論如何,這次諾貝爾和平獎頒獎的鬧劇,進一步顯示這個獎項只是一個西方白左獎,只是在特朗普爭獎的過程中,再充分暴露了這個獎項的虛偽性了。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