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巴交火,印度偷家,谁能笑到最后?

出处 | 有理儿有面

12日,据阿富汗帕杰瓦克通讯社报道,巴基斯坦方面关闭了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之间的两个主要贸易口岸和多处次要交通线。

500

阿富汗作为内陆国家,多项重要物资出口依赖巴基斯坦陆路运输。阿方做出如此选择,也宣告两国关系彻底交恶,降至冰点。

而事情的导火索,还得从10月9号那个不平静的深夜说起。当时阿富汗的首都喀布尔,正沉浸在睡梦中,几声巨响划破夜空,火光冲天。

500

紧跟着,阿方那边发动报复。

11日晚,阿方突袭巴边境哨所,说打死了巴军58人,还夺了25个哨所。

500

巴方没认这个账,反说自己打死了200多名阿塔武装、占了19个哨所,自家也折了23人。

江湖传言,这次行动的目标非同小可,是巴基斯坦塔利班(简称TTP)的一号人物,努尔·瓦利·马苏德。这可是巴基斯坦政府的心腹大患,堪称眼中钉、肉中刺。

按照巴基斯坦的说法,2025年以来TTP已发动200余起恐袭,造成460人死亡。

500

巴方多次要求阿富汗清剿境内恐怖分子,但阿方反控巴方侵犯主权。这种“越境打击-主权抗议-恐怖报复”的循环,使边境地区成为南亚最危险的冲突热点之一。

恐怖主义问题,其实只是表面现象,殖民遗产是冲突的根本症结。

两国之间真正的疙瘩,是里子问题,是一道刻了一百多年的伤疤。

你随便找张地图瞅瞅,会发现一个特别拧巴的事实:阿富汗的主体民族普什图人,居然有超过四成,足足1500多万人,生活在巴基斯坦。

这可不是什么自由迁徙,而是当年英国殖民者留下的一个烂摊子。

1893年,日不落帝国的大爷们,压根没跟当地人商量,直接用笔在地图上画了条线,叫“杜兰线”。就这么随手一划,硬生生把普什图人的地盘劈成了两半。

500

结果英国撤了,麻烦留下了,一留就是一百多年。英国当年到处殖民,还乱划线,真是坏透了!

于是乎,今天的阿富汗政府说普什图族都是自家人,不承认杜兰线;巴基斯坦则坚称这线就是边界。

就这样,两个国家像老邻居争院墙一样,从地图吵到实弹,年年不消停。

对普什图这个庞大的部落民族来说,这简直是天降横祸,睡一觉起来,发现自己和对门村的亲戚,突然就成了两个国家的人。

从那以后,阿富汗无论是国王、总统还是现在的塔利班,没一个政府承认过这条线。

在他们眼里,这就是殖民者强加的耻辱,是对民族的割裂。

可对继承了英属印度大部分“遗产”的巴基斯坦来说,这条线就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国界。

废了它?

那等于巴基斯坦得凭空丢掉超过十分之一的国土和人口,这谁能干?

这个历史遗留问题,就像一个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时不时就得发炎。

阿富汗塔利班自己就是普什图民族主义的代表,现在重新上台掌权,自然要为巴基斯坦境内的普什图“同胞”撑腰,这其中,当然也包括了让巴基斯坦头疼不已的TTP。

事情到这里,还只是个邻里纠纷升级的狗血剧。

但魔幻的一幕来了,就在巴阿两国边境炮火连天的时候,另一个重量级玩家悄然入场。

谁?

印度。

就在巴基斯坦动手后没几天,10月10号,阿富汗那边干了一件让巴基斯坦暴跳如雷的事。

他们的外长穆塔基,跑去新德里见了印度外长苏杰生,两人相谈甚欢,当场宣布要重建外交关系,印度还准备把驻喀布尔的使馆升级成大使馆。

500

双方联合声明中,阿富汗支持印度对克什米尔的主权。

你品,你细品。

这操作是什么意思?

全世界都知道,印度和巴基斯坦那是几辈子的死对头。阿富汗过去是巴基斯坦的战略后院。

现在,巴基斯坦和自己的“后院”打起来了,死对头印度立马就跑去给“后院”送温暖、递名分。

这已经不是趁虚而入了,这简直是开着铲车冲进来挖墙脚。

阿富汗在这个节骨眼上跟印度“你好我好”,潜台词再明白不过了:你在军事上搞我,那我就在外交上拉你的死对头入伙,看谁难受!

这一招,精准地踩在了巴基斯坦最敏感的神经上,让这场冲突,瞬间从边境纠纷升级成了地缘政治的大戏。

巴基斯坦将此举视为“战略围堵”,指责印度试图通过阿富汗在其西部边境建立“支点”。

与此同时,美国虽未直接参战,但被曝向巴方提供TTP情报,试图借此重返阿富汗影响力。

印度这手牌打得十分精准。

过去,印度支持的是阿富汗前政府,跟塔利班不对付。但政治这东西,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美国人走了,阿富汗权力真空,巴基斯坦因为TTP问题和塔利班闹僵,这不正是印度重返阿富汗棋局的天赐良机?

所以,印度根本不在乎塔利班的出身,它只在乎能不能利用塔利班,在背后给巴基斯坦来一刀。

给个大使馆的名分算什么?

只要能让巴基斯坦两线受敌,不得安生,印度做梦都能笑醒。

现在,我们把视角拉高一点,看看这个局里真正的赢家是谁。

巴基斯坦赢了吗?

它秀了肌肉,空袭打死了几个TTP头目,在国内算是有了交代。

但它也彻底把塔利班推向了对立面,未来的边境安宁,恐怕是个大问题。

输了里子。

阿富汗塔利班赢了吗?

它捍卫了“主权”,用炮火回应了侵犯,在国内凝聚了人心。

但它也让本就脆弱的经济和外部环境雪上加霜,还给了印度插手的绝佳借口。

赢了面子。

印度赢了吗?

它兵不血刃,就撬动了巴基斯坦的战略后院,深化了在阿富汗的布局,绝对是短期内的最大赢家。

但塔利班也是个极其不稳定的合作对象,未来怎样还不好说。

巴阿边境的炮火,既是殖民时代的余震,也是反恐时代的困局。当主权争议与安全需求碰撞,和平往往成为第一个牺牲品。

这场冲突,本质上是南亚地缘政治的一次剧烈洗牌。

各方势力都在下注,都在秀操作,都想捞一笔。但有一个最根本的逻辑被忽略了,那就是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自身硬,才能在这片战火纷飞的土地上立得住。

图片源自网络

点击「有理儿有面」阅读原文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