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37次破纪录之际,福建大佬陈景河86亿拿下哈萨克斯坦金矿

500

来源|读商时代(中访网旗下品牌)

当现货黄金在10月8日突破4000美元/盎司大关,国内金饰克价攀升至1168元/克的历史高位时,福建龙岩籍企业家陈景河掌舵的紫金矿业抛出了重磅消息:斥资86亿元完成哈萨克斯坦RG金矿的交割。这座年均产金6吨的矿山,让紫金黄金国际旗下在产金矿数量增至9座,也为其冲击2028年百吨级产金目标奠定了关键基石。

这场精准的资本布局,恰是2025年全球"黄金狂潮"的生动注脚。今年以来,黄金已37次刷新历史纪录,累计涨幅达52%,创下1979年以来最强年度表现。从全球央行到机构投资者,都在加速涌入这一避险市场——全球官方黄金储备价值已激增至4.64万亿美元,三季度黄金ETF单季吸金更是高达260亿美元。高盛将2026年底金价预期上调至4900美元/盎司,其核心逻辑在于新兴市场央行持续的储备多元化需求。

在这场黄金牛市中,紫金矿业的扩张节奏尤为迅猛。此次收购的RG金矿并非简单的资产补充,而是其"中亚黄金三角"战略的关键落子。这座位于哈萨克斯坦阿克莫拉州的矿山,拥有242.1吨金金属量,2024年净利润已达2.02亿美元,交割后即可贡献稳定收益。更值得关注的是,凭借紫金矿业独创的"矿石流五环归一"管理模式,这座矿山采选规模有望提升至千万吨级,进一步释放产能潜力。加上塔吉克斯坦吉劳/塔罗金矿、吉尔吉斯斯坦左岸金矿,紫金在中亚的资源协同效应已初步显现。

这场收购背后,是紫金黄金国际近年来的爆发式增长。这家2007年成立的企业,2024年以40.4吨黄金产量跻身全球第十一位,过去三年矿产金产量复合增速达21.4%,在全球前十五大黄金企业中位居榜首。9月30日其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更创下年内第二大港股IPO纪录,募资近250亿港元,吸引了GIC、高瓴等29家顶级机构参与,上市首日市值即突破3100亿港元。

支撑起这份成绩单的,是68岁的"矿业传奇"陈景河。这位与张一鸣、王兴同乡的福建企业家,三十年前接手的还是只有76名员工、靠倒卖零星矿产维生的县属企业。他的破局之道始于技术创新——在紫金山金矿大胆采用堆浸技术,将被视为"贫矿"的资源转化为生产力,1997年便实现年产黄金超1吨、利润2000万元的奇迹,硬生生造出"中国第一大金矿"。

三次战略跨越勾勒出陈景河的扩张路径:1993年至2000年以技术突破完成原始积累,2003年H股上市、2008年A股回归搭建资本平台,2010年后开启全球化布局。如今,紫金系已形成"A股为主、H股为辅"的资本矩阵,除紫金矿业A股主体外,藏格矿业与紫金黄金国际分别在A股和H股构建起资源互补的上市平台。这种资本布局与资源储备的双重优势,在黄金牛市中形成了强大的协同效应。

值得注意的是,紫金的野心不止于黄金。在锁定贵金属赛道的同时,其已悄然布局新能源领域,阿根廷3Q锂盐湖项目的投产标志着其"矿业+新能源"双轮驱动战略落地。但黄金业务始终是其核心增长极,按照当前规划,到2028年紫金矿业矿产金规模将达到100-110吨,较2024年实现翻倍增长。

当全球黄金市场仍处在高盛所言的"超级周期"起点,陈景河的每一步布局都精准踩在了行业节奏上。从紫金山上的第一桶金,到横跨中亚的黄金版图,这位闽商用技术与资本的双轮驱动,将地方小厂打造成跨国矿业巨头。在4000美元/盎司的金价背景下,手握9座金矿、市值超3000亿港元的紫金系,正迎来属于它的"黄金时代"。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