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破旧,脏乱差,贫民窟,印尼之印象(一)
印尼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与丰富的资源,但贫富差距等社会问题颇为严重。根据世界财富与收入数据库的数据,2023年印度尼西亚基尼系数达到了惊人的0.76。根据印尼前总统佐科2025年2月4日接受彭博社专访时的说法,印尼目前的基尼系数是0.43,处于“危险水平”。按国际标准,0.4以上表示收入差距较大 。
据印尼国家统计局(BPS)的数据,印尼大约35%-40%的劳动人口从事农业活动。具体来说,印度尼西亚的农业劳动者约有4500万至5000万人。但在印尼,地主阶级占据着大面积的耕地。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数据估算,大约10%的印度尼西亚人拥有约70%-80%的耕地。根据印度尼西亚的土地统计报告,大约5%的最富有家庭控制了该国约60%-70%的土地和农业资源。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地区,地主阶级的土地集中度依然很高。
另据牛津饥荒救济委员会(Oxfam)2017年发布的报告称,印尼的贫富分化比东南亚任何一个国家都要严重,印尼最富裕的1%人口几乎掌握了近50%的全国财富,4名首富所掌握的财富比1亿印尼老百姓的财富还要多。从地区发展来看,印尼的贫富差距也十分明显。
2023年,雅加达的人均GDP已超过部分东欧经济体,达到2.1万美元,而最穷的巴布亚高地省人均GDP仅1100美元,甚至比非洲的有些国家还要穷。此外,印尼经济的家族性十分明显,全国0.02%的储户就占据了银行超过半数的存款。
在首都雅加达,一边是高楼大厦和富人居住的别墅,另一边则是大量的贫民区,居住条件简陋,电线如蜘蛛网般杂乱。
人们都说首都机场周边是一国的“脸面”。从雅加达苏加诺-哈达国际机场出发,一路向北,在高速路上,你首先会看到一望无际的贫民窟,肮脏破旧、杂乱无章。高架桥下残墙断壁,破旧不堪,“满目疮痍”“不堪入目”。偶尔有几座高楼,与周围的低矮棚户形成鲜明对比。
进入贫民窟,走街串巷,各类小店铺,水果菜摊、维修铺等,与垃圾成堆、污泥浊水的破破烂烂的铁皮房、狭窄的街巷混搅在一起。
在酒店附近一转,马路上已拖了五年的地铁施工场毫无进展,还待在哪里。沿街脏乱差、老破旧危房,夾杂着酒店、商铺与宾馆之间。街上毫无交通安全保障,摩托车飞驰而过,怵目惊心,令人心惊胆颤。
百闻不如一见。当走出印尼首都雅加达机场,穿过沿途破败不堪的贫民窟,所见所闻,已对印尼美好印象荡然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