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配不上石破茂

​文 | 华一谦

  2025年夏秋,日本政坛经历了一连串充满戏剧性的政治地震。先是7月自民党以及其他中左翼力量在参议院选举中惨败而归,极右翼力量被善于“读空气”的日本社会迅速拱成了社会主流。在高度敏感且注重社会氛围的舆论环境中,这意味着任何政治表态都将倾向于迎合这一社会情绪。

  紧接着就是石破茂被逼走、日本总裁竞选、麻生太郎力推高市早苗获胜、公明党退出自-公联盟等一系列事件。在这个混乱的大背景下,石破茂终于发表了他的战后80周年演说。

500

  正如石破茂的精神偶像楠木正成1336年在寡不敌众的凑川之战中死去,石破茂的讲话也成了一场“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抵抗。他所剖析的日本军国当年的“制度失灵”,“政治失责”,不仅仅是一份历史反思,也意在劝诫当下的日本社会与国民。在自公联盟破裂之后,石破茂或许还能在首相的位置上多做几天,但现在的日本政局是极端脆弱的。

  石破茂的立场与局限

  实事求是的说,石破茂的战后80周年演说在历史细节的洞察上已经是一篇历史学小论文,深度上超越了之前所有日本首相的战后发言。但同时要明确指出的是,这篇演说不可避免的受到作者个人立场和出身影响,是有历史局限性的。

  很多人知道石破茂的父亲石破二朗毕业于东京帝大法学部,和田中角荣的关系非常密切,因此会对石破家族有一种天真的幻想。作为旧日本帝国官僚体系中的一名高级技术官僚,石破二朗早期职业生涯深嵌于日本的战争体制内,前期在国内维持秩序,后期则直接参与到对占领区军事行政管理中,是昭和邪教战犯集团在海外进行统治和资源掠夺的重要人物。

500

  石破二朗的同僚、后来成为众议院议员的山本幸雄是这么评价石破二朗的:“说到石破先生,在我们这些旧内务省的后辈中,他以‘可怕的人’而闻名。刚直不阿,与温厚相去甚远,给人一种像全力投出刚速球的铁腕投手的感觉……他总不苟言笑、总是收紧下巴、表情严肃、不探明真相绝不罢休那样的人……”

  正因为如此,石破茂虽然出生在1957年的战后,并不是战前神道邪教的狂信徒,但他依旧多少受到了“尊皇右派”意识形态的熏陶,从而潜意识里将楠木正成视为自己的偶像。楠木正成“七生报国”的誓言是为守护天皇,作为“尊皇右派”,石破茂政治行动的核心是守护他心目中的日本“国体”——在今天,就是一个天皇为国家和民族象征、实行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资本主义国家。

  几乎所有人都注意到了,石破茂的这篇讲话通篇未提“侵略”与“道歉”,并将战争悲剧主要归因于“制度失灵”与“决策失误”。然而,更值得玩味的是他处理最高战争责任的方式,他并未将矛头直指未被清算的最大战犯裕仁本人,而是极为委婉地触及了天皇的战争责任。

  例如,他援引了1945年以前备受打压的美浓部达吉“天皇机关说”。这一学说的核心在于将天皇定位为国家的一个机关,而非神圣不可侵犯的最高统治者,这本身就是对“天皇主权说”及其绝对权威的否定。石破茂的潜台词十分深刻,他意在指出,正是那种将天皇奉为超越宪法的绝对权威,从而无人能够制约其权力的政治神学,导致了国家理性的崩塌和最终的制度失灵。

500

  在今年年初的时候,石破茂曾经表示,80周年之际,审视当年为什么发动战争、为什么未能避免战争,非常重要。“今年是日本战败80周年,特意用‘战败’一词,因为如果用‘终战’一词,会搞错事情的本质。”他还警示,随着时间流逝,“经历过战争的人都会去世,这种情况令人害怕。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应该说,石破茂并不是在表演道德姿态,而是试图在给全体日本人做一名历史教师——一个站在战后80年日本政治讲台上的老师,努力用历史、用制度的语言警告体制的失衡与民粹的危险,提醒国民不要重复过去的错误。

  在几年前的访谈中,石破茂更是指出:

  “事实上,这个国家曾经灭亡过一次,但新日本真的觉醒了吗?无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历史课程往往停留在明治维新、甚至日清、日俄战争的胜利处。几乎没有年轻人真正学习过近现代史。若连‘日本是否做错了什么’都不去验证、不去理解,又何谈让孩子承担起‘新日本’的责任?”

  石破茂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面对的是怎样的听众。日本社会的“读空气”文化,使人们习惯于顺从气氛、逃避冲突,对历史的思考常常被自我安慰取代。

  当前日本政治生态中弥漫着一种危险的自我欺骗:一方面在安全上依赖美国庇护,另一方面又在战略上低估中国的决心和能力。这种精神分裂式的对华构想,暴露了日本政治精英层的战略短视。

  有日本民调显示,今天日本民间对拥核的支持者从3年前的20%上升至如今的38%,几乎翻了一倍,高市早苗的疯狂政见中,甚至希望日本本土驻扎美军战术核武器;同时今天的日本,还是东亚几个国家和那个未解放中国省份中对中国解放区信息茧房程度最高的地方,没有之一,“同温层效应”,或者说坐井观天程度远远超出大家的想象。

500

  这方面普通日本民众甚至不如台湾同胞——后者哪怕是“台独”分子,至少内心还能清醒认识到自己在两岸统一的必然趋势中会是什么下场。但日本人对中国的崛起和力量,要么是装做不知道,要么是真的浑然不知,形成了极为可怕的90%一致意见。这就导致无论中方释放善意还是展示实力,日本基层民众都对此毫无反应,即便存在对华理性认知的声音,也在日本国内舆论场中被边缘化了。

  日本老百姓或许可以沉浸在信息茧房中,但身处权力核心的日本政客们,没有资格以无知为借口。他们通过官方和民间渠道,在周边国家乃至全世界都建设了妇孺皆知的情报网,手中掌握着完整的情报资料;到了今天,即便日本情报人员以不懂变通只知蛮干、工作能力拉垮而闻名,可通过OSINT开源信息,日本政客也能够接触到最真实的实力对比数据。

  日本的“哈克”和“汉弗莱”们,比谁都清楚中日之间日益拉大的综合国力差距。可悲的是,部分日本政客不仅没有担起引导民意走向理性的责任,反而主动迎合甚至利用民众的对华误解,甚至喊出了“卧薪尝胆”的疯狂口号。这种政治投机行为,表面上是在"顺应民意",实质上是在将国家引向危险的战略误判。

500

  当政客们开始表演"对华强硬"的戏码,用煽动性言论换取选票时,他们就已经背叛了自己的基本职责——基于事实和理性做出最符合国家利益的选择。真正的政治智慧应当是敢于直面现实,即便这个现实并不令人愉快。

  现在的日本人全然忘了日本当年的国家神道邪教军国统治集团,明知侵略遇到了困难、明知结局是战败,却仍在各种推演中大开金手指,以一亿玉碎的口号和邪教动员去让士兵发狂、让士兵屠杀、让士兵送死,最终因为对外发动战争而可喜可贺的丢掉了国家主权。悲剧的是,学生时代认真听历史课的日本人,究竟能有多少?用我的朋友阿怡的一句话说:“当代的鬼子全然忘记了当年军国主义的苦难和日本弱小带来的绝望,通过遗忘历史来鼓动新一轮的敌意。”

  在这个时间节点上,石破茂选择发表这样一场演说,把自己当作日本人的历史讲师,自己的知识去呼唤清醒,从而为现行日本体制辩护,从而修复、巩固和强化现行日本体制,避免其再次滑向灾难。但身处一个选择装作遗忘的社会,课堂上多数人却并不在意真相。

  石破茂这种历史态度与高市早苗、神谷宗币、百田尚树、樱井良子、垂秀夫等人更为直白、更为疯狂的路线形成了鲜明对比,也导致他在党内斗争中被视为“异类”而遭到孤立。所以石破茂才会在演说中明确指出:

  我们绝不能陷入过度的商业主义,也不能容忍狭隘的民族主义、歧视或仇外心理。我们绝不能容忍通过暴力手段压制政治的行为,包括前首相安倍不幸遇害的事件,也不能容忍威胁言论自由的歧视性言论。这一切都建立在以史为鉴的态度之上。

  这正是石破茂的局限,也是他难得的清醒。

  当孤臣的声音沉没于民粹的海洋

  当这位"现代楠木正成"站在新闻发布会现场剖析着昭和时代暴走史时,石破茂或许已经预见到他自己这场"凑川之战"的结局:一个试图拯救体制的理性主义者,反而正在被这个体制所吞噬。

  作为思维方式偏向马克思主义的评论者,我无法完全认同石破茂的政治立场和部分观点。他的右翼立场、尊崇天皇意识形态,以及对现行制度的辩护,都与我追求的政治理念存在明显差异。同时他那份试图在不动摇日本社会根本的前提下进行制度修补,对日本人进行历史教学课的执念,注定无法触及日本社会矛盾的深层结构——半殖民地状态的对美依附、财阀垄断的资本主义秩序、未被彻底清算的战争责任。这些沉疴旧疾,远非一场演说所能治愈。

  从军迷的角度来看,石破茂对战争历史的深刻洞察和对军事制度失衡的理性分析,值得钦佩。他对战争制度、政治精英失责、军政失衡的批判,不仅仅是历史反思,更是对极右翼势力、迎合右翼的自民党政客以及民粹主义的严肃警告,展示了一个右翼政治人物的清醒。立场上的差异,并不妨碍我对石破茂个人及其演说的尊重。这份尊重,正源于他的深度与责任感。荒诞的是,这竟然在今天的日本政治生态中已属罕见。

  石破茂的孤独抗争,恰恰折射出当代日本政治的深层危机。今天的日本,又一次站在了十字路口——是重蹈军国主义覆辙?是滑向内部分裂的民粹暴力?成为美国第51个州?还是走到哪里算哪里?……

  当然也有一条路,也是我希望日本最终能走的路:在周边先进国家的扶助下,实现教员生前没有实现的夙愿,彻底打倒现有的半殖民地财阀资本主义制度,把美帝国主义从日本国土上驱逐出去,建立独立、和平、民主、中立的日本和平主义人民共和国。

  面对无数种选择,石破茂选择了一条中间道路。他试图给日本国这个慢性病晚期患者进行解剖和治疗,但终究会发现自己既无法唤醒沉醉于幻梦的民众,也无法说服沉溺于民粹狂欢的同僚。

  更可悲的是,就在他发表演说的同时,日本政坛的乱象恰好为他的论断作了最鲜活的注脚。高市早苗的仓促上位、自公联盟的瓦解、键盘网右和民粹政客对历史教训的集体健忘,无不在证明着他所警告的"制度失灵"正在现实中重演。石破茂像极了那个在宴会厅里指出梁柱已有裂痕的清醒者,而满堂的宾客却选择继续举杯畅饮,甚至指责他不会读空气。

500

  石破茂把自己当作历史教师,但他也清楚:学生时代认真听历史课的日本人究竟能有多少?日本社会尚未彻底清算明治邪教的遗产,年轻一代几乎没有机会摆脱历史虚无主义的阴影去学习近现代史。这意味着,即便演说再深刻、再理性,能真正理解并承担起新日本责任的受众仍然非常有限。常常装作遗忘,不只是日本政客的常态,也是整个日本社会的共同选择。

  今天的日本配不上石破茂。配不上他的渊博学识,配不上他试图进行“深度辩护”的良苦用心,更配不上他那种楠木正成式的悲情忠诚。在民粹与短视的鼓噪中,日本正在加速滑向石破茂曾警告过的历史歧路,他的凑川之战,或许就是理性在民粹浪潮中的最后一抹余晖。

  全文完,喜欢请三连。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