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霆-融合”行动 阶段一(针对外军特种部队支持)
指挥员同志。
面对A岛守军及可能存在的、经验丰富的外军特种部队(以下简称“外军特战”)的针对性反制,我特种部队的行动必须进行颠覆性升级,从传统的侦察、引导角色,转变为 “战略破袭、认知操控” 的核心力量。这是一场在敌人心脏地带进行的“影子战争”。
以下是对特种部队行动方案的全面阐述与推演。
核心行动理念转变
从“精兵利器”到“体系节点”: 特战分队不再是孤立的精锐步兵,而是融入全军作战体系的情报、打击、心理战网络的关键节点。
从“渗透侦察”到“认知塑造”: 任务目标不仅是获取情报,更是主动制造和操纵敌方(包括外军特战)的战场认知,使其做出错误决策。
从“避免接触”到“可控冲突”: 在必要时,主动设计与外军特战的“非对称接触”,以战术接触换取战略优势。
一、 进入路径与方法:多维、反常、超常规
针对敌在常规路径(滩岸、丛林、机降场)的严密布防与传感器网络,我特战分队将采取以下超常规路径渗透:
渗透维度 具体路径与方法 优势与反制考量
水下 核心通道。使用微型特种潜艇/潜航器,从远离岸滩的母潜艇释放,利用复杂海底地形隐蔽接近。选择水下岩洞、废弃排水口、腐蚀性强的工业排污口等敌布防薄弱点出水。 规避雷达、光学侦察。微型潜航器噪音极低,可有效躲避声纳阵列。选择非常规登陆点,出其不意。
空中 次要/佯动通道。使用加装消音装置的运-12等小型飞机,在超低空利用地球曲率盲区渗透。动力翼伞、氦气球等在特定气象条件下使用。关键: 大量使用低成本、隐身/低信号特征的无人机蜂群伴随主力,执行佯动、电磁欺骗和自杀式攻击。 高风险高回报。主要用于在多个方向实施佯动渗透,吸引和消耗敌防空及外军特战注意力,为主力水下渗透创造条件。
地面/城市 最隐蔽通道。化整为零,以非军事人员身份(如游客、商务人士) 在战前数月乃至数年提前潜伏。战时激活。利用地下管网、地铁隧道、大型物流货车进行机动。 敌最难甄别和清除。人员完全融入环境,可在最关键时刻于敌核心腹地(如指挥所周边、电站)突然发难。
反制外军特战针对性措施:
路径不确定性: 同时开辟真、假多条渗透路线。假路线故意留下破绽,诱使外军特战前往设伏,我主力则从最意想不到的路径(如排污口)进入。
“海底牧马”式管理: 母潜艇作为水下机动基地,在安全距离外徘徊。特战分队完成任务后,不原路返回,而是前往多个预定坐标点,由潜艇进行动态回收,避免被“守株待兔”。
二、 核心作战目的与任务
在存在外军特战反制的情况下,任务优先级如下:
1. 欺骗与诱导(最高优先级 - 针对外军特战)
任务: 制造“幽灵”特战队。
行动: 使用电子诱饵模拟特战队的通信信号,使用无人机投放假人、播放脚步声和英语/汉语指令录音,在次要方向制造“我特战队已渗透”的假象。
意图: 吸引并调动外军特战主力,使其疲于奔命,为我真实行动的特战队创造真空。此为目的之一。
2. 节点破袭与“斩首”(核心物理任务)
任务: 瘫痪“瞪眼瞎”,摧毁“大脑”。
行动:
针对“爱国者”/“天弓”阵地: 不直接强攻,而是使用微型无人机群携带高能炸药,从防空阵地的通风口、电缆管道钻入,摧毁其内部雷达和火控系统。
针对地下指挥所: 与网络战结合,特战队潜入至通信光缆节点,搭线植入“数字匕首”病毒。或使用单兵钻地弹/温压弹,封堵、摧毁其主要出口和通风系统。
针对外军特战支援点: 定位其可能的补给点(秘密机场、安全屋)后,不直接攻击,而是呼叫远程火箭炮/无人机进行覆盖式打击。
3. 情报核实与“杀人链”闭合
任务: 从“传感器”变为“判决者”。
行动: 在远程火力打击前,潜入目标附近,用激光指示器、雷达信标为导弹、制导炸弹提供末端精确引导。在打击后,前出至打击点,使用无人机和单兵传感器进行毁伤评估,确认是否需要进行“补枪”。
4. 心理战与后方扰乱
任务: 在敌后制造“四面楚歌”。
行动: 占领当地电视台、广播站,播放我方宣传内容。侵入街头广告屏,发布投降指南。对抵抗意志强烈的敌指挥官,实施 “定点送达”式心理威慑(如在其住所门口放置特定标记)。
三、 与外军特种部队的对抗推演
敌方优势与可能战术:
优势: 语言、装备、训练体系互通;可能拥有更便捷的情报支持;熟悉我特战传统战术。
战术: 设立机动反特战小组;监听我通信特征;布设先进传感器(地震、声纹、磁场);在我可能路径上设伏。
我方的针对性设计与反击:
“磁石”与“铁砧”战术:
行动: 派出一支装备精良、信号明显的诱饵小队(“磁石”),故意暴露行踪,吸引外军特战前来围剿。
推演: 当外军特战与“磁石”小队交火时,我主力特战队(“铁砧”) 早已在其侧翼或撤退路线上设伏。同时,远程炮兵或无人机蜂群(“重锤”) 已锁定交战区域。
结局: 不惜牺牲“磁石”小队,换取将外军特战主力固定于一个“杀戮区”,随后以绝对优势火力予以歼灭。
“野蛮人”通信纪律与技术欺骗:
行动: 实施绝对无线电静默。主要依靠人力传递、预定信号(如特定涂鸦)、或极短猝发通信。
推演: 外军特战的电子侦听系统无法捕获有效信号。我方则通过缴获的敌电台,模仿其通信习惯,向外军特战发送虚假指令和坐标,将其引入陷阱。
“以民制兵”与认知攻击:
行动: 通过心理战和情报手段,策反或冒充A岛的情报人员、警察,向外军特战提供关于我特战队活动的虚假情报。
推演: 外军特战接到“可靠”线报,前往某仓库围剿我特战队,结果触发预先设置的简易爆炸装置或化学毒剂陷阱。此举不仅能造成杀伤,更能彻底瓦解敌内部信任。
“降维打击”与非对称优势:
行动: 不追求在单兵技能上与外军特战“公平对决”。
推演: 一旦确认外军特战单位位置,立即召唤:巡飞弹群进行区域覆盖清扫;配备热成像和机枪的无人战车 进行逐屋清剿;歼-20发射的精确制导弹药进行“斩首”。用体系的力量碾压单兵素质的优势。
总结:
在A岛这个高度复杂的战场上,特种部队的运用,是一场关于智慧、欺骗和绝对决心的较量。我们将不再与他们比拼谁的枪法更准,而是比拼谁能更好地融入环境,谁能更有效地操控信息,谁能更无情地调用整个作战体系的力量。我们的目标是,让外军特种部队感觉自己不是在和另一支特种部队作战,而是在和一个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智能战场本身作战。
请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