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对华关税策略分析
总结一下,主要就是:
极限施压、心理威慑和其国内政治算计 。
A 先说他的表态,就是“ 反复无常、软硬兼施 ”。
①强硬威胁 :
2025年10月10日,在社交媒体上宣布拟于 11月1日 起,对中国输美商品 额外加征100%的关税 ,并对“所有关键软件”实施出口管制。并威胁若中方继续加码稀土管制,可能 将加税时间提前至10月底 。
②反复无常 :
其任内关税政策波动极大:
2025年1月上台后迅速将关税升至 20% ,后经互相反制一度飙升至 145% ;
同年5月,又因高关税对美国自身造成伤害,与中国达成协议 互降至10% ;
10月则再次威胁加税100%。
③软硬兼施 :
在2019年和2025年,他都曾表现出“ 边打边谈 ”的姿态,即在加征关税的同时,又强调与中方举行会谈的计划并未改变。
如2025年8月,他曾表示“ 目前对华加征的145%关税已无上调空间,未来势必下调 ”,并期待与中国建立良好关系。
B 为什么是11月1日关税起征
几个因素吧: 博弈时机、政治周期和APEC
① 利用APEC峰会,制造“悬崖效应” :
2025年的 APEC领导人峰会 恰好在 10月31日至11月1日 在韩国举行。中美领导人有可能进行会晤。
特朗普把关税生效日定在峰会结束的第二天,是要创造一个“ 悬崖效应 ”——即在峰会期间,为谈判设定一个 “ 明确的、迫在眉睫”的威胁 ,试图以此逼迫中方在会谈中做出让步。他威胁“可能会不参与APEC峰会”以及可能提前加税,都是为了最大化这种谈判杠杆。
② 平衡美国国内政治 :
特朗普需要考虑国内政治日程。
如果贸然取消领导人会晤,或者在会晤前就先加税,会被解读为 “主动关闭对话大门”,在外交上就显得过于鲁莽 ,可能引发美国国内商界和部分政治势力的批评。
将领导人会晤的可能性保留到最后一刻,同时挥舞关税大棒,可以平衡其国内不同声音。
③ 美国国内政治叙事与选举需要 :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肯定要受选举政治影响,还是吸引选票、巩固票仓那一套。
那就必然要讨好国内保守派选民,尤其他现在面临对华软弱的批评,急须塑造对华强硬形象,来转移其国内对经济的抱怨和批评。
C 特朗普个人风格和对中方真实看法
① 极限施压与“交易艺术”
特朗普《交易的艺术》:
开出极高的要价、
制造不可预测性、
利用最后期限施加心理压力 。
通过宣布一个极具破坏性的关税税率和生效日期,让中方感到巨大的压力和紧迫感,从而在最后的谈判中为他想要的让步买单。
而威胁提前加税,是为了进一步压缩中方的决策时间,增加焦虑感。
② 轻视与“妥协换合作”
从其言行看,他认为中方更害怕贸易战升级,并会在其压力下妥协。
我以前就说过,特朗普从心底里瞧不起中国。从他的做法看,他认为在中美贸易态势中,美方占据绝对优势。
所以特朗普可能认为,中方既没有 维护自身核心利益的决心 ,也没有有效 应对贸易摩擦的经济能力和手段 。
所以那话怎么说来着,“ 打,奉陪到底。 对话必须在 ' 平等、尊重、互惠 ' 的基础上进行”。
③ 关税的两面性
关税既会抬高美国企业的采购生产运输等一系列成本,也会抬高美国消费者的生活成本。
我用白话说吧。
特朗普总统,你这翻脸比翻书还快。上次的教训还没受够吗?
经济包括金融,最怕的就是不确定性。你真是一点都不让人省心啊。
而且,美国可不止中国一个贸易伙伴,其他国家都看着呢,你美国能不能有一点儿信用啊?
国际信任呢?美国的国家信用、国际信誉,你都不要了吗?
最后,
我就不总结了,骑驴看唱本,咱们走着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