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民 | 关于巴以冲突(两题)
01
10月7日,是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冲出加沙,发起“阿克萨洪水行动”两周年。
鉴于在以色列的严密封锁下,加沙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露天集中营,因此,这一行动也可以被恰如其分地命名为“越狱行动”。【点击阅读】

“阿克萨洪水行动”给以色列造成了重大损失,因此,这一行动也成了一些“挺以”网民支持以色列在加沙大屠杀的理由。
这里有必要澄清一个简单的事实:以巴冲突的历史,并不是从2023年10月7日开始的,在“阿克萨洪水行动”之前,至少已经存在了75年。
这里略作梳理:
——以色列在“建国”(1948)后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就杀害了13,000多名巴勒斯坦人,摧毁了500多个巴勒斯坦村庄与城镇,迫使75万巴勒斯坦人流离失所。
今天在加沙和西岸的居民,都是这些被迫离开家园的难民后代。
——1967年,以色列再次把30万巴勒斯坦人驱离家园,并开始对加沙、西岸、东耶路撒冷等的军事占领。
——在加沙,以色列将230万巴勒斯坦人限制在一块南北长约41公里,东西最窄处仅6公里(最宽处12公里)的狭小土地上,一边是大海,另一边是高压电网、高墙和瞭望塔。在“阿克萨洪水”爆发之前,以色列对加沙的严密封锁与控制,已经长达20年。
——在西岸,巴勒斯坦人的土地被以色列建立的犹太人定居点切割得支离破碎。甚至像阿巴斯这样的法塔赫最高领导人,进进出出都要经过以色列哨兵的检查站,更不要说普通巴勒斯坦人了。

——自1967年以来,至少40%的巴勒斯坦男子被以色列拘禁过,还有超过10,000名巴勒斯坦女性和13,000名儿童。在这一过程中,发生过数千起严重酷刑案件,但只有两起被调查,且没有任何以色列人被定罪。以色列还拆毁拆毁了60,000座巴勒斯坦人房屋。
……
还需要举更多的例子吗?
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巴勒斯坦人,似乎成了地球表面最后一个按照十九世纪的古典方式被殖民的民族,他们的命运与印第安人极其相似。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阿克萨洪水行动”不过是遵循了这一铁律罢了。
02
日前,特朗普在其社交平台“真实社交”发文宣布,以色列与哈马斯均已签署其提出的“20点计划”第一阶段协议。
根据声明内容,协议将确保结束加沙冲突、以色列军队撤回至双方商定的界线、允许援助物资进入加沙,同时推进被扣押人员交换。
如果协议认真的到遵循的话,那么,这意味着巴勒斯坦人民的重大胜利,以色列的重大失败。
两年来,以色列将地狱之火倾倒在加沙,但并没有摧毁加沙,反而摧毁了自己建立在“犹太大屠杀叙事”基础的立国正义性,使自己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孤立。

正如特朗普炫耀的那样,“我(特朗普)刚才和内塔尼亚胡通了电话,是他打过来的……我说:‘比比(内塔尼亚胡),以色列无法与世界抗衡,他们无法与世界抗衡。’”
以色列“与世界抗衡”但“无法与世界抗衡”,决定了必将从此走上由盛而衰的道路。【点击阅读】
不过,今天想说的重点,不是协议本身,而是另一件事:中东又成了美国独舞的舞台,地区外的其他大国,还只是观众。
这是令人不快的。
因为这意味着,美国仍将按照对美国有利的原则,独力塑造中东的地缘政治格局,地区外的其他大国,只能面对、接受这样的格局。
这意味着,地区外的其他大国,在中东的利益将被排在美国的利益之后,其拓展利益空间的努力,将继续受到美国的掣肘,乃至阻挠。
无疑,这也意味着,由于美国必然偏袒以色列,巴勒斯坦人民的痛苦将会延长。

问题在于,出现这样的局面,并不是由于像苏联刚刚解体时那样,美国拥有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国力,而是由于其他一些原因,如战略意志、眼光、短期利益纠葛等,这就令人遗憾了。
旧秩序在崩溃,新秩序并没有及时出现。看来,世界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混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