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新安倍政府对华外交政策的走势
初探新安倍政府对华外交政策的走势
——改善关系,还是……
2012-12-24
在执政的日本民主党解散众议院,提前举行的大选中,日本自由民主党联合公明党重新赢得了决定性优势,获得了日本众议院480个议席中的294(237+57)席。自民党领袖安倍晋三行将组织新一届政府,这将是安倍先生第二次出任日本首相。
在失去政权五年之后,自由民主党卷土重来了!
今天的日本选民,似乎早已忘记了当年那个几乎是以临阵脱逃方式“离岗”的同一位政客的难堪和无奈。
新生的自民党政权的对华外交政策,将呈现出怎样的趋势呢?
我认为,日美同盟关系对日本国政治的基础性影响、强大的经济科技实力和国内社会意识的右倾化,这是决定日本政府外交政策方向的三个核心要素,它们必将决定这个正在谋求正常化,但当前明显“不正常”国家的社会政治走势。
任何一位日本政治家都是不可能超越这三个核心因素的制约与影响而能在日本政坛立足,并有所作为的——安倍晋三也概莫例外。
在2013年,日本作为美国全球战略的“小兄弟”的定位是不会有丝毫的改变的。但是,在他们充当美国“重返亚太”新战略助手甚至帮凶的过程中,由于其提供的金元支持,日本人的地位还会有所提高,他们在某些问题上、在某些特殊区域内的影响力也可能有所增加,甚至在美日同盟框架内,搞出些“借公济私”的小动作,这种可能性也是完全存在的。
应该讲,在美日同盟关系和G8这两个大前提下,日本人的注意力更多的还是集中在亚洲,尤其是太平洋西岸和印度洋地区的。令人感到十分奇怪的是,这恰恰是与日元最大面额钞票上的那个日本人曾经倡导并标榜过的“脱亚入欧”立国理念完全背道而驰的!
原因很简单,在21世纪,世界经济的发动机似乎已经搬迁并安装到了亚太地区,欧洲人自己的日子已经很难过了(比如当前的欧债危机),在这个时候要让其对世界经济发展有所贡献,确实是勉为其难了!从这个角度看,日本同中国的关系处理的好坏,对这个资源匱乏,但同时野心勃勃的岛国是具有相当决定性的作用的。
日本的外交战略不是日本人能够独自决定的,他们的外交政策决定于华盛顿的外交战略,他们的对华政策也只能是美国人对华关系的延伸甚至是其的亚洲版,以及由其实施作业层面的具体化操作罢了。
具体地说,就是在美国遏制中国崛起的预防性既定战略,在第二届奥巴马政府重返亚太新战略的大框架下,日本人只能选择充当其全球战略的帮手甚至打手;同时,他们会在这个过程中谋取一些自身的蝇头私利。具体地讲,目前最突出的就是固化其对钓鱼岛海域的“实际控制”;在东海争议地带的专属经济区内,多盗窃一些本属于中国的油气资源;……诸如此类的事情——这就是说,日本难以改变对华政策中所谓强硬的一面。
与此同时,中日经济贸易关系对于日本人摆脱持续十多年的经济不景气,中国市场对于日本企业尤其是其中大企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为。这将成为制约未来的日本政府为所欲为的一个重大限制条件——这也将是两国关系的重要的“缓冲阀”。
日本经产团体和各大财团,在这一次野田政权的倾覆中发挥了极其重要作用。那个不断创造选举神话的小泽一郎,不也正是因为其的政治手段最终不被财阀们所待见,结果不管你怎样纵横捭阖,依然最终只得远离首相宝座吗?
大家都应该知道,在西方式民主政治中,如果离开国内大企业、跨国公司和大财团的资金赞助,政客们靠什么去赢得一次次选举呢?我们习以为常的政治献金丑闻的根源,不就正源自于此吗?
总而言之,中日关系的基调取决于中美关系的战略定势。当前及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中日政治战略关系将呈现出本质上尖锐对立(当然也并不排除阶段性于形式上缓和的可能),“擦枪走火”也可能是未得可知的事情。与此同时,中日经济技术关系在不可避免有所后退收缩的基础上,呈现出总体上逐步稳定并不时有所回暖的状况。道理非常简单,中国市场在全球范围在长期内是不可替代的。
也就是说,两国的贸易关系和经济互动地位将基本上保持现状,生意还得做下去,交流的领域仍然是多层次,有规模的。但是,从总体上看,却是无法给人以持久信心,缺乏发展动力的。
结论是,在随后一个时期内,双边关系将是难有突破、很难具有“远大前途”的。
产生这种现象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日本人在冷战结束后这二十多年里的所作所为,让中国人最终明白了:无论是1945年胜利后蒋介石政府的以德报怨,还是1972年两国邦交正常化时,我们再一次放弃了对侵略国的战争索赔权利,中国对日本开放了自己的广阔市场,但是,我们所做的这一切对日本人来说都是没有多少意义,没有促使其作出任何本质性改变的。日本国,是一个不值得我们信任的国家;大和民族,是一个没有信义、没有确定未来的民族。
一切又将回到历史的旧有轨道,那就让最终的竞争来说话吧!
因此,对安倍晋三上台执政抱有“改善关系”的想法,只能是幻想,是非常不现实的;同时,对他们可能强化在中国钓鱼岛问题和东海大陆架问题上的“鹰派”行为从而出现严重后果的担忧,也必将会被证明是杞人忧天的。因为,前者不切实际,只是幻想;后者对自己缺乏信心,没有正确面对我们自身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