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胁北约“踢人”?
出处 | 有理儿有面
2025年10月9日,华盛顿白宫的会客厅里上演了一出“霸权式翻脸”——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会见芬兰总统斯图布时,突然将矛头对准了北约盟友西班牙,放话称“西班牙没有任何理由不把军费涨到5%,或许应该将其踢出北约”,还催促欧洲领导人“打电话问问他们为什么总是拖后腿”。
这话说得理直气壮,仿佛西班牙犯了什么滔天大错,可稍微扒一扒背后的细节就会发现,特朗普这波操作,活脱脱把北约当成了自家开的“缴费会员群”,会员费说涨就涨,自己却揣着特权不交钱,哪有半点“盟友平等”的样子?
要搞清楚这事儿的来龙去脉,得先回到今年6月的北约峰会。
当时在美国的强势施压下,北约成员国被迫在宣言上签字,承诺到2035年前将年度国防支出占GDP的比例从原来的2%提高到5%。
这个数字有多夸张?要知道,即便是军费常年高企的德国,2024年的军费占比也才刚到2.3%,而西班牙近年来受经济复苏乏力影响,军费占比一直维持在2%左右,2024年好不容易提到2.1%,已经是咬牙挤出的预算。
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虽然签了字,心里却门儿清——真要把军费堆到5%,国内的民生开支就得砍,通胀还没压下去的老百姓第一个不答应,所以转头就明确表态“维持当前军费水平”。
这下可戳了特朗普的“肺管子”。
早在8月,西班牙媒体就报道过,因为不愿屈从美国的军费要求,西班牙军方已经“彻底搁置”了从美国购买F-35隐形战斗机的计划——要知道,F-35可是美国军火商洛克希德・马丁的“摇钱树”,一架售价近1亿美元,西班牙这一搁置,不仅断了美国的一笔大单,更相当于公开对特朗普的“军费命令”说“不”。
特朗普当时就放话要在贸易谈判中“让西班牙付出代价”,如今直接升级到“踢出局”,说白了就是“你不买我的武器、不涨军费,就别在北约里占位置”。
可最讽刺的是什么?特朗普天天喊着“不能让欧洲搭美国的防务便车”,可北约自己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的军费支出占GDP比例也才3.4%,连他要求盟友达到的5%的七成还不到。
更双标的是,特朗普还大言不惭地说“美国无须遵守5%的目标”,只要求其他盟国“必须履行义务”。这双标的逻辑简直离了个大谱——就像餐馆老板要求顾客必须点最贵的菜,自己却吃着免费的小菜,还说“我是老板,我有特权”。
西班牙为什么敢硬气?
看看路透社今年9月的报道就知道,2024年西班牙GDP 增速仅1.2%,通胀率虽有所回落但仍维持在3.5%,失业率更是高达11.3%。政府的钱就那么多,一边是要给老百姓发养老金、补能源补贴,一边是特朗普要求的“军费翻倍”,换谁都会选前者。
西班牙议会甚至专门就军费问题举行过听证会,反对党议员直言“把钱花在买美国战机上,不如用来修学校、建医院”,这种民意基础下,桑切斯政府根本不可能跟着特朗普的节奏走。
其实不止西班牙,北约内部对“5%军费目标”的不满早就藏不住了。
BBC在今年7月的报道里就提到,北约31个成员国中,除了美国、英国、波兰等少数几个国家,大部分国家都对5%的目标持保留态度。
德国总理朔尔茨就曾私下表示“5%的目标不切实际,会破坏欧洲的民生稳定”,法国更是直接提出“欧洲应该有自主防务,不能被美国牵着鼻子走”。
就连这次和特朗普会面的芬兰总统斯图布,虽然表面上没反对,但芬兰2024年的军费占比也才2.8%,离5%还差着一大截。特朗普之所以没说芬兰,无非是因为芬兰刚加入北约,还没敢公开反驳,而西班牙算是“老油条”了,敢直接硬刚而已。
说到底,特朗普对盟友的“军费绑架”,本质上是为美国军火商和自身政治利益服务。
2024年美国军工企业的全球销售额突破2500亿美元,其中近40%来自北约盟友的订单,特朗普这么逼盟友涨军费,说白了就是帮军火商“开拓市场”。
更自私的是,特朗普还想借“军费问题”为2026年中期选举造势。如今美国国内经济一团糟,就业低迷、通胀高企,老百姓怨声载道。
特朗普拿北约盟友“开刀”,一方面可以转移国内矛盾,营造“我在为美国争取利益”的假象;另一方面,讨好军工复合体获得更多竞选捐款——要知道,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美国军工企业给共和党的捐款比2020年足足增加了35%,特朗普自然要投桃报李。
话又说了回来,可特朗普真能把西班牙踢出北约吗?恐怕没那么容易。
要知道,西班牙是北约南翼的“战略支点”,控制着直布罗陀海峡附近的军事基地,北约在地中海的很多行动都要依赖西班牙的支持。
如果真把西班牙踢出去,北约在南欧的防务体系会直接出现漏洞,甚至可能引发其他南欧国家(比如意大利、希腊)的不满,进一步加剧北约分裂。而且根据北约章程,开除成员国需要全体成员国一致同意,美国再强势,也不可能一手遮天——还有不少国家等着看美国的笑话呢。
现在的北约早已不是冷战时期的集体防御组织,而是美国推行霸权的工具,当美国把盟友逼到墙角,盟友自然会想办法挣脱束缚。
比如欧洲近年来一直在推进“永久结构性合作”(PESCO)计划,核心就是通过联合防务项目减少对美国的防务依赖;德国、法国牵头推出的“欧洲天空盾牌”倡议(ESSI)更是这一思路的直接体现——该计划不再将美国爱国者导弹作为唯一选择,而是以欧洲本土研发的IRIS-T SLM中程防空系统、Skyranger 30近程防空系统为采购主力,仅将美制爱国者导弹作为“兼容补充选项”纳入协同作战框架。
这种“以欧洲装备为主导、适度兼容美制系统”的布局,本质上是打破过去对美国防空装备的单一依赖,避免在防务领域被美国“卡脖子”——这些细节背后,都是北约盟友对美国“防务捆绑”说“不”的明确信号。
特朗普或许以为,靠威胁和施压就能让盟友屈服,可他忘了,盟友不是任人拿捏的“提款机”,民生也不是可以随意牺牲的“筹码”。
当美国自己都不遵守规则,却要求别人必须“听话”,这样的联盟能维持多久?
恐怕用不了多久,特朗普就会发现,他不是在“整顿北约”,而是在亲手拆毁北约——毕竟,没有哪个盟友愿意永远当美国的“冤大头”。
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