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人均GDP能到多高取决于台积电能走多远

2025年台积电把台湾省整个半导体产业给带飞了。看看日韩台2024年半导体出口额:中国台湾地区1650亿美元,韩国1419亿美元,而日本只有407亿美元。也就是说中国台湾是韩国的1.14倍,是日本的4倍。如果考虑到日本人口是中国台湾的5.3倍,台湾半导体出口密度是日本的21倍。

截止目前,台积电的市值已经达1.26万亿美元,名列亚洲第一,是台湾省第二大半导体公司联电市值的74倍。2025年上半年台积电光净利润就高达240亿美元,盈利高就算了,增速也快,上半年台积电净利润增幅达60.5%。按照上半年增速,2025年全年台湾省人均GDP能达3.8万美元,超过日韩。

台湾人真应该感谢台积电,如果没有台积电,台湾省就是美国弃子。但就是因为台积电,捏住英伟达软肋,英伟达又捏住美国人工智能软肋,美国要想引爆台海,自己家的人工智能第一个完蛋。所以现在美国就想直接把台积电抢走,让台湾成空心岛,美国才敢让台海引火上身。特朗普扬言要对台湾半导体加征100%关税,就是在督促台积电动作快点,将台湾省彻底变成一个人均GDP虚高的空心岛,等大陆接手时,为维持台湾省的高人均GDP就只能继续割肉让利了。

民进党短视就短视在无条件信任美国,为台积电赴美投资铺出一条路,以为这样就能换来美国保护。现在台湾除台积电已没有任何筹码。没了台积电,台湾产业只能让台湾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左右的水平。事实上在台湾没有吃到半导体红利前的1992-2010年,18年的时间台湾人均GDP也仅从1.07万美元增长到1.86万美元,人均GDP始终维持在日本三分之一的水平。如今日本人均GDP跌到3万美元,中国台湾人均GDP只有1万美元非常正常。

大陆现在主要的注意力都放在与美国的竞争上,这几年钟明轩、馆长等骑墙派来大陆,把很多傻白甜年轻网民骗的团团转,其实咱们不是不知道他们实际上什么嘴脸,但他们能让岛内舆论不要滑入危险境地,大陆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但民进党显然是看不到这一点的,对大陆的好心当成驴肝肺,禁止大陆多项商品入台。

台湾省现在人均GDP超过日韩,但生活水平远远不如日韩,其实就有单方面限制大陆商品入台的原因。在大陆没人买的丰田bz4x,在台湾省价格变成2倍,结果这车在台湾省的销量居然是大陆的10倍以上。台湾省不开放大陆物美价廉的工业品入台,台湾人就只能花更多的外汇去买日本的破铜烂铁。反正也没有大陆同行竞争,日本工业品在台湾省贩售的价格基本都是本土的两倍起步。

现在台湾省市场上一台1.5匹变频三菱空调包括安装费需要1万人民币,而同样质量的大陆空调带安装费甚至低于2000人民币,台湾价格是大陆的5倍。这就是为什么台湾人均GDP高达3.8万美元,还是一个接近热带的岛屿,但大陆不管是人均新车销量还是人均空调销量都要高于台湾。归根结底台湾就是一个突然有了台积电的马来西亚,台湾人均GDP能到多高取决于台积电能走多远。

第一,美国人工智能发展路线是否正确的?美国早就去工业化了,现在美国指望人工智能凭空创造出制造业,所以举全国资本之力炒作人工智能(上一波炒作的元宇宙已经没人提了),如果事实证明人工智能无法凭空造物,那么硅谷科技公司对台积电的超强芯片需要还能持续多久?

第二,即使美国人工智能发展路线是正确的,但未来如果光子芯片或者量子芯片技术得到突破,取代了台积电为首的硅基芯片呢?

第三,硅基芯片有一纳米的极限,也就是说越到后面提升的幅度越少,就算后来者不如台积电制程领先,但那点提升幅度又能起到什么决定性作用?

第四,各国真的开始重视人工智能其实也就是在去年2月sora发布之后,到现在不过一年半的时间。

台积电怎么发展起来的?归根结底还是高研发投入,在疫情前,其实没有哪个经济体会像台湾这样下血本研发芯片。要知道2024年美国GDP是中国台湾的37倍,大陆是台湾的24倍,日本是中国台湾的5倍,韩国是中国台湾的两倍。更高的GDP意味着更强的人才吸引力+更多的研发开支。在芯片产业已经确定是下一代工业革命爆发的核心技术的情况下,台湾省一个GDP在全球只能排在第20名的小型经济体要怎么竞争?

美国0.1%的研发投入占GDP比重,相当于中国台湾3.7%的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而近年中国台湾研发总投入强度也才3.1%而已。一个稳定且强大的经济体需要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但台湾实在太小了,根本没有那么多鸡蛋可放。台积电创始人张仲谋曾经就公开说过台积电是某岛的护国神山,他心目中要对其征100%关税的美国和剽窃2纳米技术的日本都是友好邻邦,而大陆则是“抗中保台”的话术。美日现在是一个想抢一个想偷,就看台积电高层有没有这个觉悟把“护国神山”拱手让人了。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