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做事的密度太低了

文:蔡垒磊
我判断一个人有没有在高速成长的其中一个标准,就是做事的密度。这个密度不是瞎忙,而是每一件事都得有指向“未来会更好”的可能性。否则越忙,密度反而越低,因为越忙,就越没有时间去做真正有效的事。
有几个标准,可以自我对照一下:你是不是还有时间去管别人的生活?是不是还有时间跟纯情绪价值的朋友打球喝酒聊天?是不是还有时间去高成本地炫耀自己的东西以获得情绪价值?是不是还有时间陪这个陪那个,去符合各种社会角色的定义?以上种种只要有,就说明你现在并没有什么很有价值的事情在手上,你的密度还不够高,成长还不够快;一旦有,你会废寝忘食,以上种种全都不会再理会。
很多人看似很忙,其实时间是用无效的事情填满的。他们在正经事上一点也不忙,只忙着在同事面前作秀;忙着在老板面前表演,当南郭先生,忙着在亲戚朋友那里获取情绪价值。
如何提升自己的做事密度?我随便举几个例子,比如学习,你每天有没有反思复盘“今天有没有学到新东西”?如果没有,就有问题;比如浪费时间,你每天有没有复盘“我今天有什么事情是没有必要做的”?如果有,那就要反思下次不能再做了;比如工作,你今天到底做了什么有效的事情,价值产出是多少,有没有计算过?你的反馈密度是多久一次?我们做产品的时候,原先是2、3天一次反馈,后来变成每天,再后来变成半天,3小时——即如果你有3小时没在产品上有新产出了,你就有问题——反馈密度,就代表了做事的密度,反馈间隔越久,做事密度一定越小,因为人会拖延,有惰性。
每个人一天都是24小时,但有人活一年,等于另一些人活10年。你说人家的成长是运气吗?从你的视角,有个跟你差不多背景的年轻人找到了事业的第二曲线,是运气好,但你知不知道在你等机会的时候,人家已经排除了10个选项,然后在剩下的选项里精进了一年之久?人家排除选项是怎么样?疯狂地干上几周,立刻就知道要不要继续干了,而你是稀稀拉拉,一年了还在纠结“我要不要坚持下去”——你这一年干的东西,还没人家一个月干得多,那你排除错误答案当然慢,遇到适合自己的第二曲线的机会当然也渺茫。
跟做事高密度相伴随的状态,往往是独处——你喜不喜欢独处?总是一堆人凑在一起嘻嘻哈哈,那你的做事密度绝对高不了。我从来不去自己不想去的地方,不迎合父母/朋友/合作伙伴的情绪,哪怕办理业务要亲自到场的,只要不那么必需的,有时候就索性不办了,宁可自己在家发呆一会儿——没有任何不得不做的事,是我恢复能量的重要方式。我的循环就是攒能量,把能量全部用到自己身上,然后再攒能量,这样恢复很快,充电2分钟,干活2小时;而很多人的循环是相反的,他们是去迎合这个迎合那个,瞎忙,被人吸了能量以后很容易累,累了就继续做无用功,提不起精气神去做有价值的事。然后又因为没法做有价值的事,导致自身价值长期低下,从而不得不用所谓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继续去迎合这个迎合那个。
很多事情,不是你不能,也不是你做不到,而是从一开始就走入了错误的循环里。如果你没有主动归零,走到正确循环里去的勇气,这辈子的上限就这样了。
(完)
..........................
Tips: 如何不开户交易美股和黄金?(点击蓝字,查看详情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