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就是兴趣使然搞科研的人,扪心自问有几个?
【本文来自《科学,技术和工程,分别是什么》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教授书桌日志
谢谢评论。万丈高楼平地起,企业只会投资有商业化全景的,或者靠近实用的,和基础科研不是一回事。很多基础工作,需要人去做,而公司不会做。其次,培养人很重要,写论文有它的作用,未来的科研明星或者工程师,都需要这样的训练。您说的很有道理,但我的想法应该也是正确的。很多人都是平凡人,要求适合一流科学家
我标准很简单,高大上点说是实事求是,直白点说就是“菜是原罪”。
首先,别扯动机问题。别说企业是利益驱动,很多做所谓基础科研的不是个人利益驱动?完全就是兴趣使然搞科研的人,扪心自问有几个?
所以说现在不是动机问题,而是“菜”的问题,那么多号称搞基础科研的,真推动了几分?发几篇发表之后没人看的论文,就算搞基础科研了?
宏观看,近百年过去了,还是量子力学和相对论在打架,连含金量高一点的诺奖,都无非是进一步证明这两大理论,那么这些年上千万乃至上亿数量的论文,推动多少基础科研了?说白了就是“菜”。
相反,现在AI领域、新一代通信领域、航天领域等一堆前沿领域,不一堆企业在前面探索开拓,包括什么常青藤等一堆学校跟着后面跑?
所以,回到实际一点看,写论文训练就训练,搞论文训练搞得引领科研一样,没那么高大上好吧。
要说科技大佬,真的引领基础科研,突破两大理论或者搞什么颠覆性的理论,我举双手赞成。对应院校,假如真能开拓一堆新理论新技术,我也举双手支持,吹什么论文、SCI,哪怕搞搞学阀,我都不反对,顶级天才的操作我没有也没能力有反对意见好吧。
但是现实是,学校一帮人现在是“真的菜”啊。包括阁下都说了,一堆凡人,就别装那个高大上的科技门面好吧,踏踏实实干点实事,认真解决点现实问题,比什么“发论文就算业绩”靠谱得多得多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