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万股民的"资本劫":大北农实控人减持之路何时休?

在农业科技的广阔天地里,大北农曾是一颗璀璨的明星,其创始人邵根伙,一个从浙江金华农村走出的博士,凭借着对农业的热爱与执着,书写了一段励志的创业传奇。然而,近年来,这颗明星却逐渐暗淡,其背后的资本操作与业绩波动,更是让无数股民的心跌入谷底。

500

故事始于一个看似平常的公告日,大北农先发公告称其控股子公司的大豆产品获得了阿根廷的种植许可,这本是一个利好消息,却意外地引发了股民们的警惕。有熟悉内情的股民第一反应竟是:“是不是邵根伙又想减持了?”果不其然,随后发布的另一份公告证实了这一猜测——邵根伙拟在三个月内减持不超过8560.74万股,占总股本的1.99%,理由是降低融资杠杆。

500

500

这并非邵根伙首次上演“利好配合减持”的戏码。自2019年5月起,邵根伙迄今为止已累计减持公司股票7.73亿股,累计套现约59.78亿元。若叠加本次减持套现金额约3.6亿元,他将累计套现约63亿元,每一次减持都伴随着公司股价的震荡下行。股民们从最初的期待到后来的失望,再到如今的麻木,心中充满了无奈与愤怒。

天眼查App显示,2021年,邵根伙曾高喊“三年实现千亿市值”的目标,那一刻,他仿佛是农业领域的领航者,引领着大北农驶向辉煌的彼岸。然而,现实却如同一盆冷水,浇灭了所有人的热情。公司股价自2020年8月见顶后便一路下滑,市值从约540亿元缩水至如今的176亿元左右,跌幅高达67%。

500

股民们原本怀揣着千亿市值的梦想,如今却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财富缩水。而邵根伙的承诺,更像是一张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让股民们的心凉到了极点。据大北农披露,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24.15万户,较3月31日增加1.02万户,增幅为4.43%。

大北农的业绩波动,无疑是雪上加霜。2019年至2020年,公司凭借饲料和养猪业务的爆发,实现了营收和净利润的大幅增长。但好景不长,2021年受猪价暴跌和成本压力的双重打击,公司净利润亏损4.4亿元,这是上市以来的首次年度亏损。

此后几年,大北农虽然营业收入有所增长,但始终难以突破300亿元的规模瓶颈。在质押压力与业绩压力的双重夹击下,邵根伙的减持之路似乎越走越远,而公司的未来也愈发迷茫。

为了追求规模效应,大北农近年来在饲料、养殖、种业等多个领域进行扩张,导致债务压力持续高企。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总负债已达192.77亿元,其中短期借款高达83.36亿元,资产负债率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更令人担忧的是,公司累计实际担保金额高达126亿元,占净资产的144%,这无疑为公司埋下了巨大的风险隐患。这种“以债养梦”的扩张模式,不仅让公司的财务状况岌岌可危,更让股民们对公司的未来充满了忧虑。

邵根伙的质押故事,为所有试图通过资本捷径实现规模扩张的企业家敲响了警钟。农业企业的价值增长,终究要回归产业本质。脱离主业支撑的资本运作,或许能在短期内带来股价的飙升,但终究难以持久。

如今的大北农,正站在十字路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摆脱高负债与高风险的困境,实现业绩的稳步增长,将是公司未来必须面对的问题。而对于邵根伙来说,如何重新赢得股民的信任,也将是他职业生涯中必须跨越的一道坎。在这场资本迷航中,大北农与邵根伙的故事,无疑是一个深刻的教训。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