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换电车计划宜扩展至轻型汽车并设更多优惠措施

  本周一出版的《澳门特区公报》,刊登了运输工务司司长谭伟文的批示,核准《淘汰汽油摩托车并置换新电动摩托车资助计划》,从下周三起接受申请,至二零三零年十月十四日结束,资助金额按提交申请的日期而定,介乎一千五百元至三千五百元不等。该「计划」旨在鼓励自愿淘汰汽油摩托车,并置换为新电动摩托车,以改善空气质素并推动减碳。

  这是谭伟文司长在此前出任环境保护局局长时,主导特区政府于二零二二年及二零二三年分两阶段推出《淘汰老旧摩托车并置换新电动摩托车资助计划》的延续或「升级版」,资助对象范围扩大至所有在澳门特区具备有效注册的重型或轻型汽油电单车车主,但不包括在该「计划」颁布之日或之后已被取消注册且其后重新注册的电单车车主,以及结欠澳门特别行政区债务的电单车车主。倘于申请期首年内(即二零二六年十月十四日或之前)提出申请,资助金额为三千五百元,其后申请年期的资助金额将逐年递减。同时可获豁免拟置换的新电动电单车的试验号牌和注册费用,即资助和豁免费用最高可达八千八百元。

  谭伟文在出任环境保护局局长期间,就按照国家的减碳政策,及澳门特区政府的《五年发展规划(2016-2020)》和《澳门长期减碳策略》,推出了《澳门电动车推广计划》,务求从科学及全面的角度提出推广电动车发展的各项目标和措施,推动陆上交通运输逐步迈向近零排放,并制订及推行了一系列电动车的政策及措施。包括修改《机动车辆税规章》,豁免征收电动车的机动车辆税,电动轻型摩托车、重型摩托车及轻型客车无须缴纳车辆使用牌照税(俗称「行车税」),及推出《淘汰老旧摩托车并置换新电动摩托车资助计划》,并鼓励停车场经营公司与电动摩托车电池换电柜供货商合作,增加设有换电柜的停车场数目。另外,特区政府在公共停车位以免费方式提供充电服务,简化私人停车场安装充电设备的相关程序,并刚性规定所有新建的私人及商业楼宇停车场必须为所有车位预留慢速充电供电容量和基础设施,所有新建政府办公楼内的停车位百分之百地配置电动车充电设施;公共部门需购置或更换车辆时,必须购置电动车。在发出一百个八年期轻型出租汽车(的士)客运经营执照公开竞投中规定,执照持有人须使用电动车辆;于巴士合同中规定所有属首次注册的营运车辆应为环保车辆,如纯电动、天然气或增程序巴士等,以增加环保巴士的普及使用。还积极推动综合酒店娱乐企业引入环保车辆。

  这些积极措施,推动车主在换车时,优先考虑购买电动车。截至今年九月三十日,全澳共有电动车一万五千四百四十五辆,其中轻型汽车八千二百七十六辆,重型汽车一千二百七十五辆,重型摩托车三千八百四十四辆,轻型摩托车二千零五十辆。其中有车主是购买内地出产的「左軚车」,这除了可能是车主是「粤澳两地牌」、「澳车北上」或「横琴单牌车」的拥有者,方便在内地驾驶之外,也是对国产电动车的信任和支持。

  不过,相对于截至二零二四年底,澳门机动车注册总数达二十五万三千一百八十二辆的保有总量来说,只有百分之六的电动车比例,仍然偏低。面对仍有二十四万辆汽油或柴油车辆,特区政府推动汽车减碳的任务,仍然沉重。尤其是在目前全澳四千三百余辆公务车辆中,环保车款占比也仅是百分之六,具体包括一百三十八辆纯电动车、六十辆混合动力车及五十三辆电动摩托车,更应当「以身作则」发挥带头作用。

  澳门汽车电动化的进展缓慢,原因较多。其中一个原因,是政府目前对置换机动车的资助措施,只是适用于摩托车,并不及于轻型汽车。而在澳门,「私家车」是市民「有车阶级」的重要象征及主流。因此,有关置换新电动摩托车的「资助计划」,应当扩展到轻型汽车领域。实际上,在内地以至全球多数国家和地区,相关资助优惠都是以轻型汽车为主。这固然是出于「国情」/「区情」的不同,其它地方很少有澳门这样的「摩托车世界」的现象,代步交通工具多以「私家车」为主的原因,但既然是同样要「减碳」,而且《澳门长期减碳策略》将「陆上交通绿色转型」列为核心支柱之一,在六大关键策略中,陆上交通电气化占据了最领先的位置,并明确定下力争在二零三五年前实现新登记零排放轻型汽车及摩托车(电动车或其它技术)比例达到百分之百,建构覆盖全车型的清洁交通体系,在推动陆上交通运输领域达至近零排放的目标,因而就适宜「循序渐进」,在对摩托车置换电动车实施资助措施取得效果及经验后,逐步扩展到轻型汽车以至污染程度更大的重型汽车尤其是柴油车。而且,公共机构的公务车,更需做好「带头羊」。

  澳门车主置换电动车的积极性不如内地这么高,可能也受到其它技术因素的牵制,比例充电设施的不普及等。其实,正如前述,特区政府已经就增设充电设施推出了系列措施,不过是欠缺类似「摩托车置换资助」的「物质刺激」手段。如果能够推出对在住宅楼宇的自置停车位安装充电设施给予一定的资金及技术支持的优惠措施,可能会刺激车主们在购买新车时,优先考虑电动车。

  实际上,在澳门使用电动车,比在内地的「性价比」更高。因为一方面澳门的车辆多是在澳门的街道行驶,每天的行驶路程不多,因而不用担心「冇电」,即使是「粤澳两地牌」及「澳车北上」,也只能是在广东省境内行驶,而广东省内的充电设施已经基本成熟;至于「横琴单牌车」目前更只是限于在横琴深合区行驶,更没有「冇电」之忧。另一方面,随着电动车电池技术的发展,电池容量较大的电动车品牌、车型、款式渐增,充满电一次可行走约三百公里,部分车型更逾五百公里,完全可以应付在澳门以至广东省境内行驶所需。而随着电动车市场日渐成熟,电动车与燃油车的售价差距愈来愈少,其日常维修保养成本及每公里行驶支出也较一般燃油车为低,整体开支成本上已有一定的竞争力,因而已经到了以「物质」手段「刺激」澳门「私家车主」在换车时,优先考虑购买电动车的时候了。这也是擦亮「澳门国际大都市」这张「金名片」的重要内容之一。

  实际上,汽车电动化已经成为国际潮流。二零二四年,全球轻型电动汽车的销量接近一千七百万辆,约占轻型车总销量的百分之十九,相比二零二三年约百分之十五的销量占比,电动汽车的市场占比有所上升。其中,超过百分之九十的电动汽车销量集中在中国、美国、欧洲和印度四大轻型汽车市场。上述四大市场二零二四年的合计销量占当年年全球轻型车总销量的百分之六十七。今年四月间,我国交通运输部等十部门发布《关于推动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到二零二七年,基本形成多部门协同的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机制,政策法规、标准规范、技术装备体系逐步健全。交通运输行业电能占行业终端用能的比例达到百分之十。对此,一向作为「听中央话」的「乖乖仔」的澳门特区,也应当在此领域紧跟中央的部署。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