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白合」已成共识郝龙斌率先提机制
中国国民党主席换届改选已进入「埋身」拼搏阶段,并已形成郑丽文与郝龙斌对拼的态势。而在前段时间的政见辩论中,虽然六位参选人在其它领域的分歧明显,但在「蓝白合」和「尊卢」这两个重大议题上却都有高度共识,尤以郑丽文和郝龙斌为甚。
在「尊卢」方面,由于是属于国民党的「家内事」,既然已经形成共识,相信届时就将能水到渠成,自然达成。而「蓝白合」则是国民党与民众党两个政党的事务,而且还曾有过「蓝白合」破局导致丧失「下架民进党」绝佳机会的惨痛教训,因而并非是国民党单方怀有愿景就可达成,必须具有可行性的策略及机制,而不是只凭「大拍心口」叫喊口号。
在六位参选人中,尤其是目前民调冲在前头的郑丽文,因为与民众党和柯文哲、黄国昌没有任何「恩怨」,而且也曾有过衷心支持「蓝白合」的表现,相对于郝龙斌与柯文哲之间存在着重大芥蒂,在「蓝白合」这一「瓣」,应当是具有绝对优势。如果她在竞选的过程中,能够在口头呼喊「蓝白合」的基础上,推出实行「蓝白合」的具体机制及措施,相信对于怀有「下架民进党」强烈诉求的国民党员,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将手中的一票投给她。
郑丽文似乎也有此意识,因而在国民党中央举办的电视政见说明会的媒体提问环节中,被问及「二零二八」大选的「蓝白合作」问题时表示,会以制度由两党决策产生一组「总统」候选人,可能是「蓝蓝」、「蓝白」或「白蓝」,重点就是要能赢,而非靠党主席的个人喜好去决定。如果有人选最能代表「蓝白合」胜选,应毫无保留支持,「公平的制度最重要」。
郑丽文有提到「制度」,但仍然是属于「空战口号」,尚未能提出具体的机制。这就让在「蓝白合」议题上处于劣势的郝龙斌,有机会「食住条水上」,接过话题,提出具体的「陆战措施」,反超前于郑丽文。他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蓝军要自己够强,能主导后才谈「蓝白合」,为此,他规划二阶段计划,先以明年「九合一」选举作为试金石,由蓝白两大在野党筹组「联合提名委员会」,由蓝白阵营共同找出彼此能接受的整合机制,透过党对党协商沟通,从议员到县市长提名,都能开诚布公沟通。
郝龙斌还举例说,如明年新北市长选举,就可能率先采用此机制,国民党现被点名参选者有台北市副市长李四川、新北市副市长刘和然、国民党「立委」洪孟楷,以及多次表态参选的民众党主席黄国昌,黄国昌也已讲明清楚,愿跟国民党协商,期待在野要继续赢下新北市,证明了蓝白不但有协调空间,更有相同目标。至于其它县市提名,也要秉持「先易后难,先协调后竞争」二大原则,倘若有多人表态参选,且实力相当,不论党内外应先协调,有默契后再展开初选,让赢的光明正大,输的心悦诚服,愿认真辅选。
至于县市议员选举,当然以在野席次最大化为最优先,「尽量不超额提名」,这时候交由「联合提名委员会」讨论,如果有遗珠之憾,就协助他们进入行政体系担任政务官,「『蓝白合』不局限在选举,也能在地方及『中央』共组『联合政府』」。
郝龙斌还表示,在进一步深化蓝白互信下,「二零二八」大选蓝白两党再共推一组「总统」候选人,「下架民进党」。郝龙斌强调,国民党最大问题就是党内团结及在野合作。前二次大选因有私心介入导致败选,选战提名需繁复绵密地耐心沟通,需要柔软诚恳讨论,他的人格特质,以及大家对他的信任,是所有候选人中,最适合担任这样角色的人。他将努力团结党内并促成在野合作,做好「二零二六」、「二零二八」的「蓝白合」准备。
也是「巧合」,就在郝龙斌提出「蓝白合联合提名委员会」及「联合政府」后,民众党于昨日举办「联合政府与台湾民主的进阶尝试」论坛,黄国昌在致辞中指出,推动「联合政府」的架构与具体实践,不只是「中央」层级,甚至未来从地方政府到「中央政府」的垂直整合。在一定角度上,算是间接对郝龙斌的提议作出善意响应。实际上,他在回答记者们的提问时就表示,虽然「在中国国民党主席选举过程中,我们不太适合针对个别候选人的政见,提出太过度的评论」,但民众党向来对于友党进行党主席选举中提出各项主张,都非常虚心聆听,也会纳入思考。
对此黄国昌与郝龙斌的「隔空互动」,郑丽文似有「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之感,要急起追赶。昨日下午在二度拜访商总理事长许舒博时受访说,认同民众党有关「联合政府」,蓝白未来应在「国家」发展方向上有更高度共识,未来很可能合作「组阁」、共组「联合政府」,应该积极沟通重要政策,并提出共同主张。
这一回合,是郝龙斌针对因为自己与柯文哲之间的「市政恩怨」,可能会导致部分国民党员担心,自己倘担任党主席,对未来的「蓝白合」不利,而采取「消己之短」的选战策略,争取主动地位,并削弱郑丽文在这方面的优势。
其实,所谓郝龙斌「不利『蓝白合』」,并非是他的「原罪」。一方面,「市政恩怨」是由柯文哲挑起,郝龙斌是属于「受害方」;另一方面,正如郝龙斌昨日在《给我亲爱的对手候选人》贴文中所言,当柯文哲被羁押时,许多媒体希望自己批评他两句,但他不落井下石,甚至还有声援。
而民众党的现任党主席黄国昌,超然于「市政恩怨」之外,也与郝龙斌没有任何过节。再加上柯文哲在未来几年都要穷于应付自己的刑事官司,未必有很多精力介入民众党的党务尤其是有关「蓝白合」的协商,因而郝龙斌在这方面的「劣势」,或将会得以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