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近年来的经济不振实际上根源于那一轮国企改革,仅举几个知名企业的例子

【本文由“望君烟水阔”推荐,来自《当初把股权卖给外资的啤酒/饮料/日化企业,品牌绝大部分都被外资冷冻成为僵尸》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辽宁近年来的经济不振实际上根源于19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年那一轮“激进的”国企改革,它重创了辽宁的工业基础。所谓“激进”就是私有化和去工业化,包括把骨干企业卖给外资。仅举几个知名企业的例子。

沈阳凿岩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原沈阳风动工具厂)是“一五”时期的“156项”之一,于2003年被卖给了瑞典阿特拉斯·科普柯(ATLAS COPCO)公司,从此这个中国历史最久、亚洲最大的凿岩机械和气动工具骨干企业被一分为三。这样做是否应了“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承诺呢?没有,因为这个企业“失踪”了,在沈阳找不到,连阿特拉斯·科普柯的官网上都不提。这倒是应了苏永强的预感:外资收购中国骨干企业的目的就是灭了它们,非此不能垄断中国市场。

沈阳电缆厂也是“一五”时期的“156项”之一,曾经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电线电缆制造企业,主要产品共7大类,70个系列,440个品种,4万多个规格,21种主要产品获国家、部和省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经过私有化之后,现已难寻踪迹。

沈阳高压开关厂据说卖给香港商人了,今天也找不到下落。

沈阳原来是中国三大输变电设备制造基地之一,现在已算不上了,因为骨干企业大多消失了。其中最负盛名的沈阳变压器厂曾经被地方政府执意卖给外资,惹得西门子和GE为争购这块“大肥肉”上演了一场“龙虎斗”——哪个收购团队输给竞购对手,就会被开掉。幸好那些曾经亲手建起工厂的原机械工业部老领导奋起力争,最后没有卖给外资,而是由民营企业新疆特变电工收购。这个并购也成就了特变电工,使其一跃拥有了制造大型变压器的能力。今天,新疆特变电工生产的大电网变压器比西门子和ABB加起来还多,但这份荣誉已经没有沈阳什么事了。

沈阳原来有两个知名的电机厂,大电机和小电机。为了卖它们,政府直接与外商谈判,根本不征求企业的意见。但是,据说最后也没卖出去,因为技术骨干全跑了,最后自生自灭,不见踪影。我们曾经在一家中国重机企业看到过一台自主开发的盾构机,但它使用的数十个电动机全部是西门子的。不仅如此,最近十几年中国发展机器人时发现电机也是一个“短板”。每当遇到这种情况,难免令人想起沈阳那两个连“骨头渣”都没剩下的电机厂。

在此后中国经济强劲增长的过程中,那些差点被卖掉的骨干企业中,出现了一批跻身世界前沿的企业。沈鼓即是其中之一。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