坂口志文是编外人员 不是因钱多日本人常获诺奖

日本人常获诺奖不是因钱多

今年是编外人员的坂口志文,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这是这位日本老兄的亮点经历:

1,当年他研究的项目又是冷门,日本政府不给研究费,走投无路,他申请到美国的奖学金,以留学签证去美国,利用美国的研究室研究五年;结果一起研究的两位美国人编外人员,这次一起得诺贝尔医学奖了。

2,他家在日本是代代医师世家,在日本那是有钱人家,所以生活没问题,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夫人和老妈一直免费做他的研究助手。如前后用过数千只实验用鼠,都是老妈和妻子负责饲养。老妈去年105岁,仙逝,最遗憾老妈没能活到他终获诺贝尔奖的今天。

可以说,中国革命了,平等了,也就没有了这类“世家子弟”,不会有此类喜欢做便可做的人了,需要先就职,找工作糊口。

3,诺贝尔奖的那点资金,早就花完了,现在依靠各方捐款。日本是捐款大户,所以隔三岔五地会得到奖。只是21世纪,科研火热,诺奖水平的研究成果颇多,需排队多年才能轮到。所以世上再也没有30多岁获奖的杨振宁李正道那样的年轻人了,年过古稀的居多了。诺奖又有不奖死人的规矩,所以能活到最后的,才是笑得最好的。

4,现在日本媒体一直讨论的是,70、80年代是日本发展的黄金时代,也是科技的黄金时代。获诺贝尔奖者也都是至90年代为止的研究课题。21世纪恐怕后继无人了,拿不到诺奖了。搞基础科研的,职位少,经费少。日本的基础科研经费仅是德国的3分之1。因为博士毕业后很难找到科研工作的职位,君不见,日本人读研究生的人少,日本的研究生院,几乎被中国留学生占领了。

其实,中国的科研经费可是比​日本多的,今非昔比,已仅次于美国排世界第二。

​日本政府机构统计的国别研究費規模:

2022年主要国家研究開発費按OECD購買力平価換算,米国第一,87兆6,485億日元,第二中国(2021年数据)66兆663億日元,第三日本2022年研究費20兆7,040億日元,第四德国16兆6,002億日元,第五韓国13兆1,956日元,第六法国8兆854億日元。

但是,按GDP比是韩国第一5.21%,第二日本3.70,第三美国3.59%,第四德国3.13%(2022年),第五中国2.43%(2021年),第六法国2.18%。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