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阮大铖式的汉奸—陈大悲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面临类似南明的困境:国民政府退守重庆,日军侵略规模堪比清军入关。中共在《新华日报》发表社论《不复南明旧事!》,呼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摒弃党派之争。经过中国人的浴血奋战,我们打败了日寇,没有让南明旧事再现。但在艰苦的抗战中也出现了大量的汉奸,有的组建伪军配合日寇进攻抗日武装,有的则摇动秃笔为日寇制造投降卖国舆论。

我们在影视剧中看到的汉奸形象往往是愚蠢、粗鄙。实际上历史上很多汉奸在一些领域堪称才子。看过“桃花扇”的人南明时期的汉奸阮大铖坏得很。但阮大铖确实是一个戏剧奇才,他的作品应该大部分流失了,不然可以成为中国的莎士比亚了。明末没有现在的电影、电视剧和电子游戏,最火的就是昆剧。阮大铖总共写了十一个剧本,流传下来的只有四个:《燕子笺》、《春灯谜》、《牟尼合》以及《双金榜》。当时的观众都是阮剧的粉丝,连阮大铖的死敌东林党和复社成员也爱看。

当时的文人对阮大铖的作品就很高。明代文学家张岱评论阮大铖作品“骂世十七,解嘲十三”,“本本出色,脚脚出色,齣齣出色,句句出色,字字出色”。国学大师陈寅恪在遗作《柳如是别传》中曾有一段谈论阮大铖的文字:“圆海人品,史有定评,不待多论。往岁读咏怀堂集,颇喜之,以为可与严惟中之钤山,王修微之樾馆两集,同是有明一代诗什之佼佼者”。可惜此人品质恶劣,他的籍贯也出现了“桐城不要,怀宁不收”的情况。连他最后卖身投靠的满清在编修《明史》时也毫不客气地把他列入了“奸臣传”。

500

阮大铖戏剧形象就是白脸奸臣

自新文化运动开始,话剧在中国流行起来。在中国话剧发展史史中陈大悲是一个贡献很多的人。李健吾称他是“五四”时期“有实践经验又确实热衷于话剧运动的大师” 。戏剧家向培良曾就陈大悲的文学史地位作过这样的评价:“假如我们要论到艺术的价值‚则我们可以随便地把陈大悲拗开;但是我们若要论到戏剧发达的经过,看它怎么样在艰苦中挣扎,则这个名字是有相当的位置的。”。上世纪三十年代‚苏雪林在回顾中国话剧发展历程时曾说:“最初新式话剧的提倡‚陈大悲确尽了一番气力。他标榜“爱美的戏剧”用以代替“文明戏”。北京《晨报》总经理蒲伯英对于爱美剧的提倡也极其热心。虽然他们对于西洋戏剧并无深湛的研究‚而对于新式话剧实有筚路蓝缕、以肇山林之功可说是新剧界的陈胜与吴广。”。

500

陈大悲与妻子

 

        陈大悲一生作品很多:剧本有《英雄与美人》《双解放》《说不出》(哑剧)、《王裁缝的双十节》《平民的恩人》《维持风化》《浪子回头》《良心》《爱国贼》《忠孝家庭》《虎去狼来》《父亲的儿子》《幽兰女士》以及乐剧《西施》等;小说有《红花瓶》《人之初》等;电影剧本有《到上海去》《王熙凤大闹宁国府》《红花瓶》《关云长忠义千秋》《西施》《潘巧云》等;译作有红鸳艳蝶(小说),戏剧的化妆术(理论)。1937年陈大悲还亲自出演了电影“石破天惊”,可谓著作等身、多才多艺。

 

500

陈大悲所著“戏剧ABC”

陈大悲的艺术成就为世人认可。但其在民族大义上却很有缺失。陈大悲对五四之后的爱国运动冷嘲热讽,辱骂爱国学生是“爱国贼”。这点可以看出其本质上对帝国主义的仆从心理。

 

抗战开始后,大片国土沦陷。一些意志薄弱的人纷纷落水当了汉奸。日本侵华中文化侵略也是重要一环。汪伪政权曾对“爱国”进行解构,为掩盖其卖国本质,他们曾系统性地篡改和扭曲爱国主义内涵:将抗日救亡污蔑为“非理性爱国”,鼓吹“中日亲善”的投降主义。把维护民族独立斥为“狭隘民族主义”,美化殖民统治为“东亚共荣”。利用部分文人制造“批判爱国狂热”的话语,为傀儡政权提供理论包装。

1940年1月,伪“中国文艺协会”在南京正式宣告成立,并创办了《国艺》月刊。这时的陈大悲押宝日本和汪伪会赢,决定投靠汪伪。陈大悲在1928年起在国民政府外交部任职。也算根据工作经验,1940年春陈大悲进入汪伪外交部任职。1940年10月,丁丁、陈寥士、尤半狂、陈大悲、傅彦长等少数汉奸作家,在南京拼凑了一个“中国作家联谊会”的伪文艺团体,又推出《作家》月刊,充当起汪伪政权汉奸文艺舞台的台柱。不久后,陈大悲去汉口任伪中日文化协会湖北分会第五组主任干事,后去武汉组织话剧团。

陈大悲搞得剧团就是汪伪的远东剧团。1938年6月1日,侵华组织兴亚会下成立了一个剧团,专门为日本侵略进行宣传,奴化中国百姓。当时的名称叫特殊流动队。9月的时候改组归到了伪维新政府的大民会旗下。11月的时候改名为大民会总本部流动宣传队。1939年6月4日又变更到了日军报道部,定名为远东剧团。1940年3月,再度划归中国大民会。1941年1月中国大民会解散后,汪伪政权的宣传部接管了这个原属于伪维新政府大民会下的远东剧团。当时远东剧团的正副团长分别为钟任寿和陈大悲,经费由汪伪政权宣传部拨给。远东剧团受到了当时汪伪政权的高度重视,由汪伪政权“宣传部长”林柏生亲自主抓,集中了当时日伪占领区内主要的话剧人才。

 

500

汪伪宣传部长林柏生在伪新民青少年团集会上讲话

远东剧团创作了大量的话剧,并多次巡回演出,宣传建设东亚新秩序,鼓吹清乡,宣扬“新国民运动”。远东剧团除了到周边地区进行巡回演出外,还要负责汪伪政权的各种晚会节目的演出,并定期到电台播演话剧。远东剧团因宣传奴化和“和平建国”有功,曾红极一时,1942年2月,汪伪宣传部将远东剧团更名为了“新国民剧团”。

500

500

远东剧团进行奴化宣传演出

1944年8月19日陈大悲在武汉病逝。他去世的时间离抗战胜利不到一年,或许这对他是一种幸运。不然抗战胜利后,他的汉奸等级枪毙够不上,但牢饭肯定要吃几年的,他的上级林柏生在1946年被处决。陈大悲早年参加任天知剧团的时候,演过《武昌起义》,当他在武汉临终的时候,是否曾经对自己的一生有过后悔?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