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未来坦克只需2人操作,全自动作战,为何装甲部队激烈反对?
作者| 科罗廖夫
来源| 科罗廖夫的军事客厅
过去,我军的59式,69式,79式和88式主战坦克,由于采用人工装填,每辆坦克有4名乘员,每个坦克连有四十余人。近年来,我军的新型坦克越来越多,例如96A、99式和99A式坦克陆续装备部队,这些坦克都带有自动装填机,取消了装填手,所以坦克连的人数大大缩小,只有三十几人,即使加上乘坐装甲抢救车的副连长、技术员等人,也不到40人。现在,我们军队都改为合成营,坦克连有了扩充,增加到14辆坦克,不过人数也并不多,不到50人。
在2016年10月央视首播的《大国工匠》节目中,首次证实中国正在研发第四代新型主战坦克。为使主战坦克适应未来战场需求。中国的第四代主战坦克扩大了作战功能,降低了坦克的综合费用,通过高综合系统匹配和技术优化,实现低矮化、轻量化、数字化、隐身化。
而99A主战坦克的毛明总设计师,首次提出2名乘员坦克的概念和总体方案:采用一体化信息作战系统、多武器协同与打击的火力系统、整体式高功率密度推进系统、全维综合防护系统和公共设备管理系统。早在2007年,二名乘员制的第四代坦克总体方案,就作为新一代坦克重大背景项目的主方案展开了预先研究。
根据军事专家的介绍,我军的下一代主战坦克采用双人体制和无人炮塔的设计,战斗全重大幅度降低,重量将低于40吨。很可能将乘员进一步缩减为2人,将取消驾驶员,只保留车长和炮长,将驾驶完全自动化,仅仅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才由车长/炮长进行干预。如果这种新式坦克面世,那么我军未来坦克连的人数也将进一步缩减为20人,比一个陆军步兵排的人数还要少。
这立即遭到装甲部队官兵的反对,原因很简单,坦克兵属于重体力岗位,太累了,人少了玩不转。众所周知,坦克兵专业是个极艰苦的岗位,体能和耐力的要求很高,坦克兵们操纵着数十吨重的这个大铁家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没有过硬的体能素质是绝对不行,所以我军的坦克兵一直都享受二类灶,仅次于飞行员,吃得好才能干活好。
当坦克兵的网友,一定会对野外开挖掩体工事印象深刻,这可是标准的体力苦活,尤其是在冬天,或者遇到坚硬土地的时候,依靠人工开挖一个坦克掩体,能把3个人脱层皮,现在有些先进主战坦克安装了附加的推土铲,可以开挖掩体是减少节省一些体力。
坦克保养更是重体力活,有三大累:擦炮管、换履带和抬电瓶。装填弹药也是累活,以一辆96式坦克做一次战备拉练,或者打一次炮为例,需要3人车组去弹药仓库取回42发炮弹,每发炮弹一个大木箱子,重70多斤。以国产的125毫米杀伤爆破榴弹为例,初速850米/秒,最大射程10公里,属于药筒分装式炮弹,尾翼稳定,由引信、弹丸和药筒组成,全弹重33公斤,弹丸重23公斤,弹丸装药3.5公斤。加上包装木箱的重量,一枚炮弹的总重量大约36~38公斤。每辆坦克配备42发炮弹,总重量接近1.6吨。
把这1.6吨炮弹用小推车拉回坦克库房,然后拆箱,除油,安装引信,再一发一发的手工装填到坦克的自动装弹机里。随后还要再装填1000发高射机枪子弹,2000发同轴机枪子弹,30发烟雾干扰弹和信号弹,以及冲锋枪,备件。然后去抬蓄电池和润滑油,每块蓄电池重100斤。这些都弄完以后,开去靶场,duangduang的打完炮,回来还得机械保养,清除车体履带的泥污,卸下电瓶,擦拭炮管。累不瘫你算我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