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承诺皆烂尾,嘉士伯重庆再“画饼”?

500

一再失信,嘉士伯无疑是自毁长城。

作者:朱末

来源:快刀财经(ID:kuaidaocaijing)

嘉士伯又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最近,嘉士伯集团执行副总裁乔若昂现身重庆,一句“重庆是嘉士伯在中国的家,更是长期深耕中国的坚实支点”极为煽情。声情并茂处,乔若昂称,嘉士伯在渝投资已超100亿元,让重庆啤酒从一个区域型企业,成长为中国五大啤酒公司之一。

 

500

不但如此,乔若昂还无缝衔接抛出了新承诺——要靠“AI+”助力重庆的食品和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

500

只是,乔若昂这头话音刚落,网上质疑的声音就铺天盖地。让公众不满甚至愤怒的点在于,从2008年借道重啤进入重庆市场以来,17年间,嘉士伯“嘴炮”不断,真正落地的几近于无!

过去具体的承诺都无法兑现,一个模糊空洞的“AI+”概念,又能落地多少?

被质疑还是其次。

更关键的是,一再失约的嘉士伯正在被反噬,业绩下滑,连重庆这个大本营也快守不住了。

01

五大承诺皆成烂尾

嘉士伯屡背信弃义

当初许下的承诺有多诱人,如今的“空头支票”就有多伤人。

当年嘉士伯为收购重啤,击败百威、华润等竞争对手,信誓旦旦地给出了五大承诺,包括将嘉士伯中国区管理总部搬迁至重庆;将嘉士伯亚洲技术科研中心设在重庆;继续保留、壮大“山城牌”啤酒;将高端国际品牌啤酒安排在重庆生产;重组后确保重庆啤酒各子公司员工队伍和公司管理团队的稳定。

这在当初被很多媒体白纸黑字报道过。

500

靠着这些承诺,嘉士伯成功增持重啤,成为第一大股东。之后几年,嘉士伯又通过频频收购,终于将重啤股份控制权和重啤集团旗下所有啤酒生产企业紧握在手。

并且为了嘉士伯顺利“起势”,重庆政府又是给政策又是给扶持,不仅限制其他啤酒在渝建厂,还为重啤在渝工厂提供水电气优惠政策。

可以说正是因为重啤当年庞大的分销渠道和重庆政府的鼎力支持,嘉士伯才能在中国啤酒市场站稳脚跟,没有重庆,就没有嘉士伯的今天。

让重庆人寒心的是,嘉士伯当年拍着胸脯许下的“五大承诺”,竟在日后全部“烂尾”。

嘉士伯先是以淘汰落后产能的名义,关停了位于重庆市范围内綦江、永川、黔江等地的12家工厂,导致约5000名工人下岗,接着顺理成章将“山城”啤酒退出上述销售区域,并将其转为嘉士伯自有品牌的销售市场。

500

讽刺的是,2020年重庆易拉罐啤酒暴涨,可嘉士伯早在几年前就以产能落后为由关停了重庆工厂,导致产能严重不足。嘉士伯不但没在重庆补建生产线,还“骚操作”跑到四川宜宾,花2.64亿元建了条15万千升的易拉罐生产线。

此外,嘉士伯非但没有将总部迁来重庆,反而在2022年将重庆啤酒的上市公司办公地址从重庆迁移至广州。搬家公告中“优化管理架构”的说辞,与当年“扎根重庆”的誓言形成鲜明对比。

500

2024年8月,嘉士伯投资近30亿的佛山三水高端生产基地投产,同时“欧洲以外首个大型研发中心”也在基地内揭幕。嘉士伯中国总裁李志刚在投产仪式上掷地有声:“佛山三水生产基地的投产,不仅象征着我们对中国和广东市场的长期承诺,更是嘉士伯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新的起点。”

500

▲嘉士伯佛山基地投产现场

多么似曾相识的话语,嘉士伯言之凿凿地表示要将其亚洲技术科研中心设在重庆,但现在的重庆,却连个科研分支机构都没有。

政策红利吃尽,资源转向外地,这样的“背信弃义”,让全力支持嘉士伯发展的重庆情何以堪?

02

山城啤酒濒临消亡

嘉士伯正在被反噬

嘉士伯对“山城”啤酒品牌的所作所为,更是将其背信弃义的一面表露得淋漓尽致。

事实胜于诡辩,重庆啤酒的财报数据清晰地揭示了山城啤酒市场地位的变迁。2013年,巅峰时期的山城啤酒年销量近百万吨,占到重庆啤酒市场的95%以上,“山城啤酒,知心朋友”这句广告语家喻户晓。

500

但从2014年开始,也就是嘉士伯正式控股重啤之后,山城啤酒销量出现断崖式下跌,从年销量100万吨下滑到不足10万吨,市场缩减超90%,占重庆啤酒年销量不足3%。品牌价值更是从约60亿降到了不到1600万,沦为了所谓的“低档产品”。

500

市场推广费也被大量用于嘉士伯、乐堡等外资品牌身上。

嘉士伯这一系列骚操作,导致在重庆“只闻山城啤酒名,不得山城啤酒喝”。有网友留言称:“凡是卖国宾、乐堡的店是不允许卖老山城的,不然重庆啤酒会告你,这样山城啤酒就没办法有卖场了。”

面对合作伙伴和数十万重庆消费者的质疑,嘉士伯先是回应山城啤酒2023年销量比2019年上涨了16%。

被拆穿是数字游戏后,又说重啤和山城等本土品牌占重庆市场的80%。问题是这80%有多少来自山城啤酒?嘉士伯却迟迟不敢公布。

这种不断回避问题转移矛盾的行为,也是嘉士伯这次画饼被群嘲的原因。

过往17年的种种“前科”,已经暴露出嘉士伯将重庆作为资本跳板的真实意图,狼来了的故事讲多了,终究会被反噬!

03

头部啤酒品牌争相布局

留给嘉士伯的时间不多了

嘉士伯现在的处境可以说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一是高端化战略推进困难,去年高档产品收入同比下降2.97%,毛利率从50.94%降至48.57%,今年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又双双下滑。

更严重的是连重庆这个大本营都快失守了。

嘉士伯的一再失信和打压山城啤酒的行为已经激起了很多重庆消费者的不满。而竞争对手则在趁机“偷家”,对重庆市场发起进攻。

8月15日,华润雪花正式跟重庆铜梁龙足球俱乐部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合作推出“铜梁龙联名款”雪花啤酒,在重庆各大商超、餐饮和俱乐部主场同步发售。

青岛啤酒也在重庆举办“爱尚重庆金秋消费季”啤酒节,今年还在观音桥开了一家啤酒交易所,青岛原浆永川店也在今年8月正式开业……

不但如此,在重庆本土,有不少精酿品牌在迅速崛起,比如“艺术精酿”、“渝津精酿”等,面对重重夹击,重庆啤酒的优势正被稀释。

一再失信于重庆政府、失信于合作供应商、失信于山城人民,嘉士伯无疑是自毁长城!

今年重庆推动工业技改时,就未将嘉士伯列为重点合作对象,政企关系已经受到影响。如果嘉士伯真将重庆视为家,就别再到处画饼撒网,认真做业务,兑现之前对重庆的承诺,否则大本营失守,被同行偷家,那才是得不偿失。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一个不尊重承诺的企业,注定无法赢得未来的信任。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