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边商K的风吹到了川藏线

500

商务卓玛,川藏线爆火的隐秘生意。

500

首图 | AI

领域 | 酒店业

01

十一前,在四川做旅游的朋友小寒很神秘地和我说:

“熙哥,啥时候跑趟川藏线,我带你去感受一下咱们的地下非物质文化遗产。”

让他这么一说,直接给我整懵了,川剧变脸、藏戏、锅庄舞这些川藏线上的非遗咱都耳熟能详,但啥是“地下非遗”?

小寒看我迷惑不解的样子,笑了,“你要去亲身感受才能体会,这可比商K性价比更高,门槛更低。”

他这么一说,我就更好奇了,成都人平时对吃喝玩乐的花样本就有无穷想象力,怎么现在又冒出一个“地下非遗”?

小寒在我频频追问下,才笑着抖出底牌,说他原本想带我去甘孜州康定新都桥镇的一家民宿开开眼。

这家民宿之前受大环境影响,生意一般,靠的就是普通的住宿和餐饮。

但后来,他们搞出了一场演出,刚开始是跳舞唱歌,带点藏区民俗味道,游客吃个饭,顺便看看节目,氛围也挺好。

慢慢地,节目就变了味,这些唱歌跳舞的年轻女孩开始被称之为——商务卓玛。

啥是商务卓玛?

小寒没有明说,而我查了下卓玛在藏语里通常用来指年轻女性,和“商务”一挂上,似乎就有了完全不同的意味。

500

对此,抖音上不乏对商务卓玛评头论足的高赞评论,有人戏称“话说唐三藏师徒四人取经路过新都桥,流传下一句著名的诗篇:你挑卓旦,我牵卓玛”。

还有人解释商务卓玛身上的哈达“520-1314元一条,你们去吧,带五万进藏,新都桥消费四万八,就是这么来的。”

500

小红书上更有不少游客远程慕名而来。

一位网友的视频中,商务卓玛们开演前,门口简陋的安检仪器前已经人山人海,他感慨称,“来看卓玛也要排队,吃饭128元单人,付了晚餐钱才可以进来看。”

从更多社交媒体上流传的视频来看,卓玛不仅有年轻女性,还有年轻男性,舞台灯光更花哨,动作也介乎于擦边之间,与传统藏族文化没有半毛钱关系。

500

新都桥商务卓玛演出现场/视频截图

看表演的人们似乎心照不宣,对这场被包装过度的娱乐演出齐声喝彩抑或见怪不怪,仿佛在围观一场线下直播,送哈达、打赏一样不少。

小寒笑称,自从推出商务卓玛表演,这家民宿客房开始供不应求,网上只挂二十间房,实际能住八十间,甚至有朋友在这充值了10万VIP。

我问他,那多来的客人咋办?

小寒解释称他们来了又不是为了住,“周边村民的房子,随机安排呗。”

从民宿到舞台,从游客到VIP,川藏线的风,似乎吹出了新的味道。

02

一条洁白哈达背后,是新都桥一条新产业链。

今年暑期以来,川藏线的酒店和民宿过得并不好,旅界此前就报道过,很多自驾游的游客要么干脆睡车里,要么直接在路边搭帐篷。

一位业者朋友大旭对我感慨,跟去年比,今年国庆明显要差。

他叹口气,说价格乱成一锅粥,大家拼命打折恶性竞争,最扎心的,是很多客人们压根不住酒店,干脆把新能源车当家,睡觉、做饭、洗衣,全能一站式搞定。

大旭自嘲说,没想到有一天,新能源车成了酒店业的最大对手。

他回忆,今年最夸张的场景,是晚上七八点,还有民宿老板跑到路边拦车,问游客要不要住,川藏线多年未见的名场面,今年重现。

在这种背景下,有带团前往的业者和旅界披露,这家名为嘉戎倾城的民宿老板就琢磨出了另一条新路,干脆把住宿、餐饮和表演捆绑在一起,拼出一个新业态。

500

客房不赚钱,晚餐能赚钱,晚餐也不够,就加上舞台,有了舞台,情绪就是大金矿,最便宜的白色哈达也要100元/条。

所以,表面上是穿着藏服的姑娘、小伙演出,实际上还是短视频平台直播打赏那一套,其他都是一个壳。

多次带团前往观摩表演的小寒则给我描绘了这样一个场景。

舞台上的人表情到位,动作更到位,观众情绪层层推高,礼物层层刷上去。

买哈达,送给台上的表演者,有人买一条,那就有人脑子一热买一堆,一个接一个,多到商务卓玛脖子上都快放不下了。

500

游客给商务卓玛挂付费购买的哈达

“有游客上头,几万块就这样砸出去了。”小寒苦笑道。

巨大利润面前,民宿老板一算账,靠房间,一晚也就赚个辛苦钱,靠舞台,几天流水就能顶上一年。

但硬币的另一面是,因为这场演出并没有申请正规演出许可证,想看,必须点餐或住店,晚餐人均一百多,看似吃饭送节目,实际上是看节目送饭。

毕竟当商务卓玛威名远扬川藏线,对于那些长途跋涉来到川西的游客来说,住不住民宿无所谓,但演出一定要看。

说到这,小寒还意味深长地补了一句,场子里肯定是合规合法的,但总要有交流,交流得好,故事就延伸到场外。

“那至于场外的事,和民宿、餐厅,自然没半毛钱关系。”

这一刻,我忽然明白他所谓的“地下非遗”,其实就是另一种灰色生意逻辑。

舞台搭起来,哈达抛出去,游客围观一场看似没有任何民俗的线下演出,实则投喂的是一整条流水线生意。

川西的风吹过,带来的不只是游客脚步,这条新的产业链喂饱了民宿老板。

03

新能源车砸了川藏线酒店、民宿生意,住宿业者又跑去抢演出市场的饭碗。

一环接一环背后,小寒说,其实嘉戎倾城民宿不只新都桥有民宿,四姑娘山也有,但近期四姑娘山的线下演出被叫停了,被迫转到线上。

新都桥却还在夜夜笙歌。

晚上演出,白天开播,剪片、回放、预告,一堆矩阵号轮番上阵,把线上的流量导回线下,再让旅途的情绪与荷尔蒙在海拔3000米的民宿餐厅里释放。

500

嘉戎倾城矩阵号直播

一边和小寒聊,我也顺手去翻了直播平台,发现了更多这门隐秘生意的逻辑链条。

白天的直播像是暖场,夜里的现场才更像总决赛,短视频切片负责造梗,直播间蓄水,线下收口,形成完美闭环。

民宿也从卖床位变成卖场景,进化成卖情绪,床头的台灯关了,舞台的灯亮了。

而在小寒看来,这种事在当地已经不算秘密,茶桌上聊,路边也聊,司机知道,老板更清楚。

但这些舞蹈单独放在互联网上或许没什么问题,一旦和藏区场景深度绑定,很多人就觉得透着一丝诡异。

小寒直言,这或许也是四姑娘山线下演出被叫停的原因,新都桥热度还在,但风向只要一变,这个舞台的寿命也许会很短。

他还坦承,自己第一次去差点都冲动了,因为里面的主持人会观察哪些游客是有钱的,就会把氛围烘托出来。

那天开着豪车去看演出的小寒就感觉自己被盯上了,原话是”“有时候不得不送啊,否则面子挂不住。”

如今,随着越来越多游客在新都桥不惜洒下重金,带来的互联网上争议也越来越大,有人说它伤害了藏族民俗原貌,也有人说它满足了游客夜间消费需求。

500

换个角度看,或许这背后折射的,恰恰是川藏线文旅的一道长期难题。

白天靠风景拉流量,夜里却缺乏消费场景,游客不是窝在酒店发呆,就是转身钻进车里睡觉。

当川藏线夜间消费的空白,被一场又一场的商务卓玛表演迅速填补,方式难说阳光,却也是十一过后,当地文旅业者必须直面的议题。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川藏线上的“商务卓玛”?

————   END   ————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