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索斯预言:未来数百万人将在太空生活工作

在意大利都灵举办的Tech Week科技峰会上,亚马逊创始人、蓝色起源太空公司掌舵人杰夫·贝索斯以一场震撼人心的演讲,勾勒出人类文明迈向星辰大海的壮阔图景。这位连续七年稳居全球富豪榜前三的科技巨擘断言:"未来数十年内,数百万地球公民将在近地轨道建立永久家园,这并非科幻情节,而是技术演进与人类意志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

贝索斯援引蓝色起源最新研究数据指出,近五年全球商业航天发射成本已下降72%,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使单人次太空旅行报价从2018年的2800万美元骤降至2025年的480万美元。随着新格伦重型火箭明年首飞,预计到2035年,近地轨道空间站将形成超过2000亿美元的产业链,涵盖太空制造、旅游观光、科研实验等多元业态。

"想象直径数公里的奥尼尔圆柱体空间站,内部模拟地球重力与生态循环。"贝索斯向现场观众展示的概念视频中,环形空间站种植区年产粮食可达地面3000亩农田产量,而采用分子筛技术的闭环水循环系统可实现98%的水资源回收率。这些技术原型已在蓝色起源的"轨道礁"商业空间站项目中进入工程验证阶段。

500

针对太空生存的核心挑战,贝索斯特别强调人工智能的关键作用。"当首批移民抵达月球基地时,90%的舱外作业将由智能机器人完成。"他透露蓝色起源正在测试的"阿特拉斯"太空机器人,配备量子计算芯片和仿生机械臂,能自主完成太阳能板部署、陨石坑探测等复杂任务,其深度学习系统每季度通过轨道数据链实现算法迭代。

更富前瞻性的是贝索斯提出的"太空云"构想——在拉格朗日点部署的AI数据中心群,利用宇宙低温环境实现超低能耗运算,为地球提供每秒百亿亿次的计算支持。这种天地协同的智能网络,既能处理深空探测的海量数据,又可承担全球气候建模、新药研发等重大课题。

面对现场关于AI投资过热的质疑,贝索斯以2000年互联网泡沫为例进行辩证分析:"当前AI领域的8600亿美元投资中,78%流向芯片制造、数据中心等实体基建,这与当年虚高的市值有本质区别。"他特别指出,SpaceX星舰最近一次发射将120颗AI卫星送入轨道,这些卫星组成的智能星座已为非洲偏远地区提供精准农业服务,证明技术投入正在产生实际价值。

蓝色起源首席经济学家玛丽娜·黄补充的预测模型显示,2040年前太空经济将经历三个阶段:2025-2030年的基础设施爆发期,2030-2035年的规模应用期,以及2035年后的生态成熟期。每个阶段都将催生相当于现在互联网规模的产业集群。

在演讲尾声,贝索斯将话题升华至物种存续维度。他引用NASA最新研究称,小行星防御系统结合太空移民,可将人类文明灭绝风险降低两个数量级。"当我们的曾孙辈回望今天,他们会把2025年视为行星文明向星际文明转折的元年。"这番论述与剑桥大学存在风险研究中心今年发布的《星际文明指数》报告形成呼应,该报告首次将"太空定居能力"纳入人类文明韧性评估体系。

值得玩味的是,贝索斯特意播放了1977年旅行者号携带金唱片进入深空的影像资料。"那时我们只能把信息刻在金属盘上,而现在——"画面切换至蓝色起源正在测试的激光通信网络,这套系统能以1.2Gbps速率在火星与地球间传输数据。这个充满诗意的对比,恰如其分地诠释了半个世纪来人类太空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这场持续85分钟的演讲最终获得17次全场掌声。当贝索斯以"地球是我们的摇篮,但人不能永远活在摇篮里"这句齐奥尔科夫斯基的名言作结时,现场多位航天员出身的与会者眼含泪光。或许正如《自然》杂志科技评论员在社交媒体所言:"今天我们在都灵见证的,不只是一场技术演说,更是一部正在撰写的《人类群星闪耀时》新篇章。"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