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化解宏大叙事的观点—唯物主义的第二重世界

今天观网的热门议题变了,前几天还是科技创新与儒家思想的辩证关系,今天转向了探讨社会宏大叙事与个体生存的关系。

借着这股东风,我把自己依据唯物主义思想划分出的第二重世界写出来, 主要谈百十年来流行的系统思想。

当下系统思想有成为社会显学的趋势,但人们对系统思想与唯物主义思想之间何所是,还没有形成紧凑的关系,是以唯物主义思想与系统思想之间还有很强的张力,还没有表现出逻辑一致性的合力。

当前,人们已经逐渐意识到物质不仅以客观实在属性的物自体形式存在,还以物质系统的形态存在,只不过由于传统形而上学的原因,人们习惯了“体”的形态认知,不习惯系统的形态认知,所以唯物主义哲学还停留在百多年前列宁论述的物质客观实在性阶段。

社会实践逐浪向前,如果唯物主义思想不突破列宁时代给我们留下的遗产,我们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很可能会摔跟头。正如本文开头所关注的,人们的目光都投向宏大叙事时,就忽视了身边的小事,甚至是关系个体生存幸福的大事。

沿着物质客观实在性的脚步,针对物质系统这一客观存在,笔者认为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自在性,也就是说,在宏大叙事面前,理性人要想到客观自在性的存在。物质系统的客观自在性是早于人类意识而存在的,甚至早于生物意识而存在。因此在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中,它是唯物主义思想的本体论问题。

基于这一本体论认识,笔者划分出了唯物主义思想的第二重世界——意义的世界。意义的世界早于意识的存在。正因为世界有了意义,世界才诞生了意识,而不是相反。正是这个原因,物质系统客观自在性才从根本上化解宏大叙事与个体之间关系的违和性。

也正如此,物质和物质系统才共同构成了列宁时代以降新的唯物主义思想中唯物部分的内核。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