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为何又要加关税?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风云杂谈,查看完整原文)
中美谈判的基本面和长远走向,前文已经做过深入分析,这里不再整体论述了。就选一个小的角度,让大家感受一下双方交锋的态势。
川普为何突然威胁加税? 告诉你主要因为大豆,你信么?
来看近期关于中美磋商的一系列新闻,密集出现却遭到忽视的是什么:
7月25日 中国海关总署连发两条公告,允许俄罗斯全境大豆进口,且增加俄罗斯库尔干州小麦输华。(海关总署公告2019年第124号)
7月28日 新华社报道,“大豆公约数”印证合作是双方唯一正确选择。中方消息显示,中美两国元首大阪会晤后,已有数百万吨美国大豆装船运往中国。同时,美方宣布对110项中国输美工业品豁免关税,并表示愿意推动美国企业为相关中国企业继续供货。
7月30日 特朗普发推文称,中国似乎要放弃购买美国农产品的承诺。他警告说,如果中国拖延谈判,以寄希望于他不会赢得2020年11月的总统选举,那么中国的结果会更糟糕。
7月31日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例行记者会上回答特朗普推文的提问时说,“这个时候美方要放话来试图极限施压,我认为是没有意义的。事实上,自己生病让别人去吃药,也是没有任何用的。”
7月31日 第12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在上海西郊宾馆举行,谈判持续半日。据路透社报道称,集体合影环节在下午1:45左右结束后。据悉,集体合影环节在下午1:45左右,较原定时间提早了约30分钟,随后刘鹤向美方代表挥手告别。
8月1日 商务部高峰答记者问。全场记者提了15个问题,其中6个问题直接与对美农产品采购事项有关。(商务部网站可查看全场问答)。
附部分问答:
【凤凰卫视记者】:关于前两天在上海举行的中美经贸磋商,请问这一轮磋商取得了哪些成果?有没有达成什么协议?下一轮进行磋商的地点有没有确定?上海以后会不会成为在中国磋商的地点?
【高峰】大家都知道,7月30日至31日,第12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在上海举行。中美双方按照两国元首大阪会晤达成的重要共识,就经贸领域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进行了坦诚、高效、建设性的深入交流。双方还就中方根据国内需要增加自美农产品采购以及美方将为采购创造良好条件进行了讨论。双方商定,将于今年9月在美国举行下一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
【中国日报社记者】:根据此前的报道,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将根据相关规定,研究有关企业准备从美国进口的部分农产品进行关税排除的问题,请问有哪些企业分别针对哪些类别的商品申请进行关税排除?评审的进展如何?
【高峰】:根据我们的了解,7月19日以来,一些中国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就采购新的大豆、棉花、猪肉、高粱等农产品向美国的供货商进行了询价,根据市场条件,已经有一批农产品采购成交。有关企业已经申请排除对这部分自美进口的农产品加征的关税。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正在进行评审工作,将按照程序办理,如果有进一步信息,将及时发布。谢谢。
8月1日 白宫发言人 格里沙姆发表声明形容美中两国在上海结束的新一轮经贸磋商“具有建设性”,双方确认将于下月在华盛顿继续谈判。
8月1日 特朗普发推加税,宣布将从9月1日对中国3000亿美元输美商品加征10%关税。
注意推文不止一条,除了宣布这一消息,推文再一次强调中国买家依然没有大量从美国购买农产品。(...agreed to buy agricultural product from the U.S. in large quantities, but did not do so.)。
并期待着继续就全面贸易协定进行积极对话,认为两国之间的未来将是非常光明的!(...We look forward to continuing our positive dialogue with China on a comprehensive Trade Deal, and feel that the future between our two countries will be a very bright one!)。
8月2日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美方拟加关税发表谈话,表示美方加税此举严重违背中美两国元首大阪会晤共识,背离了正确的轨道,无益于解决问题,中方对此强烈不满、坚决反对。如果美方加征关税措施付诸实施,中方将不得不采取必要的反制措施,坚决捍卫国家核心利益和人民根本利益,一切后果全部由美方承担。
一
几个显而易见的判断:
1、特朗普又一次展开施压手段。
施压目的是尽快达成协议,并且极度重视中方落实采购美国农产品的事项。
2、中方的底线依然十分鲜明。
套用外交部的发言,"中方对经贸磋商的立场是始终如一的,只有美方显示出充分的诚信和诚意,本着平等和相互尊重的精神进行磋商,磋商才有可能取得进展"。
3、此轮磋商,重点是展现“友好”姿态。
旨在实质重启沟通机制。围绕“过去怎么看”,“未来怎么办”(商务部原话),以讨论和交换意见为主,为后续进一步磋商做铺垫。这个进展,符合中方预期,低于美方预期。
4、重启谈判,双方是有前置条件的,美方没有如期在华为问题上做到承诺。
美方承诺是,不加征新关税,松绑华为,以平等尊重的前提下进行磋商。
中国则需要同意进一步购买美国农产品。
这个承诺,中方首先完成部分采购合同,并公开对后续农产品进行询价的信息,充分表达了诚意。
但美国依然想占便宜,虽已暂停关税,但对华为问题没有实现承诺。截至目前美国半导体和软件制造商对政府的取消华为限制的计划仍基本一无所知。
5、双方会后均表达了对后续谈判的积极期望,谈判目前仍在在进程框架之内。
二
只解释三个问题。
1、美国大豆出口的重要性
2018年4月,作为对等制裁,中方宣布对美大豆等商品加征25%关税。
然而美国在内的多数市场参与者认为,中国消费量实在庞大,无法做到脱离对美国大豆的依赖。
18年下半年至19年第一季度,美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额同比下降近七成,其中大豆同比减少87%。目前美国2018/19年大豆库存居历史最高,达到2912.7万吨。
我国主要在每年10月至次年4月进口美豆,这个时间段进口美豆比例占进口美豆总量的90%以上。其他时间则为南美大豆的集中进口期。而新一年南美大豆集中出口期已经到来。
中国毫无疑问做到了。
不仅如此,以此为契机,中国进一步调优国内粮食供给结构。提高全球出口被少数国家垄断的大豆类粮食国内种植比例,适当降低不被少数国家垄断的小麦、玉米种植面积。
这里面,最大的难点是短期大豆的供应与需求调节,看看中国怎么撑过来的。
1、依靠港口储备和国储大豆撑过最初几周,据外部估计,中国港口储备大豆约750万吨,国储大豆800万吨。预计能支撑八周。
2、拓宽进口渠道,加大从巴西、俄罗斯等国家进口量。
3、18年5月,国务院专题会议下发文件,力推国产大豆。大豆种植大省黑龙江新增500万亩大豆面积,在1150万亩轮作试点基础上,再新增200万亩耕地轮作试点扩种大豆。
4、18年10月,农业农村部宣布新规,降低鸡猪饲料的蛋白含量,预计使得中国豆粕年消费量减少1100万吨,大豆年消费量每年减少1400万吨。
5、通过豆粕期货价格调节、大连商品交易所豆粕主力合约在18年处于近五年高位,部分起到抑制大豆需求的效果。
现在美国农户有理由担心,中国可能取消对美大豆订单。这意味着巨量的大豆库存面临降价或者丢弃的局面。
美国农业是农场规模化种植,2018年农业债务占农业年收入的比例为97%,创32年新高。
库存积压意味着债务增加,整个农业将遭受严重打击。据美国法院的案件量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全美家庭农场和家庭渔民破产申请总数为498份。如果巨量大豆产品出口受阻,那么美国农民破产潮可能会进一步恶化。
中西部的豆农意味着大量选票。对于这一形势,特朗普政府在去年120亿美元补贴基础上,今年计划提供160亿美元大豆补贴。而这将进一步加剧大豆业的供应畸形。目前豆农普遍认为政府补贴无法解决问题,相反会扭曲农业市场。
倘若7月份这一批运往中国的数百万吨大豆遭遇滞销,特朗普无法承受背后的选票损失。
2、为什么说本次谈判进展符合中方预期,低于美方预期。
川普是希望这轮谈判有实质进展的,此前密集发出的推特印证了他的心态。
而对于中方来说,此次谈判地点安排在上海,本身就是一次降格。
谈判前面对特朗普的惯性施压,中方发言人明确表达了意见。
特朗普:如果北京要等到明年大选他连任后再签协议,这一定会是一个更差的协议
华春莹: 我只想“呵呵”两声。。
“Hmm. How interesting.”
3、谈判仍在预期框架之内
面对即将到来的大选,中美谈判进展对川普十分重要。美国农业已经承压,农产品问题是短期绕不过去的坎。
美方经济目前已经隐患重重,联储提前打破加息周期印证了这一点。事实上美债长短利率倒挂,今年因为政府债务突破预算上限,差点导致政府停摆,这一系列特征都标示着,美国根本无法承受加征关税的反噬影响。
相对的,中方已经充分预估了可能的风险和应对方案,并且权衡国内外两个大局,坚定把重心放在推进国内改革方面。看看上周的政治局会议决议,通篇力透着“定力”两个字。
这些都决定了,谈判正在向有利于我方的趋势转化。
三
实际上,大豆只是近期中美博弈的一个短期局部方面。更多的筹码纷争仍然在台面上下激烈对峙。
即使如此,谈判的短期局势仍然比较清晰。7月离港的美大豆近期将陆续到华,不入关意味着船租等费用的持续增加,压力无法回避。
由此可以尝试对后续进展做一个概率性预判:
一 随着大豆陆续到港,美方对于此前华为松绑的承诺,近两周将有实质进展。
二 在此基础上中国增加对部分先到华大豆的采购和关税加征豁免审批。
三 所谓9月1日3000亿关税的威胁大概率不能落实。
四 3000亿关税延后或取消,在此基础上,中方赴美进行新一轮的谈判磋商
五 9月份之前,双方将按此轮谈判约定,在8月内保持非正式商谈与角力,与之伴随的,仍然是台面上下一系列的筹码角力。
六 尽管随着美国大选临近,特朗普急于拿到谈判成果。在美方没有回到中方底线内的前提下,中方不会轻易做出让步达成协议。
四
前文一再强调过,短期的谈判形势不是影响大变局长远走向的主要因素。
一方面,中美双方实力情况和策略空间决定了谈判局势整体可控。另一方面,短期谈判进展或协议不改变中美长期竞争对峙与局部妥协的基本态势。
相比谈判,当前至少有四个方面的事项更值得关注。即国内深化改革进程,舆论和意识形态修复引导,中东南亚局势演变和即将开启的美国大选纷争。
其中中国国内改革进程才是决定中方崛起的关键所在。
至于在美方一再出尔反尔的谈判伎俩中一惊一乍,实在没有必要。
本文原创,首发于公众号 风云杂谈。
中美谈判的基本面和长远走向,前文已经做过深入分析,这里不再整体论述了。就选一个小的角度,让大家感受一下双方交锋的态势。
川普为何突然威胁加税? 告诉你主要因为大豆,你信么?
来看近期关于中美磋商的一系列新闻,密集出现却遭到忽视的是什么:
7月25日 中国海关总署连发两条公告,允许俄罗斯全境大豆进口,且增加俄罗斯库尔干州小麦输华。(海关总署公告2019年第124号)
7月28日 新华社报道,“大豆公约数”印证合作是双方唯一正确选择。中方消息显示,中美两国元首大阪会晤后,已有数百万吨美国大豆装船运往中国。同时,美方宣布对110项中国输美工业品豁免关税,并表示愿意推动美国企业为相关中国企业继续供货。
7月30日 特朗普发推文称,中国似乎要放弃购买美国农产品的承诺。他警告说,如果中国拖延谈判,以寄希望于他不会赢得2020年11月的总统选举,那么中国的结果会更糟糕。
7月31日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例行记者会上回答特朗普推文的提问时说,“这个时候美方要放话来试图极限施压,我认为是没有意义的。事实上,自己生病让别人去吃药,也是没有任何用的。”
7月31日 第12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在上海西郊宾馆举行,谈判持续半日。据路透社报道称,集体合影环节在下午1:45左右结束后。据悉,集体合影环节在下午1:45左右,较原定时间提早了约30分钟,随后刘鹤向美方代表挥手告别。
8月1日 商务部高峰答记者问。全场记者提了15个问题,其中6个问题直接与对美农产品采购事项有关。(商务部网站可查看全场问答)。
附部分问答:
【凤凰卫视记者】:关于前两天在上海举行的中美经贸磋商,请问这一轮磋商取得了哪些成果?有没有达成什么协议?下一轮进行磋商的地点有没有确定?上海以后会不会成为在中国磋商的地点?
【高峰】大家都知道,7月30日至31日,第12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在上海举行。中美双方按照两国元首大阪会晤达成的重要共识,就经贸领域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进行了坦诚、高效、建设性的深入交流。双方还就中方根据国内需要增加自美农产品采购以及美方将为采购创造良好条件进行了讨论。双方商定,将于今年9月在美国举行下一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
【中国日报社记者】:根据此前的报道,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将根据相关规定,研究有关企业准备从美国进口的部分农产品进行关税排除的问题,请问有哪些企业分别针对哪些类别的商品申请进行关税排除?评审的进展如何?
【高峰】:根据我们的了解,7月19日以来,一些中国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就采购新的大豆、棉花、猪肉、高粱等农产品向美国的供货商进行了询价,根据市场条件,已经有一批农产品采购成交。有关企业已经申请排除对这部分自美进口的农产品加征的关税。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正在进行评审工作,将按照程序办理,如果有进一步信息,将及时发布。谢谢。
8月1日 白宫发言人 格里沙姆发表声明形容美中两国在上海结束的新一轮经贸磋商“具有建设性”,双方确认将于下月在华盛顿继续谈判。
8月1日 特朗普发推加税,宣布将从9月1日对中国3000亿美元输美商品加征10%关税。
注意推文不止一条,除了宣布这一消息,推文再一次强调中国买家依然没有大量从美国购买农产品。(...agreed to buy agricultural product from the U.S. in large quantities, but did not do so.)。
并期待着继续就全面贸易协定进行积极对话,认为两国之间的未来将是非常光明的!(...We look forward to continuing our positive dialogue with China on a comprehensive Trade Deal, and feel that the future between our two countries will be a very bright one!)。
8月2日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美方拟加关税发表谈话,表示美方加税此举严重违背中美两国元首大阪会晤共识,背离了正确的轨道,无益于解决问题,中方对此强烈不满、坚决反对。如果美方加征关税措施付诸实施,中方将不得不采取必要的反制措施,坚决捍卫国家核心利益和人民根本利益,一切后果全部由美方承担。
一
几个显而易见的判断:
1、特朗普又一次展开施压手段。
施压目的是尽快达成协议,并且极度重视中方落实采购美国农产品的事项。
2、中方的底线依然十分鲜明。
套用外交部的发言,"中方对经贸磋商的立场是始终如一的,只有美方显示出充分的诚信和诚意,本着平等和相互尊重的精神进行磋商,磋商才有可能取得进展"。
3、此轮磋商,重点是展现“友好”姿态。
旨在实质重启沟通机制。围绕“过去怎么看”,“未来怎么办”(商务部原话),以讨论和交换意见为主,为后续进一步磋商做铺垫。这个进展,符合中方预期,低于美方预期。
4、重启谈判,双方是有前置条件的,美方没有如期在华为问题上做到承诺。
美方承诺是,不加征新关税,松绑华为,以平等尊重的前提下进行磋商。
中国则需要同意进一步购买美国农产品。
这个承诺,中方首先完成部分采购合同,并公开对后续农产品进行询价的信息,充分表达了诚意。
但美国依然想占便宜,虽已暂停关税,但对华为问题没有实现承诺。截至目前美国半导体和软件制造商对政府的取消华为限制的计划仍基本一无所知。
5、双方会后均表达了对后续谈判的积极期望,谈判目前仍在在进程框架之内。
二
只解释三个问题。
1、美国大豆出口的重要性
2018年4月,作为对等制裁,中方宣布对美大豆等商品加征25%关税。
然而美国在内的多数市场参与者认为,中国消费量实在庞大,无法做到脱离对美国大豆的依赖。
18年下半年至19年第一季度,美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额同比下降近七成,其中大豆同比减少87%。目前美国2018/19年大豆库存居历史最高,达到2912.7万吨。
我国主要在每年10月至次年4月进口美豆,这个时间段进口美豆比例占进口美豆总量的90%以上。其他时间则为南美大豆的集中进口期。而新一年南美大豆集中出口期已经到来。
中国毫无疑问做到了。
不仅如此,以此为契机,中国进一步调优国内粮食供给结构。提高全球出口被少数国家垄断的大豆类粮食国内种植比例,适当降低不被少数国家垄断的小麦、玉米种植面积。
这里面,最大的难点是短期大豆的供应与需求调节,看看中国怎么撑过来的。
1、依靠港口储备和国储大豆撑过最初几周,据外部估计,中国港口储备大豆约750万吨,国储大豆800万吨。预计能支撑八周。
2、拓宽进口渠道,加大从巴西、俄罗斯等国家进口量。
3、18年5月,国务院专题会议下发文件,力推国产大豆。大豆种植大省黑龙江新增500万亩大豆面积,在1150万亩轮作试点基础上,再新增200万亩耕地轮作试点扩种大豆。
4、18年10月,农业农村部宣布新规,降低鸡猪饲料的蛋白含量,预计使得中国豆粕年消费量减少1100万吨,大豆年消费量每年减少1400万吨。
5、通过豆粕期货价格调节、大连商品交易所豆粕主力合约在18年处于近五年高位,部分起到抑制大豆需求的效果。
现在美国农户有理由担心,中国可能取消对美大豆订单。这意味着巨量的大豆库存面临降价或者丢弃的局面。
美国农业是农场规模化种植,2018年农业债务占农业年收入的比例为97%,创32年新高。
库存积压意味着债务增加,整个农业将遭受严重打击。据美国法院的案件量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全美家庭农场和家庭渔民破产申请总数为498份。如果巨量大豆产品出口受阻,那么美国农民破产潮可能会进一步恶化。
中西部的豆农意味着大量选票。对于这一形势,特朗普政府在去年120亿美元补贴基础上,今年计划提供160亿美元大豆补贴。而这将进一步加剧大豆业的供应畸形。目前豆农普遍认为政府补贴无法解决问题,相反会扭曲农业市场。
倘若7月份这一批运往中国的数百万吨大豆遭遇滞销,特朗普无法承受背后的选票损失。
2、为什么说本次谈判进展符合中方预期,低于美方预期。
川普是希望这轮谈判有实质进展的,此前密集发出的推特印证了他的心态。
而对于中方来说,此次谈判地点安排在上海,本身就是一次降格。
谈判前面对特朗普的惯性施压,中方发言人明确表达了意见。
特朗普:如果北京要等到明年大选他连任后再签协议,这一定会是一个更差的协议
华春莹: 我只想“呵呵”两声。。
“Hmm. How interesting.”
3、谈判仍在预期框架之内
面对即将到来的大选,中美谈判进展对川普十分重要。美国农业已经承压,农产品问题是短期绕不过去的坎。
美方经济目前已经隐患重重,联储提前打破加息周期印证了这一点。事实上美债长短利率倒挂,今年因为政府债务突破预算上限,差点导致政府停摆,这一系列特征都标示着,美国根本无法承受加征关税的反噬影响。
相对的,中方已经充分预估了可能的风险和应对方案,并且权衡国内外两个大局,坚定把重心放在推进国内改革方面。看看上周的政治局会议决议,通篇力透着“定力”两个字。
这些都决定了,谈判正在向有利于我方的趋势转化。
三
实际上,大豆只是近期中美博弈的一个短期局部方面。更多的筹码纷争仍然在台面上下激烈对峙。
即使如此,谈判的短期局势仍然比较清晰。7月离港的美大豆近期将陆续到华,不入关意味着船租等费用的持续增加,压力无法回避。
由此可以尝试对后续进展做一个概率性预判:
一 随着大豆陆续到港,美方对于此前华为松绑的承诺,近两周将有实质进展。
二 在此基础上中国增加对部分先到华大豆的采购和关税加征豁免审批。
三 所谓9月1日3000亿关税的威胁大概率不能落实。
四 3000亿关税延后或取消,在此基础上,中方赴美进行新一轮的谈判磋商
五 9月份之前,双方将按此轮谈判约定,在8月内保持非正式商谈与角力,与之伴随的,仍然是台面上下一系列的筹码角力。
六 尽管随着美国大选临近,特朗普急于拿到谈判成果。在美方没有回到中方底线内的前提下,中方不会轻易做出让步达成协议。
四
前文一再强调过,短期的谈判形势不是影响大变局长远走向的主要因素。
一方面,中美双方实力情况和策略空间决定了谈判局势整体可控。另一方面,短期谈判进展或协议不改变中美长期竞争对峙与局部妥协的基本态势。
相比谈判,当前至少有四个方面的事项更值得关注。即国内深化改革进程,舆论和意识形态修复引导,中东南亚局势演变和即将开启的美国大选纷争。
其中中国国内改革进程才是决定中方崛起的关键所在。
至于在美方一再出尔反尔的谈判伎俩中一惊一乍,实在没有必要。
本文原创,首发于公众号 风云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