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时间生命时钟倒拨15%?不仅减重,还可延长端粒
在近几年,糖尿病治疗领域掀起了一场抗衰老的新战场。传统的降糖药如二甲双胍已被广泛研究并显示出抗衰潜力,新一代的明星药物——SGLT2抑制剂(常以“格列净”命名,如达格列净、恩格列净等)和GLP-1受体激动剂(如司美格鲁肽)正迅速崛起,扩张抗衰药物的版图。
图注:SGLT2抑制剂常规作用原理
SGLT2抑制剂模拟了“热量限制”这一经典抗衰老模式,可以激活细胞内的AMPK通路和SIRT1长寿蛋白,改善代谢和线粒体功能。恒格列净作为SGLT2抑制剂家族中的一员,2022年上市,这是首个由中国研发的SGLT2抑制剂,并已应用于临床。
近期在《Cell》子刊的一项临床研究显示,SGLT2抑制剂恒格列净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将端粒长度显著延长15%。下面,咱就一起探讨下恒格列净的最新研究发现。
摄入恒格列净片带来的抗衰效果及机制
在针对恒格列净的实验研究中,科学家们招募了100多名平均年龄约50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他们被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每天服用10mg恒格列净药片,另一组服用有相同外观的安慰剂,持续26周。
图注:恒格列净体重管理,平均减重3.55kg,体重在26周内下降近5%
半年后,学者们发现服用恒格列净的那组病人,他们的端粒长度显著延长了(平均比安慰剂组多延长了0.07个单位),体重相较于安慰剂组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在服用恒格列净的患者中,高达90%的人端粒都比开始时变长了,而在安慰剂组,只有约65%的人端粒变长(论文作者认为,安慰剂组端粒长度的轻微增加,可能是受试者同样接受了健康生活方式干预引起的)。这说明恒格列净使衰老相关的分子标志物出现有利变化,值得进一步随访深挖。
图注:安慰剂组和恒格列净组的端粒变化,恒格列净相较于安慰剂组显著的延长端粒长度
恒格列净属于一类SGLT2抑制剂的降糖药,这类药模拟了一种传统的 抗衰老模式——热量限制。有兴趣的可以看看派派以前关于热量限制的推文。
SGLT2抑制剂主要通过激活细胞内的“能量感受器”AMPK通路(打开了“节能模式”),同时抑制另一个促进细胞生长的mTOR通路。此外,它还能增加细胞内NAD+含量,激活长寿蛋白SIRT1。这些变化共同作用,能改善细胞代谢、清除衰老细胞、增强抵抗力,最终延缓衰老。
那么恒格列净作为SGLT2抑制剂的其中一种,在最新的抗衰研究中科学家们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呢?
调节生长因子:IGF-1系统
这次恒格列净的试验,较以往的研究还发现了一个它的重要的抗衰老途径:调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系统。
IGF-1是一种重要的生长因子,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促进生长发育。但在成年后,过高的IGF-1活性被认为可能与加速衰老和某些老年疾病风险增加有关。
研究发现,服用恒格列净的患者血液中IGF结合蛋白-3(IGFBP-3) 的蛋白质水平显著升高了,这个蛋白能结合并降低游离的、有活性的IGF-1的含量。
图注:IGF-1、IGFBP-3、IGF-1/IGFBP-3比值的变化
同时,研究也观察到IGF-1/IGFBP-3的比值有下降的趋势。这意味着恒格列净可能通过增加IGFBP-3的含量,间接地降低了IGF-1的活性,理论上,这是利好抗衰的信号。
增强“免疫战士”:清除衰老细胞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是我们免疫系统的重要成员,它们能识别并清除体内受损的、危险的以及衰老的细胞。
研究发现,服用恒格列净的患者,他们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战斗力得到提升,具体表现是,该细胞中两种关键的“武器分子”——颗粒酶B(含量升高更显著)和穿孔素的表达量增加。
图注:在细胞毒性T淋巴细中,颗粒酶B和穿孔素的表达量增加
这两种分子是杀伤靶细胞(包括衰老细胞)的核心武器。穿孔素能在目标细胞膜上打孔,帮助颗粒酶B进入,颗粒酶B能进入目标细胞内部启动“自杀程序”。它们的活性增强,意味着免疫系统或许能更高效地识别和清除体内的衰老细胞,从而减轻衰老相关的慢性炎症和组织损伤。
改变代谢:维生素与脂质
科学家们发现与服用安慰剂相比,服用恒格列净导致了53种代谢物的水平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最突出的变化之一是维生素B1(硫胺素)水平的升高,并且与维生素B1相关的代谢过程也增强了。维生素B1是能量代谢中不可或缺的,论文作者指出,维生素B1的缺乏会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
另一方面,一些可能对健康不利的脂质分子水平降低了,包括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和鞘氨醇。研究指出,这些脂质分子(尤其是鞘氨醇)的过度积累与衰老、神经退行性疾病有关,并且可能抑制免疫功能。它们的减少,可能也是恒格列净改善免疫功能和发挥抗衰老作用的一个途径。
抗衰老,
不同降糖明星药各有何“神通”?
二甲双胍作为经典的糖尿病降糖药,目前有大量的证据表明其具有延缓衰老的潜力,那么对于其他的降糖类药物,它们对于抗衰老的作用如何呢?
在GLP-1受体激动剂中,司美格鲁肽算是抗衰领域的流量担当了,其抗衰核心在于强抗炎能力,直接抑制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活化,减少促炎因子释放;减重则依赖中枢抑食欲、延缓胃排空的双重作用,实现显著且持续的体重下降。该药以皮下注射为主(口服剂型虽已上市,但生物利用度低),并且常见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副作用。
图注:
不同类型的糖尿病降糖药的抗衰老的效果[2]
除此之外的DPP-4抑制剂其抗衰老作用的证据较弱,派派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这几种降糖药都从不同角度显示了抗衰潜力,但目前的证据都来自独立研究。未来需要更多研究将它们进行直接对比,才好判断哪个是抗衰药中更靓的仔。
未来发展
目前最受关注的两位“领跑者”是二甲双胍和司美格鲁肽。二甲双胍凭借扎实的机制研究和亲民的价格,仍是抗衰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司美格鲁肽则靠强力调节代谢、减轻炎症,成为逆转衰老时钟的新方向。
目前同样值得关注的是SGLT2抑制剂。虽然它还没直接逆转衰老时钟的证据,但其“模拟热量限制”机制,加上已被证实能延长端粒,让它成为未来抗衰研究的潜力股。
接下来,研究需要扩大范围——不仅盯着糖尿病患者,还要关注健康人群或还没到糖尿病阶段的前期人群。同时,探索不同机制药物的联合使用(比如代谢+免疫+内分泌通路),可能产生“1+1>2”的抗衰效果。
声明 - 本文内容仅用于科普知识分享与抗衰资讯传递,不构成对任何产品、技术或观点的推荐、背书或功效证明。文内提及效果仅指成分特性,非疾病治疗功能。涉及健康、医疗、科技应用等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医疗相关请寻求专业医疗机构并遵医嘱,本文不做任何医疗建议。如欲转载本文,请与本公众号联系授权与转载规范。
参考文献
[1]Zhang, J., Cai, W., Liu, D., Zheng, N., Wang, Y., Qiu, F., Zheng, H., Gan, H., Huang, Y., Zhou, Y., Yu, M., Xiong, S., Luo, G., Guo, J., Zhu, L., Zhang, Y., Ke, H., Liu, Y., Huang, G., Yu, C., … Xu, J. (2025). Effect of henagliflozin on aging biomarker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 Cell reports. Medicine, 102331. 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 https://doi.org/10.1016/j.xcrm.2025.102331
[2]Corley, M. J., Dwaraka, V., Pang, A. P., Labbato, D., Smith, R., Eckard, A. R., & McComsey, G. A. (2025). Semaglutide Slows Epigenetic Aging in People with HIV-associated lipohypertrophy: Evidence from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medRxiv : the preprint server for health sciences, 2025.07.09.25331038. https://doi.org/10.1101/2025.07.09.25331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