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傻》导演新片:1962年英国收紧签证政策后,三哥家已形成成熟的非法移民产业链
解读版本一
解读版本二
从文化上来说与欧美本是同根生的三哥精英,非常善于利用制度漏洞上下其手谋一己之利。最典型的就是利用各国移民政策漏洞进行大量人口迁徙,也即所谓的“棕色化”。历史血缘最近的英美等国家现实已经充分显示了这一点。
而作为全球最大的移民输出国,印度官方也长期将充分利用外国资源养活尽可能多的本国人口来解决国内人口爆炸问题作为基本国策之一。在其国内巨大的生存压力之下,印度民间也极其善于钻他国的移民政策漏洞,不仅拖家带口甚至整村整族移民。
而且每年超过1200亿美元的侨汇收入是常年贸易赤字的印度维持本国外汇收支平衡的最重要来源,这也是印度政府与民间都对特朗普政府近期出台收紧H-1B签证政策反应如此之大的根本原因。
所以“输出人口”一直是印度历届政府的工作重点之一,并将向他国进行“劳务输出”与开放本国市场谈判进行挂钩。这也是之前周边邻国对拥有巨大规模可能改变国内人口构成与地缘环境的印度移民心生警惕,导致印度在RCEP谈判中最终选择退出的重要原因。
而在之前讨论人口素质的时候就介绍过,相比中国未开发潜力,印度合格的人力资源上限其实要有限得多。
从人群平均素质来说,中国很大一部分人口也超过了被认为受到西方世界巨大环境压力下长期优胜劣汰形成人均IQ最高的德系阿什肯纳兹犹太人(Ashkenazi Jews,根据定义范围不同约占全部犹太人口的50~80%),其中仅江浙沪的人口规模就是全球犹太人(平均IQ低于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平均数)总和的近10倍。只要不走上不劳而获的邪路或者涸泽而渔的老路,可说是全球最适合现代高端制造业复杂劳动与组织协作的人群了。
这也是仅凭江浙沪GDP之和就力压整个印度,并即将超越日本的底气所在。而且按目前发展趋势,10~20年内光江苏一省的GDP就会赶超欧洲老大德国了。
而根据中国人基因库研究结果显示与日本人群聚类完全重叠的中国北方人口与日韩平均IQ相当,规模更是日韩的数倍。只要激发内生发展动力、找到适合的发展道路,那么相关地区也必然能够赶超日韩目前的发展水平。
当然,人力资源与其它资源开发一样,潜力并不必定能够完全发挥。这同样需要全社会对教育的重视与高质量教育的普及与公平,以及合理规划减少资源浪费。
这方面,中国还有巨大提升空间。
https://user.guancha.cn/main/preview?id=1220122
相比之下,印度人力资源潜力不但受到总量约束,而且其培养的人才质量也同样堪虞。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ILO)和人类发展研究所(IHD)联合编制的《2024年印度就业报告》显示,印度只有半数年轻人具备就业能力。而印度的失业问题主要发生在年轻人身上,尤其是城市地区受过中高等教育的年轻人。
报告显示,印度15岁至29岁的年轻人占印度失业人口的83%。而印度受过中等或中等以上教育的年轻人在所有失业者中的比例从2000年的35.2%增加到2022年的65.7%,几乎翻了一番。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印度年轻人失业率(29.1%)是文盲青年失业率(3.4%)的近9倍。此外,目前在受过教育但失业的青年中,女性(76.7%)多于男性(62.2%)。
研究还发现,从2000年到2019年,印度年轻人的就业和就业不足有所增加,但在新冠疫情期间有所下降。2000年,就业青年总人口中有一半是自营职业者,13%有正规工作,其余37%有临时工作。2012年、2019年和2022年的相应数字分别为46%、21%、33%,42%、32%、26%和47%、28%、25%。
这些数字说明,印度劳动力的技能与市场上的工作岗位存在着严重的不匹配。印度缺乏足够的工作岗位以吸收受过教育、期望获得高薪工作的年轻人,且教育质量的缺陷导致大量受过教育的年轻人仍然无法达到工作标准。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印度的工资水平或停滞不前,甚至有所下降。
而印度所谓“高素质人才”的实际能力与文凭显示的高落差和失格率,同样也令大量引进印度裔员工的西方企业深受其害、痛不欲生。
另据世界银行发布的报告称,尽管印度人口快速增长,但其创造的就业机会增速却跟不上其劳动力人口(属于劳动适龄范围的人口)的增速,这意味着该国的“人口红利”实际上被浪费了。
报告中的数据显示,在2000年至2023年期间,南亚地区的就业数每年增长1.7%,然而劳动力人口每年增长1.9%。从绝对值来看,该地区的劳动力人口平均每年增长1900万,然而平均每年创造的就业岗位却只有1000万个。
世行指出,去年南亚的就业率为59%,而其他新兴市场的就业率为70%。南亚是过去二十年来唯一一个适龄男性就业比例下降的地区,也是劳动适龄女性就业比例最低的地区。这其中,印度的就业率下降幅度更是超过除尼泊尔以外的任何南亚国家。
南亚制造业和服务业等部门的私营企业发展不足,无法吸纳离开农业部门的工人。女性缺乏就业机会是另一大挑战。在包括印度在内的许多南亚国家,女性就业率为全球倒数,不到40%。
虽然新冠疫情过后,在政府支出增长的推动下,印度的经济增长曾出现强劲反弹,但随后又快速回落。并且随着国内投资环境与全球金融市场的恶化,印度的外来投资出现了断崖式下跌。
世界银行认为,这个亚洲第三大经济体的私人投资仍然疲弱,影响了就业岗位的创造。报告中称,这种强劲的经济增长前景是具有欺骗性的。对于大多数(南亚)国家来说,经济增速仍低于疫情前水平,并且高度依赖公共支出。与此同时,所有南亚国家的私人投资增长均大幅放缓,该地区没有创造足够的就业机会来跟上其劳动力人口的快速增长步伐。与其他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相比,印度的增长更多地是由公共部门推动的。以前造成国际收支压力的许多潜在脆弱性风险仍然存在,并可能导致经济增长的下行风险。
报告指出,尽管印度经济仍可能保持增长,但失业率和未就业、未接受教育或培训的青年比例居高不下,大多数就业青年的工作条件差,种种因素制约了印度实现人口红利,甚至可能成为“人口负担”。
所以印度急需解决近在眼前的“人口爆炸”与“青年失业”问题的所有可能出路。
https://user.guancha.cn/main/preview?id=989996
其实不仅是三哥家,国际移民在全球很多国家都已形成完整成熟的产业链了。而其背后,影影绰绰都存在着包括索罗斯基金会在内的一干代表全球化资本利益的极端势力影子。
他们与前几年被资本炒得火热的以色列人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系列所鼓吹的“天下大同,四海之内皆兄弟”那套自由主义说辞类似,背后既有以“全球化”为诱饵替资本扩张背书的目的,也有西方殖民主义的文化基因传统。
而其中一个重要操作就是引入大量异质移民导致民族国家的主体性丧失、社会碎片化以削弱对抗资本的实力。
所以,正如多年前就提示过的,“全球化”的收益固然诱人,然而西式自由主义“全球化”的贻害同样无穷。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29172
而民族主义则是近代以来世界最强大的政治和社会力量之一。近年来席卷全球的“民粹主义”风暴从本质来说就是主体民族国家反抗这一趋势的努力。
https://user.guancha.cn/main/preview?id=1341115
我们决不可重蹈西方国家失败的移民政策覆辙,也必须避免虚名实祸,为了一点眼前蝇头小利、乃至一己之私心而大规模引进异质移民却为他人作了嫁衣裳,最终招致“五胡乱华”、“安史之乱”、“泉州之叛”、“亦思巴奚兵乱”等等极其惨痛的历史教训。
要在国内已经成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同时,更须在走向世界建立“Pax Sinica”的过程中,权衡各方利弊探索出一条为大多数中国人长远根本利益服务的中国式“全球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