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中国,人口总体素质或将成为制约印度发展潜力的重要因素?
【本文来自《印度庞大人口,迟早都会突破技术和质量管理》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印度现在和将来一段时间肯定是不如中国,我文章要表达的观点是印度有庞大年轻人口,在全球化浪潮下,资本和技术的流动会让印度受益,虽然它现在落后中国,但它潜力大,后劲足,未来可期,不能小看。而中国很快人口老龄化且因计划生育导致将来人口断崖式下跌,中印两国谁能笑到最后,无法预料。
如前所说,国运依赖天时、地利、人和。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今世界,印度能否复制中国的长期发展道路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其中既有国际环境的变化,但关键的还是内部因素。
而一国经济增长则基于三大要素:劳动力、资本、全要素生产率。
后两项印度受外部严重制约的要素暂且不论。而保障经济发展的“劳动力”不单纯是统计人口数量,更重要的是为满足现代制造业复杂劳动协作的“合格劳动力”的数量,即具备基本生物学基础,并在教育、管理、培训、劳动参与率等因素影响下进一步提升劳动技能的素质。
其中生物学基础是其根本。而据目前的一般国际通用IQ测评标准,IQ≥90的人口才是具备参与现代复杂制造业的“合格劳动力”。IQ<90只适合一般性体力劳动,严重的甚至丧失了工作能力。
根据前几年公布的建国以来唯一一份全国性儿童智力调查,以及2020年全国人口统计数据,粗疏地(不考虑“弗林效应”,未限定样本的可代表性、发展性及扩展性等)大致推算了中国的全样本IQ人力资源分布:
IQ≥90的中国“合格劳动力”(大致相当于国内目前的高中水平)资源潜力超过11亿,其中IQ≥110的“优质劳动力”(大致相当于国内的大专以上水平)资源潜力超过了5亿,IQ≥120的“工程师红利”资源潜力则接近2.5亿,IQ≥140适合开拓性工作的“研究型人才”则因不同模型统计口径相异推算在2000~2500万之间。
而且,从人口平均素质来说,中国部分地区人群也超过了被认为西方世界IQ最高的德系犹太人,其中仅江浙沪的人口规模就是世界犹太人总和的近10倍。只要不走上不劳而获的邪路或者杀鸡取卵的老路,可说是全球最适合现代高端制造业复杂劳动与组织协作的人群了。
这也是“天下财赋半东南”的江南经济在国内独领风骚千年,仅凭三地GDP之和就能超过整个印度的底气所在。而且按目前发展趋势,10~20年内光江苏一省的GDP就可能超过欧洲老大德国。
当然,这不是看低其他地区。因为与日韩朝IQ相当,且根据中国人基因库研究结果显示人群聚类完全重叠的北方汉族人口规模也是日韩朝的数倍。只要激发内生发展动力、找到适合的发展道路,那么未来达到日韩的发展水平也未可知。
*人力资源与其它资源开发一样,潜力并不必定能够完全发挥。这同样需要全社会对教育的重视与高质量教育的普及与公平,以及合理规划减少资源浪费。
目前未找到印度国内类似的人口智商分布细分资料。只能根据国际多项研究统计的印度平均数据按照IQ正态分布(实际由于自然淘汰与现代优生等原因,均质大样本人群的IQ分布并非完全正态分布,而是存在右侧长尾效应)进行总体推算。
(边境有争议地区已做模糊处理)
相关统计结果与印度至今唯一参加的一届被喻为“教育界的奥运会”的2009年PISA测评得分基本相符。
那一年印度派出了两个自认为能展示自己教育和发展水平的地区学生进行测试(Tamil Nadu和Himachal Pradesh学区),结果他们在所有参加测试的73个国家中列倒数第二,仅高于吉尔吉斯斯坦。
在印度人自认为强项的数学上,他们参加测试的两个地区列倒数第二和倒数第三。英语阅读能力测试结果也是如此。科学知识项则列所有测试国家中倒数第一。
专家评估,印度8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仅仅相当于韩国3年级学生,中国上海2年级学生水准。
由于在2009年PISA测评中表现不佳,印度政府强烈要求OCED删除了其在那届最终报告中的数据(但仍在之前的相关报道中得以保留),并决定退出PISA测试,至今尚未恢复参与。
同一年,上海代表中国也首次参与PISA,位列第一。之后除2015年广东参与的那届排名第十外,中国都位列第一(由于疫情原因中国大陆学生未参与2022年举办的最近一届PISA测评)。
不过这又过于笼统,可能因为印度国内现存严重的种姓隔离制度导致的全样本人口均质性不足产生重大偏差(≥100≈1.8亿,≥120≈1900万,高智商比例严重偏小)。
因此参考之前讨论中提到的牛津大学等相关研究显示的以婆罗门为主的美国印度裔平均IQ,以及截至2012年印度4005家上市公司的34772位董事绝大多数都是占人口近30%的上三旗“先进阶层”(Forward caste,简写FC),其中55%是婆罗门,35%吠舍,4%刹帝利,而占总人口近70%的“落后阶层”[Backward caste,简写BC。包括占20%人口的达利特人等所谓“不可接触者”种姓的表列种姓(Scheduled caste,简写SC)与表列部落(Scheduled Tribes,简写ST),和占50%人口的首陀罗等“其他落后阶层”(OBC)]董事占比几乎忽略不计等统计研究结果,将印度主要种姓按人口占比(由于印度建国后不再统计公布多数种姓人口数据,相关比例参考维基百科上的民间统计,且由于刹帝利人口严重萎缩故将其归入接近的婆罗门人口)与IQ分布(假设婆罗门平均IQ=100,吠舍=90,首陀罗=80,达特利等=70)进行分类计算加总:
印度IQ≥90的人口总数约5亿,不到中国的一半;IQ≥110的人口约1.2亿,不到中国的1/4;IQ≥120的“工程师红利”人口则为5000~6000万,约为中国的1/4;IQ≥140的人口更只有500~800万,也为中国的1/4。
各种因素综合之下,严重制约了印度本土的劳动力素质和生产效率。
而且由于文化等原因导致的女性劳动力参与率较低影响,目前印度的全员劳动参与率还比中国大概低了1/4。
而目前中印两国15~64岁之间的劳动年龄人口规模相差不大(中国略高)。不过由于中国生育率快速下降导致的“老龄少子化”问题更加突出,人口增长速度也更低,会对未来的有效劳动力供给带来一定影响。
由此,或可对印度今后的发展潜力,以及未来理想化的中印综合国力对比有个极简化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