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箱衰退」美國好難捱
作者:深藍,自由撰稿人 。
降息后又「纸箱衰退」,再用纸糊的军备打仗。
《華爾街日報》日前報導,全美紙箱需求正在下滑,經濟學家稱,「當紙板箱製造商開始縮減產量時,這預示經濟即將陷入困境」。
美國面對「紙箱衰退」的惡劣形勢,如果有需要出兵一戰以保霸權江山的話,這仗怎樣打?
美國陸軍部長德里斯科爾(Daniel Driscoll)在一個訪談節目,有獨到見解:「中國人或許在技術上很厲害,但導致解放軍過度依賴技術。當戰爭真的打到地面決戰時,我們的士兵和指揮官將依靠自己的素質和意志取得每一次勝利。」部長的意思係——中國武器裝備拉開與美國的代差,但無有怕,美軍質素是世上最優秀,「隻揪」的話,我哋贏硬!
今天中美形勢相比73年前的上甘嶺,逆轉為「中國有先進的裝備,但美國有鋼鐵的意志」,意唔意外,開唔開心?
「上甘嶺戰役中,危急時刻拉響手雷、手榴彈、爆破筒、炸藥包與敵人同歸於盡,舍身炸敵地堡、堵敵槍眼等,成為普遍現象。」《人民網》兩年前〈弘揚偉大抗美援朝精神〉文章回憶,志願軍在朝鮮戰以「鋼少氣多」力克「鋼多氣少」的對手,「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雄壯史詩」。
學者金燦榮談北京九三閱兵「鋼多人少」,解放軍展示的裝備更多了,但是人比以前更少了。當年抗美援朝戰爭的人民軍隊是「鋼少氣多」,現在的人民軍隊是「鋼多氣多人少」。
這說明,經過七十多年的努力,中國的工業化和軍事現代化成功了。
德里斯科爾與金燦榮英雄所見略同,他坦言︰「(解放軍)神經網絡連接、有人與無人設備協同等新技術正飛速發展,這已經超出美軍的能力範圍」,不過,可能受上甘嶺戰役的影響,德里斯科爾相信人定勝天,因此表示「我很難預測中美兩軍交戰的結果」,即係話,好打唔係大哂!
對,內地網民還有「打過先知」、「不要小覷美國潛力」等留言,我可以補充多一點,辨別美國軍力虛實,要看毛澤東提出「人民戰爭」的原則和條件——人民戰爭發生的根本原因和指導進行的最高原則是戰爭發生的「正義性」、參與戰爭的「群眾性」以及戰爭實踐的「整體性」——問一句,美國具備了嗎?
回到美國的「紙箱衰退」現象,反映特朗普確是有負美國人民,為什麼?
此君不時提及他的關稅戰增加國庫收入5000億美元,其實這5000億美元或更多的稅收是來自美國消費者,而非外國進口商;更有甚者,別以為美國關稅可以令製造業重回美國,事關美國工業成本太高,勉強而為之,到頭來又是美國人當冤大頭。
今天,美國與70多年前的中國有一個共通點,這就是一窮二白,不過,窮不是必要條件,特朗普對外對內都「不仁不義」,怎麼樣爭取人民與聯盟國的支持,動員打出一場「上甘嶺」?
當一個社會就快連紙皮都無得執,最終係窮到冇朋友,而不會朋友遍天下,呢個係定律嚟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