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银行获逆势增持,外资究竟看中了什么?
文源 | 源媒汇
作者 | 童画
编辑 | 苏淮
一条南北贯通的江东中路,将南京河西金融城一分为二,紫金银行、南京证券等在路的东侧,南京银行总行、江苏银行南京分行在路的西侧。
在这片聚集了江苏大半金融机构的区域里,南京银行总行大楼不算最高,但这家成立于1996年的城商行,早已嵌入了江苏人的生活肌理,也扎根进了区域经济的脉络。
9月28日晚的一则公告,让南京银行再度成为资本市场的焦点。法国巴黎银行(QFII)用5天时间,增持了1.08亿股南京银行股份,使得法国巴黎银行及法国巴黎银行(QFII)的合计持股比例由16.14%增加至17.02%,进一步巩固了其作为南京银行第一大股东的地位。
消息一出,市场议论纷纷——在银行股普遍被低估、城商行竞争加剧的当下,外资机构为何选择此时加码南京银行?
01
增持或源于股权被稀释
提及法国巴黎银行与南京银行的关系,至少可以追溯到20年前。
1996年2月,南京银行正式成立,是继深圳、上海、北京后成立的第四家城市商业银行。2005年12月,经原中国银监会批准,法国巴黎银行受让了南京银行原部分股东的持股数,以19.20%的持股份额,成为南京银行第二大股东。
2007年7月19日,南京银行在上交所挂牌上市。法国巴黎银行的持股比例被稀释至12.61%,但依旧是南京银行的第二大股东。
2012年四季度,法国巴黎银行(QFII)开始买入南京银行股权。截至2012年末,法国巴黎银行及法国巴黎银行(QFII)合计持有南京银行14.74%股权,法国巴黎银行也因此成为南京银行第一大股东。
此后多年,经过几轮增持,截至2025年9月28日,法国巴黎银行及法国巴黎银行(QFII)持有的南京银行股权已经增至17.02%。
图片来源于南京银行公告
9月对南京银行的这次增持,并非法国巴黎银行“临时起意”,而是双方20年合作的延续。事实上,在法国巴黎银行成为战略投资者之后,双方又在2015年共同发起设立了消费金融公司——苏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并于2022年后更名为南银法巴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银法巴消金”)。
天眼查显示,南银法巴消金成立于2015年5月14日,注册资本为52.15亿元,目前的法定代表人是张伟年。
图片来源于天眼查
对于法国巴黎银行增持南京银行,资本市场解读为“信心背书”。毕竟在银行股普遍市净率跌破1的当下,在A股17家上市城商行中,南京银行0.78的市净率(位列第四)和6.56的市盈率(位列第七)确实具备估值吸引力。截至9月29日收盘,南京银行的股价为11.10元、市值达1372亿元。
另外,法国巴黎银行此次增持,或与南京银行2025年下半年提前赎回“南银转债”导致的股权稀释相关。
南京银行2025年7月曾因提前赎回“南银转债”导致总股本增加,从而使得该行主要股东的持股比例普遍下降,其中法国巴黎银行及法国巴黎银行(QFII)合计持股从16.38%降至16.14%。
或是为了应对股权被稀释的技术性调整,法国巴黎银行(QFII)在9月22日至26日期间,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增持了10809.395万股南京银行,使得持股比例增至4.27%,从而推动其与法国巴黎银行的合计持股从16.14%增至17.02%。
值得注意的是,也就是在9月22日这一天,南京银行与法国巴黎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法国巴黎银行首席执行官柏诺飞表示,希望在双方互信互促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战略合作。
02
非息收入同比下降隐忧
法国巴黎银行的增持底气,很大程度上来自南京银行的业绩。
2025年上半年,南京银行实现营业收入284.8亿元、归母净利润126.1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64%和8.84%,其中第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0.81%,净利润同比增长10.57%,增速环比提升明显。
尤其是利息净收入达156.46亿元,同比增长22.13%,在南京银行上半年营业收入中占比54.94%,同比上升 6.07个百分点,成为拉动业绩的核心引擎。
但把业绩拆开细看,南京银行增长的成色还需要打个问号——利息净收入的高增长,本质是信贷规模的高速增长。
2025年上半年,南京银行的贷款总额约为1.39万亿元,较2024年末增加约0.13万亿元,其中对公贷款突破万亿大关,约为1.06万亿元,较2024年末增加约1190亿元;个人贷款约为0.33万亿元,较2024年末增加约118亿元。
在二季度信贷需求仍显疲软、息差持续收窄的行业趋势下,南京银行的这种规模驱动型的增长模式,可持续性有待继续观察。
值得注意的是收入结构的“偏科”。2025年上半年,南京银行的非利息净收入为128.34亿元,同比减少5.71亿元,同比下降4.26%。其中,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约为17.14亿元,同比暴跌60.13%,这与银行业非息收入整体7.01%的增速形成鲜明反差。
图片来源于南京银行2025年半年报
作为区域龙头银行,财富管理、投行等中间业务本应成为转型抓手,但南京银行2025年半年报显示,其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仅增长6.70%,第二季度单季同比下降7.82%。
“主要受累平台手续费支出增加”银河证券在研报中指出。
投资收益依旧是非息收入的“大头”,2025年上半年达到80.86亿元,同比增长23.05%。
针对非息收入的下滑趋势,南京银行是否已制定具体改善措施?如何避免对单一盈利来源的过度依赖?9月28日,源媒汇致函南京银行,截至发稿尚未得到回复。
不过,南京银行子公司的亮眼表现,也提供了另一种想象空间。
南银法巴消金的营收增长33.75%、南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的净利润达到3.69亿元、鑫元基金的净利润也突破1.07亿元,这或许是法国巴黎银行看重的协同价值——作为南银法巴消金的合资方,增持股份无疑能强化双方在零售金融领域的合作深度,为后续业务整合埋下伏笔。
03
规模扩张与资产质量“平衡术”
法国巴黎银行对南京银行的增持,与其说是看好当下,不如说是押注未来。作为系统重要性银行,南京银行的区域优势确实稳固——289家营业网点覆盖江浙沪核心区域,江苏的经济基本面则提供了天然护城河。
但要将这种优势转化为可持续的竞争力,南京银行必须学好规模扩张与资产质量之间的“平衡之术”。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南京银行的资产总额达到29014.38亿元,比2024年末增加3100.38亿元,增幅11.96%。贷款总额为13871.73亿元,较2024年末增加1307.75亿元,增幅10.41%。
但是,同期,南京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为115.94亿元,较2024年末增加约12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84%,较2024年末上升0.0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311.65%,较2024年末下降23.62个百分点。
在上述115.94亿元不良贷款中,次级类贷款为52.04亿元,较2024年末增加约10亿元;可疑类贷款为16.62亿元,较2024年末减少约4.32亿元;损失类贷款为47.28亿元,较2024年末增加约6.29亿元。
图片来源于南京银行2025年半年报
分贷款行业来看,“教育行业不良率达10.14%”,这是南京银行2025年半年报里最刺眼的数据。在教培行业经历政策调整后,不少机构陷入困境,南京银行也未能幸免。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南京银行投向教育行业的贷款约为14.62亿元,其中不良贷款余额约为1.48亿元;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贷款约为180.54亿元,其中不良贷款余额约为9.33亿元,不良贷款率为5.17%;房地产贷款约为625.52亿元,其中不良贷款余额约为12.99亿元,不良贷款率为2.08%。
另外,南京银行上半年的逾期贷款也在增长,约为176.07亿元,较2024年末增加约16.86亿元。
站在2.9万亿的规模关口,南京银行正处在发展的关键节点。法国巴黎银行(QFII)的增持,既是对南京银行区域龙头地位的认可,也是对其风险处置能力的考验。在城商行竞争白热化的当下,江苏银行已凭借规模优势成为“城商行一哥”,南京银行若想更进一步,就必须摆脱“规模依赖症”,在资产质量和收入结构上拿出真功夫。
当增持的短期刺激褪去,真正决定估值的,仍是不良率的拐点、非息收入的增长和风控体系的韧性。对于南京银行而言,这场规模与质量的平衡术,才刚刚开始。
部分图片引用网络 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