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要花十年,把链家服务变成行业“硬标准”

500

来源|中访网

责编|刘佳琪

从“怕买到假房源”到“发现假房源能获赔”,从“担心房款打水漂”到“平台兜底保障安全”,中国房产经纪行业的服务信任体系,正在贝壳的推动下发生深刻变革。2025年,贝壳正式提出“十年内实现链家式保障全平台标配”的目标,这不仅是一家企业的品质宣言,更是整个行业从“粗放服务”迈向“标准保障”的里程碑。

回溯房产交易的痛点史,虚假房源、物业欠费、交易查封曾是困扰消费者的“三座大山”。2011年,链家率先打破行业潜规则,以“真房源”承诺撕开市场缺口——消费者发现虚假房源即可获赔,这一举措在当时引发同行质疑,却让“透明交易”首次进入公众视野。三年后,“四大安心服务承诺”落地,将凶宅、辐射超标等潜在风险纳入保障范围,链家以“真金白银”的赔付,为行业树立起首个服务标杆。

2018年贝壳成立后,平台化运营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让50万经纪人、76个城市的数百个品牌,都能提供与链家同质的服务?这并非简单的标准复制,而是一场涉及机制、技术与认知的系统性改造。贝壳品质团队用7年时间,搭建起“1套标准+2个能力+1亿元保障金”的核心架构——以标准化流程规范从房源录入到售后的全环节,靠大数据与AI模型识别风险,再以专项保障金确保赔付快速落地。截至2025年8月,贝壳已累计退赔垫付55.6亿元,仅过去一年就阻断1.6万单潜在交易风险,用实际行动化解了“大宗交易怕风险”的消费者焦虑。

在天津发布的“真保障”体系中,35项承诺的细节藏着贝壳对风险的精细化管控逻辑。以房屋漏水为例,从委托时的维护人排查,到签约前的业主问询,再到合同中明确责任划分,贝壳通过“事前防范+事中把控”的双重机制,将风险扼杀在交易前。即便仍有问题发生,“先C后B”的赔付模式能让消费者第一时间拿到补偿,后续再由平台向未按流程作业的品牌或经纪人追偿。这种“既兜底又追责”的设计,既保障了消费者权益,也倒逼服务者严格执行标准。

推行标准化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交易不成,佣金全退”的承诺曾引发经纪人争议——前期数月的努力可能因对方原因付诸东流,看似“不公平”。但数据给出了答案:获得佣金退还的客户中,67%会再次选择同一经纪人,甚至转化为长期信任的朋友。贝壳经纪事业线COO李峰岩对此深有体会,这位伴随链家与贝壳成长25年的“老兵”坦言,服务承诺是“难而正确的事”:“前期必然要经历痛苦的投入期,但熬过去就能看到微笑曲线——消费者的信任最终会转化为行业的良性循环。”

如今,贝壳的服务承诺正在分层次推进:“真实房源,假一赔百元”“物业欠费,损失垫付”等3项承诺已实现全国覆盖,“房款安全兜底”“漏水损失补偿”等则在部分城市试点后逐步推广。这种“先找最大公约数,再逐城完善”的策略,既避免了对合作品牌的“一刀切”压力,也让标准化落地更具可行性。正如贝壳首席品质官葛静所说:“让消费者获得赔偿不是目的,我们真正的目标,是通过风险推演和流程堵漏,让风险根本不发生。”

从链家的“单点突破”到贝壳的“全平台升级”,房产经纪行业的服务标准正在被重新定义。未来十年,当链家式保障成为全行业的标配,消费者面对房产交易时,将不再被虚假信息困扰,不必为房款安全焦虑,这不仅是贝壳的终极目标,更是中国房产交易走向成熟与规范的必然方向。毕竟,对于动辄数百万的房产交易而言,“安心”才是最核心的竞争力。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