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股书失效在即,300亿储能黑马财务迷局
成立仅六年的储能黑马海辰储能,在奔赴港股IPO的关键节点陷入多重漩涡。
由华泰国际、中信证券等保荐的这份上市申请,将于9月25日面临申报失效考验。
而此前,该公司2022-2024年间贸易应收款项激增37倍、依赖政府补助实现扭亏、研发投入占比远低同行等问题,也引发市场得强烈关注。
低研发却专利高产,技术路径能不能说清楚?
据招股书,在研发投入方面,海辰储能2024年研发费用率仅4.1%,在全球前六大储能企业中处于末位,与行业龙头宁德时代(5.14%)、比亚迪(6.85%)和亿纬锂能(5.6%)形成鲜明对比。
与行业龙头宁德时代当年投入186亿元研发相比,海辰储能2024年仅投入5.3亿元。在技术密集型的储能行业,这种投入差距将直接影响产品性能、成本控制和市场份额。
而且,海辰储能研发投入规模甚至不及管理费用,2022年—2024年管理费用累计21.5亿元,研发投入累计仅12.1亿元。对于一家宣称以创新基因引领行业发展的公司来说,显得有些不符合常理。
尽管研发投入规模不及管理费用,海辰却声称在全球申请,超4400件专利。这种"低研发高专利"现象引发行业质疑。
2025年6月,宁德时代以"不正当竞争"起诉海辰储能及其核心人员,涉多名来自宁德时代的前员工,索赔约1.5亿元。7月,前高管冯登科因涉嫌侵犯商业秘密,被福建宁德警方采取强制措施。
尽管9月15日冯登科妻子公开喊冤,但法律界人士指出,其主张缺乏证据支撑。
值得关注的是,涉事专利原归属方深圳市海鸿新能源(2019年成立)曾于2022年将多项专利转让予海辰储能,其后迅速注销,这一迷惑操作尚未得海辰储能的公开解释。
脱离补贴和低价竞争后,能否盈利?
为了实现坐稳全球出口第三的位置,海辰储能不断刷新低价记录,几乎把价格卷到了极致。
8月中旬,海辰储能拿下了沙特电力公司价值26亿元的项目。令行业震惊的是,海辰为了拿到项目的报价仅73-75美元/KWh,逼近国内成本价,更是远低于欧美均价。
这一价格策略引发行业震动,业内人士开始担忧中国储能产品出口价格体系将受冲击。投资人侯兵的公众号发布《谁在割储能的韭菜》,直言“毕竟在行业有利可图之下,低价竞争相当于在破坏全行业盈利格局。作为即将冲刺港股上市的海辰储能,为何要搞低价竞争?”
海辰储能的低价竞争并非首次。2022-2024年,其储能电池均价从0.8元/Wh暴跌至0.3元/Wh,降幅达62.5%。2024年,该公司国内市场毛利率低至8.1%,远低于宁德时代(22.94%)、亿纬锂能(16.19%)等同行。
财务数据显示,海辰储能2024年实现扭亏为盈,净利润2.88亿元。但细究发现,这其中包含4.14亿元政府补助,若剔除补贴,主业实际仍处亏损状态。
市场和投资人现在对于这家公司最迫切想知道的就是:
脱离低价后能否增长?
脱离补贴后能否盈利?
高杠杆叠加现金流危机,公司未来该如何破局?
除去外部因素,令投资人担忧的还有应收账款风险。
公司贸易应收款项从2022年的2.2亿元飙升至2024年的83.2亿元,两年增长37倍,占营收比例高达69.5%。同期计提的信贷亏损拨备达6.61亿元。
截至24年底,海辰储能银行及其他借款余额高达99.8亿元,资产负债率73.1%,流动比率1.29,低于行业1.5的警戒线。
公司财务成本从2022年的6473万元增至2024年的3.36亿元,相当于年营收的2.6%。尽管账上现金及等价物为42.9亿元,但受限银行存款急升至23.2亿元,占54%,可动用资金远低于报表数字。
2024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仅1.1亿元,较2023年的17.46亿元暴跌93.7%。
招股书称,海辰储能通常向合资格客户提供1至6个月的信用期,但实际回收期远超该范围,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2022年的不到30天延长到2024年的近200天,回款时间大幅增加。
针对招股书里难以自洽的数据,有业内人士分析“导致海辰应收账款激增的原因可能是其为了抢占市场份额,采取了过于激进的信用政策。”
相反,海辰储能在2024年贸易应付款项、应付票据及其他应付款项为98.3亿元,较2023年的45亿元翻倍,显示公司在加大对上游的账期占用。
IPO前景与行业警示
海辰储能计划2026年产能超100GWh,但其现有产能利用率已大幅下滑。厦门基地产能利用率从2022年的99%降至2024年的72.1%,重庆基地从2024年上半年的88.4%跌至全年的73.3%。
在产能利用率不足75%的情况下,公司仍计划大规模扩张产能,这种逆势投资策略面临较大市场风险。
中国证监会国际司已对海辰储能出具补充材料要求,请公司就境外子公司涉及的境外投资、外汇登记等监管程序具体履行情况作出说明,显示监管机构对其境外业务合规性高度关注。
行业分析师警告,海辰储能的激进策略可能引发多重风险:若海外贸易环境生变,其高度依赖的北美市场(前五大客户中第一和第四大客户均为美国公司,合计贡献营收29.7亿元,占比约23%)将首当其冲;若应收账款出现坏账,现金流危机一触即发;若商业秘密诉讼败诉,不仅面临巨额赔偿,更可能影响技术路线合法性。
海辰储能的IPO申请将于9月25日面临失效考验。这家明星独角兽的资本之路,正迎来最关键的十字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