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K证,两个不同的角度

其实最近美国把H-1B签证费涨到了10万美元,引起世界上很多人恐慌,这个时候大家有人发现,中国推出来K证,大大放宽了外国高学历人才进入中国的门槛。

这个K证除了国外觉得中国在和美国抢夺人才,在中国国内引起了广泛的担忧,现在中国年轻人找工作并不容易,大量引进所谓国外人才,对中国人口结构、社会稳定、年轻人的成长机会,都会是冲突。

说实话,我社交平台发言,有人来希望我就某个问题说说自己的看法,这是最多的一次,以前有些社会热点问题,也有人希望我说说,但是绝没有这么多。应该这是也是社会大众很焦虑的一件事。

我也花了些时间做了认真的研究,觉得有两个角度可以讨论。

1.中国发展不能寄希望外来人才

大幅度放宽对海外人才的限制,应该基于这样的一个思路,就是吸引海外优秀人才到中国,极大提升中国科技水平,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

有一种说法,中国是在14亿人中选择选择优秀人才,而美国是在70亿人选择优秀才人。所以美国有更多的人才,能更好发展。这样的一个思路下,打开国门,吸引更多的人才似乎就是一个挺正确的思路,而且这样还能和美国争夺优秀人才,这样可以促进中国发展。

其实认真做一个分析,这样的一个貌似很对的思路,存在很大的问题。什么是人才,不是智商高,能考上好的理工科专业就是人才,尽管这也很重要,一个人要真正能成为人才,还需要在文化、思维诸多方面和这个社会融合,真正成为其中一部分,这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成为人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有大量的最顶级高校的毕业生去了美国,现在这些人渐渐老了,他们在美国都成了人才,支撑了美国发展吗?事实上他们中间成功者,比同样情况留在中国的要少很多,就是丘成桐这样,也得回中国来挣钱,如果留在美国,就是一个退休的老头。

相反很多当时没有考上好学校,一直在中国发展的,在中国也做出了很大的事业,今天中国高科技突飞猛进,无论是战斗机、太空武器、激光武器、高铁、特高压、新能源、还是电子信息产业,这些领域核心人员都是中国本土的自己人,华为的核心高管没有一个是从海外回来的,无人机、智能汽车、大模型、机器人、短视频等众多领域,从创业者到核心技术人员,从国外回来也不多,80、90年代这批创业者,基本上都是中国本土培养的。

所有一切说明一个问题,除了基本智商,对本土文化的了解,得到本土文化的滋养,这才能成为人才。智商高,上了顶级大学,未必是真正的人才,不是人不行,而是没有根。

美国近几十年,科技领域大量用世界各地人才,比如印度、中国,事实证明美国的科技水平是不断下降的,并不是用这些人才,提升了美国的科技水平。

2.一个签证不必过于担忧

今天K证大家非常担忧,我看也没有必要,表达了观点,社会上有一种共识,对于决策者就会有影响。有这样的签证,并不意味了必须签,就大规模开放了,要签证还有相当多的条件限制,签不签,也要受到政策影响。至于拿到了签证到了中国,能不能找到工作,自己很好发展,这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换一个角度,中国要发展,也要有一定程度上的国际化,毕竟有一批人到中国发展,对中国了解,这对中国产品走向世界也有作用,我们不能完全关起门,只自己生产产品卖给国外,中国不让他们来,这样也会限制我们的发展。

有了K证,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了限制,提高了效率,这个过程只要执行部门在执行上不是那么松,我看也没有那么严重。不会出现一个K证,就是国门洞开,大量外国人涌进中国,影响就业,影响经济发展。

总结一下,我不认为中国发展必须要大量引进海外人才,美国的路并不意味了就是中国的路,而且美国这条路看起来效果也并不好。所以中国大量引进海外人才不应该是我们的大方向。至于K证,因为还有执行问题,只要有关部门在执行上严格一些,也未必那么严重,我们表达自己看法就可以,现在不必过于焦虑。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