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舰一鸣惊人,超越美国“福特”号,“战略铁拳”藏不住了
作者 | 科罗廖夫
来源 | 炮口风暴
人民海军正式公布我国首艘弹射型超级航母“福建”舰搭载电磁弹射起飞的空警-600预警机、歼-35 隐身舰载机、歼-15T重型多用途舰载机的消息,这一消息迅速点燃了国人的自豪。作为全球少数具备弹射型航母建造能力的国家,中国在航母领域的突破,不仅是装备技术的跨越,更折射出我国远洋作战能力的全新格局。
从已公开的信息来看,“福建”舰的舰载机配置已初显规模。除了空警-600预警机、歼-35 隐身舰载机、歼-15T重型多用途舰载机,还有歼-15DT电子战机,攻击-21舰载无人战斗机,直-18反潜直升机,直-9F搜救直升机,无人舰载直升机等机型。
歼-35作为我国第五代隐身舰载战斗机,其编号引发广泛关注,其中编号350006的机型曾参与九三大阅兵,结合此前陆地测试时的机型编号推测,目前歼-35的生产数量至少已达12架。按照当前的生产进度,预计到年底或明年初将突破20架,甚至有望满足“福建”舰的满编需求。
第五代隐身舰载机的批量列装,将大幅提升航母编队的空中突防与制空能力,这一发展速度就连西方都倍感意外,他们始终难以理解中国在尖端装备领域为何能实现如此快速的突破,现在还“懵圈”中。
预警机作为航母编队的“空中指挥中枢”,其配置同样关键。央视纪录片曾曝光福建舰甲板上停放着3架空警-600 预警机,机号分别为7103、7104和7106。从航母作战的实际需求来看,要实现24小时不间断的对空对海侦察与指挥,福建舰至少需要配备4架该型预警机,若能达到5架则可形成更完善的持续预警体系。空警-600的加入,能让航母舰队在复杂战场环境下快速处理来袭威胁,精准指挥多兵种协同行动,正是这款装备的列装,标志着我国超级航母完备作战体系的初步成型。
当福建舰的战力基础逐渐清晰,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中国航母的战略定位。此前不少专家将航母的作用解读为推动海军从“近海防御”向“远海防卫”转型,捍卫国家主权与海洋权益,总之万变不离“防御”二字。
但从大国海军的发展逻辑来看,这一认知仍需拓展。航母的总体设计,本质上是为了应对关乎国运的海上决战。对于一个世界顶尖的大国来说,海军必然是一支决战力量,一次大规模的海空战役,就够能决定数十年乃至百年的国运。历史上,忽视海权的国家往往付出沉重代价,这一教训对中国而言尤为深刻,也正是基于此,我国才坚定推进航母舰队的建设,我们需要发展强大的航母舰队。
不过在和平年代,航母的价值更多体现在日常战略部署中。一方面,航母具备强大的远洋进攻作战能力,可实施跨洲际的远程威慑,这种威慑力甚至超过战略核潜艇,能在国际外交中发挥关键的“威慑杠杆”作用,也就是“外交大棒”。另一方面,面对威胁我国海外利益与贸易航路的势力,航母可凭借高机动性调动力量,打乱对手防御部署,增加其防御成本,有效打击那些试图挑战我国利益的“宵小势力”。
若将国家比作一个大型“发展主体”,战略导弹核潜艇更像是“安全屏障”,用于抵御外部极端风险、守护国家生存底线。而航母则是“发展引擎”,不仅能保卫既有的国家利益,更能主动为国家拓展利益空间。也就是说,如果国家是一个公司,那么战略导弹核潜艇是为了避免破产的,而航空母舰就是为了创造利润的。
建设一支具备强大远洋能力的海军,可以让国际航行秩序在规则框架下运行,并非恃强凌弱,而是一个负责任大国保障自身发展、维护全球海洋稳定的必然选择。
从近代海权意识的觉醒,到如今“福建”舰作战体系的逐步完善,中国海军的每一步发展都在回应时代的需求。福建舰完成电磁弹射舰载机,不仅是一款装备、一艘航母的突破,更是中国从“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迈进的重要标志。未来,随着航母舰队的不断壮大,中国将以更坚定的姿态守护海外利益,为全球海洋秩序的稳定贡献更多力量,这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大国的担当。
因此,我们必须要建设一支能让各国舰船规规矩矩航行的强大海军力量,不服我打你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