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级艾草产业,皖北有机会
今年4月,无锡举办的国际灸法大会上,在加拿大开艾灸馆的演员王祖贤说“一定要把艾灸在一个水平上发扬光大”,瞬间冲上热搜榜。
王祖贤国际灸法大会上发表讲话
图片来源/国际灸法大会公众号
“中式养生”的话题频频登上各平台热搜榜,在小红书上,“艾灸”话题下已有10万多篇笔记,艾草枕、艾灸、足浴包等成了年轻人的爱用好物。
天猫健康数据显示,小部位艾灸成为今夏养生流行单品,95后艾灸消费同比增长62%。
本是流行于中老年群体的艾灸和衍生出的艾草产业,已然成为千亿级的大生意。
在中国的艾草产业版图中,皖北地区有机会。
当田间地头随处可见的艾草,从一味中药材蜕变为融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于一身的“明星爆品”,它就已经在大健康产业中扮演了新的角色。
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艾草行业发展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5-2032年)》显示,2024年中国艾草行业市场规模为1028.46亿元,同比增长了27.36%。
近5年国内艾草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已成为千亿级市场规模
小艾草,大生意。
在整个艾草行业中,产值占比较大的是艾灸服务、培训及其他,2020-2024年,这部分的规模从495.70亿元增长至914.20亿元。
另一部分增长迅速的则是艾制品,2020-2024年国内艾制品市场规模从58.84亿元增长至114.26亿元。
全国艾草产业版图中,各地有不同的路径和特点。
河南南阳上世纪90年代末最早进入艾草行业,如今成了全国最大的艾草收购集散地和艾产品生产基地,2023年产业综合产值超150亿元。
湖北蕲春2012年开始鼓励农户种植艾草,种植规模起来后开始转向艾草加工,电商和艾灸服务。
蕲春主推“蕲艾”的品质药效,区域品牌(地理标志)的品牌价值超130亿元,2023年综合产值128亿元。
蕲艾艾灸 图片来源/湖北日报
其他地区也在艾草种植和加工方面各有侧重。
全国光伏发电量第一的山东,宣传“光伏+艾草”种植模式;河南安阳以“四大名艾”和扁鹊文化结合打造品牌;甘肃平凉发掘皇甫谧中医养生文化资源借以发展艾草产业……
我们再来看皖北地区的情况。
皖北一般是指安徽省北部,地处黄淮平原的蚌埠、宿州、淮北、阜阳、淮南和亳州这6个城市。
这片区域是安徽地势最平坦的地区,也是艾草连片种植的主要地区。
皖北地区,是安徽地势最平坦,人口最集中的地区
适宜艾草规模化种植 图片来源/地道风物
据不完全统计,在皖北6城中,淮北的艾草种植面积约11000多亩,亳州有近万亩的种植规模,阜阳有5000多亩。
其中,蚌埠的种植面积最大。
仅蚌埠怀远县规模较大的两家企业,自有种植基地加上农户+合作社合作种植的数量,就有3.2万亩。
业内人士估算,整个蚌埠市艾草种植面积估计约有4.5万-5万亩,是全国少见的艾草连片种植区。
如果再加上广义上属于皖北地区的明光市约5万亩的艾草播种面积(据《中安在线》2024年报道数据),整个皖北地区的艾草种植规模,大概在10万亩以上。
种植规模大且连片,让皖北成了国内艾草原料的主要产区之一。
皖北地区,发展艾草产业有什么优势?
首先,地理条件得天独厚。
皖北地区四季分明,与适宜出产优质艾草的蕲春、南阳纬度接近,符合艾草生长需求,且自古以来就有种植艾草的传统。
湖北蕲春、河南南阳已经发展出了成熟的艾草产业
安徽蚌埠当前优势在艾草种植 制图/正解局
相比南阳、蕲春山区较多,皖北地区多为平原,播种、采收人工成本与运输损耗较低,且河坝沟渠与林下土地资源较多,这些闲置土地被有效利用,为当地规模化种植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艾草产业“规模化降本”的未来竞争中,皖北的平原优势将成为关键抓手。
怀远县艾草加工企业的艾草种植基地
平坦的地势有利于机械化作业 摄影/正解局
其次,交通区位优势为艾草产业打通“产销链路”。
作为承接南北的交通要道,皖北的交通相当便利。
蚌埠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高铁1小时到南京、2小时到上海,蚌埠港到宁波港货运仅需18小时,再加上即将通航的皖北国际机场,未来将进一步打通空中物流通道。
这种“高铁+港口+机场”的立体交通网络,不仅能降低艾草产业的物流成本,更能带动电商、仓储等配套第三产业发展,为艾草产品的全国分销乃至出口提供便利。
蚌埠交通大通道规划示意图 制图/正解局
近日,正解局来到蚌埠怀远县,实地走访艾草加工企业,更深入地了解当地艾草产业的情况。
其中一家企业负责人介绍,目前自有种植基地以及农户+合作社形式的艾草种植面积总计约为2万亩,收购艾草原料的渠道基本涵盖包括宿州、淮北、明光等地的整个皖北地区。
该企业每年初级加工的艾草在3万吨左右,多数是供应给蕲春、南阳的艾制品深加工企业。总量不低,但附加值不高。
另一家位于怀远包集镇的艾草加工企业情况也类似,厂年加工量1.5万多吨,大部分为利润较低的初加工产品。
蚌埠怀远,机器正将艾草加工成艾绒 摄影/正解局
通过这两家在蚌埠市区域内规模较大、加工能力较强的企业,可以勾勒出当地艾草产业目前大致的特点:
·种植面积,特别是连片种植规模较大。
·加工企业较少,行业规模小且缺乏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
·艾草产业中附加值最高的三产几乎空白,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蚌埠的艾草行业从业者向正解局坦言,尽管蚌埠乃至整个皖北的艾草种植面积已形成规模优势,但本地真正深耕艾草产业的企业数量却相对有限。
一方面,皖北艾草产业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闭环。
从艾草种植、初加工(晾晒、仓储)到深加工(精油提取、艾灸产品研发),再到市场销售、品牌服务,各环节缺乏有效联动,难以形成“种植端-加工端-消费端”的协同生态。
蚌埠怀远,工人们在装艾草足浴包 摄影/正解局
这直接导致企业找不到清晰的角色定位——既难在细分环节建立竞争力,也无法依托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实现规模扩张与收益增长,最终制约了企业入局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皖北艾草产业存在“缺名牌、少名企”的明显劣势。
品牌层面,湖北“蕲艾”品牌价值已达142.58亿元,河南“南阳艾”更是以533.92亿元的品牌价值稳居行业第一。
皖北地区尚未培育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公共品牌,仅滁州明光市的“明光艾草”在今年刚获得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品牌知名度与市场认可度仍处于起步阶段。
企业层面,湖北李时珍医药集团作为艾草领域龙头,工业产值突破50亿元;即便以OEM代工为主的河南南阳仙草药业,2023年企业产值也超过3亿元。
反观皖北,目前尚无一家艾草企业的产值突破亿元,缺乏能带动产业升级的领头羊。
从长远来看,发展艾草产业,皖北亟需补短板。
其中,产业基础扎实、优势明显的蚌埠,有机会率先破局。
供给端,规划引领,完善产业链。
作为皖北较早开始规模种植、也是规模最大的区域,蚌埠的艾草产业一直以来都是在“自发生长”。
最初多为区县、乡镇为利用闲置土地、发展“边角经济”而推广种植,逐步形成现有规模。
皖北地区的加工企业扎堆生产艾绒、艾条等低附加值的产品,初加工的产品大部分又流向蕲春、南阳、广东等地,“摇身一变”身价倍增。
今年早些时候,安徽阜阳一家企业的自发热艾草腰贴,通过明星直播带货,创下了单场直播销量900多万元的成绩,但稍显遗憾的是它的制造商来自河南南阳。
近日在抖音平台
安徽阜阳一家企业的艾草产品单场直播卖出了900多万
这表明,皖北艾草产业核心痛点是:虽坐拥原料优势和市场需求,却缺乏具备研发和深加工能力的企业。
在种植已实现规模的当下,若不能就地消化产能、延伸产业链、推动产业升级,将非常可惜。
需求端,发挥优势,开拓消费市场。
艾草产品真正的需求在消费终端,即C端。
艾草产业已经从过去的保健产品市场细分项,转变为涵盖养生、家居、日化等众多产品,拥有更多高新技术含量的新市场,且消费群体日趋年轻化。
艾草枕 摄影/正解局
抖音平台的数据显示,蕲春某企业的产品,仅在9月1号-16号的销售额达到了5000多万元,南阳一家企业同期的销量也有1000多万元。
这些数据反映了产品力的重要性,也折射出用好电商平台,抓住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市场的需求,未来市场边界的拓展将更有想象空间。
市商务局的相关人士也表示,艾草产品在电商领域已经被证明过是热销产品,从“直播电商+产业带”的角度来看,可以让直播电商这个最活跃的市场主体注册品牌,反向定制参与到区域产业带的建设中来。
打好电商这张牌,“蚌埠造”艾草产品有望突破地域限制,触达更多消费者。
艾草虽小,却能撑起大产业。
艾草 摄影/正解局
对于皖北而言,艾草产业不仅是乡村振兴的“富民产业”,更是区域经济转型的“特色抓手”。
唯有打通堵点、融合链条、做响品牌,才能让艾草真正成为富民产业、振兴引擎。
皖北艾草产业,需要一次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