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能调料“中国威胁论”
出处 | 有理儿有面
2025年9月26日,自民党总裁候选人小泉进次郎承认竞选团队操纵“刷好评”但拒绝退选。
这折射出日本选举政治中“流量至上”和“民粹操作”的畸形生态,而这场闹剧背后,还暴露出“中国威胁论”正悄然渗入日本政治圈。
从石破茂内阁在关税谈判受挫后高调渲染“中国军事威胁”,到右翼学者石平以“归化身份”兜售反华言论,再到地方政客捏造“中国人欺凌奈良鹿”的谣言博取选票,这论调早已成为日本政客转移矛盾、收割民意的“万能调料”。
“中国威胁论”的工具化,本质上是日本政治投机化的缩影。它或许能在短期制造民粹声势,但是以牺牲理性外交与国内改革为代价。
这一逻辑,在此次2025年的自民党总裁选举中展现得更为淋漓尽致。
选举舞台:全员“谈中”成标配
2025年的自民党总裁选举竞争白热化,受“黑金”丑闻余波与内阁支持率跌至历史新低的双重影响,自民党公信力岌岌可危。5名候选人:小泉进次郎、高市早苗、小林鹰之、林芳正、茂木敏充悉数登场。
在9月24日的首场辩论会上,中国被提及次数远超物价、经济等民生议题,“谈中即政治正确”的氛围再度浮现。
这场集体“谈中”中,小林鹰之直接指控“中国在东海、南海单方面改变现状并实施经济施压”,还提及多起日本人因间谍嫌疑在华被拘事件,渲染强烈危机感。
茂木敏充则明确表示“中国是美国最大挑战”,强调日本需与美国统一步调抗衡中国。
林芳正提到,日本正制定将中国视为“最大战略性挑战”的国家安全保障战略。
小泉进次郎以中俄朝三国领导人北京聚首为由,称日本正面临二战以来最严峻的安全环境。
高市早苗则主张深化日美韩、日美菲合作,应对所谓威胁,并承诺推动反间谍法立法。
5名候选人虽在具体政策上存在分歧,却在炒作“中国威胁”上达成了惊人共识,仿佛不谈中国便无法彰显对日本“国家安全”的重视。
历史溯源:炒作“套路”进化史
将“中国威胁论”用作选举工具,并非新鲜事,而是日本政坛延续三十余年的“祖传套路”。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这一论调在选举周期反复出现,且不断变换包装,成为推动日本防卫政策突破的隐形推手。
上世纪90年代,中国综合实力稳步提升,日本政客首次将“中国军事现代化”曲解为“地区威胁”。在此舆论铺垫下,日本逐步突破“和平宪法”,增加防卫预算,为后续政策转向埋下伏笔。
进入21世纪,“中国威胁论”与防卫政策突破联动更紧密。
2012年自民党总裁选举,安倍晋三以“应对中国钓鱼岛动向”当选,随后推动解禁集体自卫权、修改安保法案等一系列突破,每一步都以“中国威胁”为依据,形成“炒作—突破—再炒作”的固定循环。
近年选举炒作更趋“全方位”,从以往侧重军事,延伸至经济、信息安全等领域。将中日正常交流污名化为“间谍活动”,持续炒作“中国技术威胁论”。
这一套路精准利用日本社会心态,将国内问题归咎“外部威胁”,转移民众对经济停滞、少子老龄化等问题的不满。“中国威胁论”就像万能麻醉药,既麻痹日本国内民众对内政失误的感知,又为日本的外交安保“保驾护航”。
现实图谋:扩军与政治投机的算计
此次选举中对“中国威胁论”的密集炒作,表面是为争夺选票,实则服务于日本政坛由来已久的两大深层图谋:一是借外部威胁之名推动军事松绑,二是依附美国战略谋取地区霸权。这两种图谋在选举话语中交织显现,构成了日本对华政策的底层逻辑。
在军事松绑层面,“中国威胁论”成为突破“和平宪法”的最佳借口。二战后形成的“专守防卫”原则,本是日本和平发展的法律基石,但近年来日本不断通过渲染外部威胁动摇这一原则。2023年,日本发布新版《国家安全保障战略》,首次明确提出拥有“对敌基地攻击能力”,而这一突破的核心依据便是“应对中国军事活动”。
此次选举中,候选人更是纷纷加码防卫政策。日本大肆炒作“中国威胁论”,本质上是“贼喊捉贼”,其真实目的是为自身扩军备武、颠覆战后国际秩序寻找借口。
在地区战略层面,炒作“中国威胁”是日本依附美国、谋求私利的政治投机之举。随着美国推行“印太战略”,日本主动将自身定位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前沿指挥部”,意图通过配合美国遏制中国换取战略利益。
舆论操弄:虚构威胁的双刃剑
“中国威胁论”虽能为日本政客短期制造舆论声势,却是柄伤人伤己的双刃剑。
首先它持续加深日本社会对中国的刻板印象与敌意,不断压缩理性对华政策空间。长期被恐惧情绪裹挟的民意,会反向迫使政府在对华政策上愈发激进,最终形成“政客操弄—民众接受—政策加码”的恶性循环。
其次过度聚焦虚构的外部威胁,严重削弱公众对日本真正国内挑战的关注。
经济衰退、财政赤字、社会老龄化等问题,才是制约日本发展的核心掣肘。
但在“中国威胁论”的烟幕弹下,这些亟待解决的内政问题被掩盖甚至搁置,导致政客虽赢得一时选票,却让日本错失自我修复的关键窗口。
更严重的是,这种舆论操弄会持续恶化中日关系,人为制造地区紧张氛围。邻国间的不信任被刻意放大,地区合作空间不断被挤压,日本“借外谋利”的算计最终可能反噬自身,使其陷入外交与发展的双重被动。
跳出套路才能行稳致远
无论谁出任自民党总裁,只要“中国威胁论”的选举套路不改变,日本政坛就难以摆脱投机取巧的治理困境。
“中国威胁论”这剂“万能调料”,或许能为政客赢得一时的选票,却解决不了日本面临的根本问题。经济增长乏力、少子老龄化加剧、社会活力不足,这些国内挑战从来不是炒作外部威胁就能化解。
对于日本而言,跳出“威胁炒作”的套路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正如中国外交部所言,中日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作为一衣带水的邻国,中日在经贸、环保、应对非传统安全等领域有着广泛共同利益,这些利益远非虚构的“威胁”所能比拟。
历史早已给出教训,对抗没有赢家,合作才能共赢。
日本政坛若能真正放下“中国威胁论”的执念,以史为鉴、正视现实,恪守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的原则共识,与中方相向而行,才能推动两国关系回到正确轨道。否则,沉迷于“碰瓷中国”的选举游戏,不仅会消耗日本自身的发展潜力,更可能给地区和平稳定带来难以承受的后果。
谎言或许能操弄一时的舆论,但无法改变历史与地理的事实。中日如何共处,是摆在日本政客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