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断伊珠丽之流伸进澳门特区的「黑手」

  九月二十六日,外交部驻港特派员公署网站发布一则动态,九月二十三日崔建春特派员接受伊珠丽的到任拜会,并在会面中「敦促美方取消对港制裁,要求伊珠丽总领事以符合外交官身份的方式在港履职,不得干涉香港事务和中国内政,为中美关系、港美关系发展和香港繁荣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用。」

  崔建春特派员的警诫,有的是属于美国政府的政府行为,如「对港制裁」;有的是伊珠丽的「个人行为」,但也是代表美国政府所为,有因而也是政府行为。而具体的「动作」,是其在分别于九月十九日及二十二日,在美国总领事馆内举办了两场到任酒会,「反中乱港」分子陈方安生和刘慧卿是受邀人士。已经「蛰伏」了几年的「尺蠖」,在得到其美国主子「送暖」后,又「苏醒复活」了起来,得意洋洋地在酒会上「满场飞」,表现得十分活跃。

  众所周知,陈方安生与黎智英、李柱铭、何俊仁等四人,过去多年来一直从事祸害香港,危害国家安全的恶劣行为,因而被称为「祸港四人帮」。实际上,陈方安生曾多次到海外唱衰香港,抹黑国家,更勾结外国势力。早在二零一三年,她就与窜至英国的陈文敏等人成立所谓「香港二零二零」政治组织,担任召集人。二零一四年四月,她与「祸港四人帮」之一的李柱铭一同前往美国,与时任美国副总统拜登、副国务卿伯恩斯及众议院领袖佩洛西会面;二零一七年一月,又窜到美国出席特朗普首届总统任期就职典礼,会见大批美国政要,密谋祸港。陈方安生在「修例风波」中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二零一九年三月,她在华盛顿国会山庄受美国前驻港领事郭明瀚授意,就香港特区政府提出的「逃犯条例」修订事宜,向美国政界「大告洋状」。二零二零年六月底,在《香港国安法》生效前夕,她突然宣布「不再参与公民及政治工作」。但在她的「旧老细」伊珠丽重返香港后,又迫不及待地跳了出来,再次自愿充当美国政治势力破坏香港的棋子。

  至于刘慧卿,不但是在香港事务上坚持「反中乱港」立场,并亲身参与各种「乱港」活动,因而被讥称为「瞓街卿」,而且还支持「台独」,二零零三年八月在台湾出席一个由李登辉出资成立的群策会举办,并由陈水扁主持开幕的研讨会时,不讳言她支持「台湾独立」。即使在《香港国安法》生效之后,她仍然在以各种方式进行「软对抗」,不仅在背后鼓励、支持、协助极少数「反中乱港」分子继续留港「软对抗」,频繁地探望狱中的「战友」,提供精神上的支持,以求延续「反中乱港」的力量,她自己也粉墨登场,透过网络社交媒体,以「论政」为包装,释放大量误导公众的错误言论。

  伊珠丽刚到香港履新,就立即「召唤」陈方安生、刘慧卿这两名「棋子」,这是违反《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中有关「在不妨碍领事特权与豁免之情形下,凡享有此项特权与豁免之人员均负有尊重接受国法律规章之义务。此等人员并负有不干涉该国内政之义务。」的规定的。在伊珠丽刚到香港履新时,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表示就强调指出,「我们希望美国新任驻港总领事恪守有关国际公约,恪守不干涉内政原则,尊重中国主权和特区法制,为促进美国同香港特区交流合作和中美关系健康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但伊珠丽仍然以「间接召见」陈方安生、刘慧卿的方式,干涉中国的内政和香港的事务,显见其恶劣本性不改。在崔建春特派员当面向其发出必须「以符合外交官身份的方式在港履职,不得干涉香港事务和中国内政」的警诫之后,倘其继续向违反国际公约的邪路滑下去,中国政府有权按照《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宣布其为「不受欢迎之人员」。

  伊珠丽从一脚踏进美国国务院的那一天起,就是「职业颠覆专家」。她的「第一份工」是在国务院民主、人权及劳工事务局工作。而美国国务院每年发布的《各国人权报告》,就是在国务院多个有关的局和办公室参与了报告撰写后,由民主、人权和劳工事务局进行最终统稿。而民主、人权及劳工事务局的另一个更重要的任务,就是联络及统筹世界各地的非政府组织,进行颠覆当地合法政府的勾当。因此,伊珠丽的职业轨迹,就是长期以来充当「颜色革命推手」的角色,在沙特、黎巴嫩、伊拉克等地「活动」不断,备受质疑。

  二零一七年,伊珠丽调到美国驻香港总领事馆担任「政治领事」,就一直与「反中乱港」势力保持密切联系。二零一九年八月,她被香港媒体揭发,在金钟一间酒店与「反中乱港」分子黄之锋、罗冠聪、张昆阳等人见面。这场会面之后,香港「修例风波」全面失控,黑色暴乱愈演愈烈,伊珠丽在当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发挥了什么作用,公众早有判断。因此,伊珠丽此次重来香港,显然是要「重温旧梦」,继续与「反中乱港」人士联络,并伺机「指导」他们进行「软对抗」。

  对此,我们必须提高警觉,警惕伊珠丽将其「颜色革命」的「黑手」伸进澳门,一旦发现其「伸手」,就坚决斩断。因为美国驻香港总领事馆的领区包括澳门,其领务活动也包括澳门,伊珠丽可能会利用其合法权利,也「照版煮碗」地向澳门的「反中乱澳」分子「送暖」,并鼓励他们进行「软对抗」活动。

  其实,伊珠丽的前任就已经充当着这样的角色。曾被陈水扁颁赠大绶景星勋章的杨苏棣,在担任美国驻吉尔吉斯大使时,就指导当地的非政府组织人员进行名为「郁金香革命」的颜色革命。他后来在担任美国驻香港总领事期间,到处趴趴走煽风点火,香港特区就成了多事之都。「五区公投,全民起义」等花招层出不穷,后来又酝酿「占领中环」,许多行动都等有「颜色革命」的影子。杨苏棣也曾试图将其在吉尔吉斯的「经验」推广到澳门,他每逢来澳门时,就一头扎到几个反对派知名人物中。当他们反复说,他们心目中的最佳行政长官人选是何超明时,杨苏棣为一睹何超明的「风彩」,专门约见何超明。而何超明以为「鸿鹄将至」,忘乎所以,忘记了自己是中央政府任命的司法官,在对外事务上受到一定的规矩束限,却在事前未向外交部驻澳门特派员公署请示,事后又未向外交部驻澳门特派员公署报告的情况下,与其会面,违反外事纪律。

  而周庭希在处理在「民间公投」活动中搜集到的个人资料时,为了逃避《个人数据保护法》的惩罚,将这些资料带到香港他所说的「绝对安全的地方」销毁。联想到在《香港国安法》颁布前夕,美国驻港澳总领事馆连忙出售豪宅,实质上是美国中央情报局香港站的「窦口」,周庭希可能就是在这些「绝对安全的地方」,以「CIA」的设备处理相关数据。实际上,二零一三年「棱镜计划」被公开,美前情报人员斯诺登在香港与《卫报》记者对话时主动提及,美国中央情报局在香港设有行动基地,就在美驻港总领事馆之内。

  因此,不能因为澳门特区已经为维护国家安全立法及设立执法的机构,就以为「万事大吉」。仍然要以千倍的警觉,万倍的动力,防范及反制伊珠丽之流可能会进行的「勾连策反」行径。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