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上“减速带”的微众银行,再被曝暴力催收

作者 | 郝文
编辑 | 趣解商业资讯组
近日,据媒体报道,一网友反映,今年4月她在微粒贷借款1.2万元,因6月资金周转不灵暂停还款,期间已向客服表达还款意愿,却在9月遭遇178开头私人号码的电话、短信“轰炸”,对方还连环骚扰其公司管理层以及公司合作厂商。不堪其扰后该网友被迫辞去干满一年的工作。在还清微粒贷的欠款后,骚扰电话也就停止了,尽管对方始终未透露所属公司,她仍怀疑该催收人员与微粒贷有关,并表示将投诉微粒贷暴力催收。
就此事,媒体通过微信搜索这两个手机号码发现,其中132的号码是一名名为“贷后管理刘*”的微信号。在添加后,此人坦称自己是微粒贷的工作人员。他表示,逾期后微粒贷客服会先致电欠款人,用户可以进行谈判要求分多期还款。如协商无果,微粒贷方面则会找委托公司,由委托公司负责用户的催收还款,会以致电用户的家庭联系人及工作单位领导等方式进行催收。当问及可否不致电家里人和单位领导时,该工作人员表示一般不可能。
9月15日,媒体联系到微粒贷官方客服,并将132、178的电话号码给到了客服,核实是否为该公司员工或合作的第三方催收公司,客服表示“会记录相关情况,给予反馈”。
9月17日,微粒贷工作客服来电称:“涉及到客户本人的业务,需要客户本人来电沟通。”并拒绝作进一步回应。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趣解商业”注意到,黑猫投诉平台上,有54146条投诉中包含搜索词“微粒贷”,其中,多条与暴力催收有关。
8月30日,一网友投诉称,由于近期收入不稳定,此前在微粒贷上借的一笔钱无法正常还款,与平台沟通协商还款方式被拒绝且逾期后,其家人与朋友遭到了催收人员的恐吓与骚扰。
图片来源:黑猫投诉截图
同日,另一网友投诉微众银行微粒贷暴力催收,其表示,催收人员暴力催收,不分工作和休息日网络电话轰炸,短信骚扰,爆通讯录,非法查询其个人信息,严重影响了其日常和工作。
官网显示,微粒贷是微众银行推出的首款互联网小额信贷产品,2015年5月在手机QQ和微信平台上线,为超过千万用户提供了便捷、高效的贷款服务。依托于腾讯,微众银行成立之后,一直稳坐民营银行头把交椅,然而近几年却接连遭遇业绩增长失速、风险防控问题等,令微众银行的压力倍增。
2024年,微众银行实现营收381.28亿元,同比下降3.1%,实现净利润109.03亿元,同比增长0.8%。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微众银行自2014年成立以来,首次出现年度营收下滑。同时,虽然该行净利润实现0.8%的增长,但其增长速度较2023年大幅放缓。
近年来,微众银行业绩增速正在逐渐显现出疲态。2021年至2023年,其营收增速分别为35.76%、31.03%、11.3%;净利润增速分别为38.87%、29.83%、21.02%,增速同样明显减缓。
2024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发布了一则行政处罚公示,微众银行存在5项违法行为,包括违反账户管理规定、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等,被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警告,并罚款1387万元,时任5位部门负责人共计被罚24.75万元。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2023年8月,因为“汽车贷款首付资金及附加消费贷款用途审核不到位,商用车贷款金额审核不严”,微众银行被罚款120万元,相关负责人杨培宇和张璐被罚款5万元。
此外,大股东腾讯的减持行为也给微众银行带来了压力。2024年上半年财报显示,腾讯减持微众银行8454万股,持股比例从32.73%降至30%,对于微众银行而言,腾讯减持意味着其失去了部分流量和资源支持,而在增量流量见顶、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无疑会增加微众银行的经营压力。
接连爆发的内控问题,或正在侵蚀微众银行的商业根基。在业绩增速放缓、外部支持减弱的背景下,微众银行若不能将合规与风控内化为核心能力,那么它在市场中所失去的,将远不止于增长,或许还有长期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