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为续命有多疯?一招零税卖粮,坑惨美国,喂饱了中国

有的国家上头条,靠的是星辰大海和科技狠活。

有的国家上头条,靠的是花式作死和魔幻现实。

阿根廷,显然是后者里的资深VIP玩家,最近又给我们上演了一出好戏,叫“为了活命,我先把自家兄弟踹下悬崖”。

事情是这样的,阿根廷政府突然大手一挥,宣布在10月底之前,所有谷物油籽出口,零税。你没听错,一毛钱税都不要。并且立下军令状:只要搞到70亿美元外汇,政策立马停止。

这操作骚不骚?太骚了。

正常国家的经济政策,是开刀做手术,讲究个精准、长效。阿根廷这招,不像手术,倒像是游戏打到最后1滴血,把身上所有装备都卖了,就为了换一瓶红药水,先活过眼前这一秒再说。

这套“自残式换汇”的打法,本质不是什么经济创新,而是一场被逼到墙角的豪赌。赌桌上,是阿根廷岌岌可危的汇率和即将到来的大选;赌桌下,是国内农民的饭碗、全球大豆市场的格局,还有中美巴三国之间微妙的利益博弈。

今天,咱们就把这事儿扒光了看看,阿根廷这颗“白菜价手榴弹”,到底炸翻了谁的菜市场。

1. 牌桌上的疯子:谁不这么干谁先死

要理解阿根廷为啥这么疯,就得用“第一性原理”去拷问它:它不这么干会死吗?

答案是,真的会。

阿根廷的经济常年在一个怪圈里反复横跳:印钞、通胀、贬值、再印钞。外汇储备比很多人的钱包都干净,眼看10月底就要大选,汇率要是再崩一次,那现任政府就不是下台的问题,是可能要被挂在路灯上的问题。

500

所以,这套“零税卖粮”政策,根本不是什么农业扶持计划,而是一场赤裸裸的“美元抢劫”。

500

它的核心逻辑简单粗暴:

第一,用“免税”这个胡萝卜,引诱那些手里囤着大豆、玉米的大粮商和农场主,赶紧把粮食卖到国外去。

第二,用“3天内必须结汇90%”这个大棒,逼着这些出口商把在国外赚到的美元,火速换成阿根廷比索弄回国内。

之前的规矩是15天内结汇95%,现在改成3天,急迫感直接拉满。说白了,政府就是拿着枪指着出口商的脑袋说:“快,把你的美元给我交出来,不然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这套操作,本质上就是把未来的税收收入,提前折现成今天的救命钱。这就像一个公司为了做出漂亮的季度财报,把下半年的订单全算到这个季度,数据是好看了,但身体早就被掏空了。这属于典型的“瞎积薄发”,根基不稳,纯靠一口气吊着。

所以你看,这根本不是发展问题,是生存问题。当生存压倒一切时,所有的骚操作,都有了它最朴素的合理性。

2. 精准收割自己人,才是传统艺能

那么问题来了,政府搞“免税大酬宾”,农民总能赚到钱了吧?

你想多了。

任何一个商业模式,你都得拆开看利益相关方到底是谁。在这场游戏里,【政府、大粮商、小农户、国际买家】四方的得失,简直是一出教科书级的黑色幽默。

政府,是那个急着收钱的赌场老板,暂时免了抽成,只为让赌客们赶紧把钱掏出来。

国际买家,是闻着血腥味来的鲨鱼,看到阿根廷大豆比巴西便宜10%,比美国还划算,口水都流下来了,疯狂下单。

大粮商,是赌场里真正的高手。他们有资本、有仓库,早就囤积了大量粮食。这个政策一出,他们就像拿到了平台的“超级优惠券”,可以集中出货,赚得盆满钵满。

那小农户呢?

小农户就是那个被平台大促坑惨了的商家。

平台告诉你全场打折,流量管够,但最后你发现,优惠券是从你自己的利润里扣的,卖得越多亏得越多。

阿根廷的情况一模一样。这个政策一出来,所有囤粮的大户都会在一个月内集中抛售。短期内供给爆炸,你猜国内的粮食收购价会怎么样?必然是暴跌。

这就叫“12号门效应”,门口越挤,踩踏越狠。

小农户早就因为缺钱,把手里的粮食卖得七七八八了,根本享受不到这波免税红利。他们面对的,反而是因为大户集中抛售导致的粮价下跌,让他们未来的收成更不值钱。

这操作骚不骚?把“让利于民”的口号,变成了“精准补贴资本家,顺便再踹农民两脚”的现实。

短句三连来了:

小农户能捞到好处吗?

基本不能。

大粮商会笑出声吗?

肯定会的。

这叫什么?这就叫宏观经济学里的“完美转嫁”,把国家的危机,巧妙地转嫁给了最没有议价能力的那群人。

3. 一颗手榴弹,炸翻全球牌桌

阿根廷在国内怎么折腾是它自己的事,但它作为全球第三大大豆生产国,这一通“快种快收”式的操作,等于直接往全球大豆这个平静的池塘里,扔了一颗手榴弹。

最先被炸懵的,是美国。

美国农民正哼哧哼哧地准备收割自家大豆,准备卖个好价钱,结果阿根廷直接掀桌子了,宣布“我的大豆不要钱,哦不,不要税了!”

价格优势瞬间易主。阿根廷大豆价格直接跟美国打平,甚至更低。这相当于什么?相当于你在双十一熬夜抢购,刚把心仪的商品加进购物车,隔壁拼多多直接来了个“全场一折,先到先得”。你还买不买?你肯定扭头就跑。

500

美国大豆期货应声下跌,直接跌到六周最低点。特朗普急着见阿根廷总统,说是聊合作,其实心里想的啥,大家都懂:兄弟,你这么玩,我这边的票仓可要起火了。

巴西也捏了一把汗。作为南美农业扛把子,它和阿根廷一直是竞争关系。现在阿根廷搞“赔钱赚吆喝”,巴西跟还是不跟?跟,自己利润受损;不跟,市场份额被抢。这就像拳击比赛,对手突然不按套路出牌,开始王八拳乱打了,你作为技术流选手,一下子就很难受。

而在这场混战中,真正偷着乐的,可能是大洋彼岸的中国。

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买家,我们最喜欢看到的就是卖家们内卷。你们打得越凶,价格越低,我的采购成本就越低。而且中国一直喜欢买原料大豆,自己回来加工成豆粕和豆油,这直接养活了国内庞大的压榨产业链。

阿根廷这个政策,恰恰加剧了它的一个老毛病:重出口、轻加工。

为了赚快钱,更多的生大豆被直接运往中国,阿根廷本国的压榨工厂闲置率越来越高。这等于为了今天的午饭,把明天用来下蛋的鸡给宰了。这种只冲量、不赚钱的增长,对整个国家的工业化进程来说,是实实在在的伤害。

4. 猛药续命,然后呢?

说到底,阿根廷这70亿美元的豪赌,是一剂猛药,但终究是治标不治本的“缓兵之计”。

它能解一时的外汇之渴,能暂时稳住大选前的汇率,但经济的根本问题,比如产业结构单一、财政纪律涣散、政策反复无常,一个都没解决。

短句三连又来了:

这事儿能解决通胀吗?

不能。

能提升国家竞争力吗?

做梦。

那为啥还要干?

因为再不干,下个月工资都发不出来了,直接原地爆炸给你看。

等10月31号一过,或者70亿美元凑齐了,政策一停,后遗症马上就来。被压垮的国内粮价需要多久才能恢复?被进一步挤压的加工产业怎么办?用完了这笔钱,下次危机再来时,又该卖什么?

对阿根廷来说,这杯猛药究竟是续命的仙丹,还是加速死亡的毒药,只有天知道。

但对我们这些吃瓜群众来说,倒是看了一场好戏。

当一个国家被逼到墙角时,它的求生本能,比任何商业大片都来得更加魔幻现实。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