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九二共识”的涵义和意义
1992年,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达成了“在海峡两岸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双方虽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但对于一个中国的涵义,认知各有不同“,故“各自口头声明的方式表述一个中国原则”。这被称为“九二共识”。
但“九二共识”的”共识“到底是什么呢?按照两会的协议,我们可以归纳成两点:第一、海峡两岸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正是因为谋求国家统一,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才走到一起来商议。这一政策在两岸都有其法律依据。比如台北政权的《国家统一纲领》和《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北京政权的宪法。
第二、双方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这一条共识所称”一个中国的原则“,是指当时在国际上尊重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一个政治原则。即“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北京认为,一个中国的涵义按照联合国的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但这一条不可能被台湾方面接受。所以,台湾方面指出“对于一个中国的涵义,认知各有不同”,所以“各自口头声明的方式表述一个中国原则”。如果我们问,九二共识所谓”双方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到底是什么共识,那么我们可以说,双方存在领土主权的共识,即“台湾和大陆同属一个中国”。这依据于中国及其两岸关系的历史、适用于台湾和大陆的法律。台北政权的《中华民国宪法》及其《两岸人民关系条例》把台湾和大陆都视为中华民国的主权领土。他们称台湾是中华民国的自由地区,大陆是中华民国的非自由地区,北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也是把台湾和大陆都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领土。所以,这是有法律依据的领土主权共识。按照这个共识,无论两岸在一个什么样的政权架构之内,台湾和大陆都是一个主权国家的两部分。中国在主权层面是没有分裂的。这既是一种有效的法理事实和国际社会的外交共识,也是一种以北京强大的军事实力捍卫的国家主权状态及其与世界上任何大国之间的地缘控制和军事安全状态。只是因为上世纪中国内战的原因,这样一个既包括台湾也包括大陆的中国,其中央政权是谁,谁代表这样一个中国,这没有在两岸之间和国共之间达成共识。因而,双方各自以自己的政权和国号口头表述“一个中国”。也就是说,北京表述“一个中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台北表述的“一个中国”是中华民国。这就是所谓“一中各表“。
但是,我们可以说“一中各表”是现状,但不说“一中各表”是“九二共识”。因为共识的部分只有“一中”,即“台湾和大陆同属一个中国”这一点是共识。“各表”是分歧和问题。如何不再“各表”而是“同表”一个中国的政权和国号,那是两岸未来要解决的问题。 可见,“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的主权共识基础,是避免两岸发生战争的定海神针。你若不承认“九二共识”,那就等于否认中国的领土主权,滑向“台独”,并成为北京动武的合法理由。
但“九二共识”只是领土主权层面的“一中”共识,并不是两岸政权的统一方案,不存在只要承认“九二共识”,两岸就不能保持现状这回事。两岸政权层面的统一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只能从两岸人民彼此互动中去形成足够走到一i起的共识。两岸关系的任何政治架构都应当是两岸互动出来的。
北京所谓的“一国两制”,是属于两岸政权统一和两岸治理的方案。这不能跟“九二共识”混为一谈。北京主张,维持两岸各自的社会制度不变,即大陆社会主义,台湾资本主义不改变,但通过协商达成一个两岸都同意的统一政权。如此实现两岸在“一国两制”下的统一。 但是,国民党认为只有大陆实现民主化,两岸才能在民主制度下达成统一,否则那只是两岸政党之间的政治分赃,与两人民没有关系。这是马英九阐释的“两岸和平民主统一”方案。而且,只要大陆尚未实现民主化,国民党就主张”两岸不独、不统,和平发展”。在台湾,这种观点称为终极统一派,意思是目前没有条件谈统一,等到大陆哪天民主化了,再来统一。
大陆是不是就能实现台湾期望的民主化呢?这不是目前能够解决的问题了。大陆是一个发展中的经济体,有自己的经济、社会和政治议程及其优先事项。中国大陆的未来是与许多目标联系在一起的。但只要两岸和平发展、融合发展和互动发展,台湾也将有机会参与塑造中国及其两岸关系的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