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抑或直面人生——当年的“潘晓”今天还好吗?

这两年“躺平”之风据说开始流行。各路大v自媒体们借题发挥指桑骂槐拼命输出负面情绪鼓吹“躺平〞人生,小作文小视频和段子大量充斥网络平台。这种渲染消极负面情绪的网络现象终于引起了上面的注意,听说网信部门已经开始着手清理。

背景不难理解。生活和职场压力越来越大,“内卷”越来越剧烈,年轻人“卷”在其中透不过气并且看不到走出这“内卷”的希望,难免会消极、难免有些人会不想再卷想“躺平”。

细说起来,消极“躺平”之风不是专属于当代,其实每朝每代每一代人都有各自的“卷”和困惑。记得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还在上中学时,《中国青年》杂志发表了一个名叫“潘晓”的年轻人的文章《人生的路啊,怎么越走越窄?》,喊出了那个时候亿万青年心中的迷茫、困惑和痛苦,在全社会引发广泛的反响和争论。

想想也是,那个时代的年轻人是挺倒霉的。正在长身体学知识的年纪就赶上十年“特殊时期”,一天到晚造反串联大批斗闹革命,啥正经知识和本事也没学会,然后突然有一天就不让他们在城里混了一声令下全被赶到穷乡僻壤“上山下乡”面朝黄土背朝天战天斗地啃窝头吃尽了人间苦难。好不容易文革结束回了城,爹妈就是个普通工人或店员没本事给儿子女儿“开后门”,考不上大学也找不到正经工作,二十郎当岁啥也不会没任何收入跟一大家子挤在10平米的破屋子里面靠啃老度日,走到社会上到处是障碍重重死气沉沉自私麻木尔虞我诈,唯一可以指望的就是“接班”尚未衰老的爹妈在某个国营或集体单位的卑微职位当个修理工或售货员(这不正是那位民科“理论家〞力荐的扩大就业的幸福的“计划经济”模式?)。所以,那个时候亿万出身贫寒的潘晓们真是心如死灰看不到前途看不到希望,没法儿不抱怨,人生之路真是越走越窄!

潘晓们没料到——其实当时十亿中国人中几乎都没人料到——1980年的中国正站在千年一遇的历史大变革大机遇的门槛上。从那时开始的以后几十年,中国像旭日东升一样喷勃而出势不可挡,百万亿级财富像魔法一样从地下喷涌而出,亿万个机会被创造出来,十几亿中国人摆脱了几千年的贫困,亿万底层青年抓住了机遇改变了命运实现了跃升。

不知道那个潘晓现在怎么样了。他是抓住了机遇出人头地发财致富?或者平平淡淡度过大半生现在过上了舒适小康的中产退休生活?还是像当年有国营大厂青工“大火柴”那样人生之路真的越走越窄生活一路向下现如今只好靠发牢骚抱怨今不如昔回忆“计划经济”年代大厂食堂香喷喷的炖排骨打发时光?

年轻人迷茫消极不仅中国的历朝历代有,外国也一样。我看现在美国欧洲日本的青年就挺迷茫消极。历史上,西欧资本主义都经历过机会匮乏内卷严重年轻人消极愤闷,比如十九世纪,内部的竞争激烈阶级矛盾激化差点把资本主义掀翻了。他们的解决办法是“走出去”,鼓动和支持那些生活贫苦精力旺盛在国内找不到出路的年轻人去亚非拉东方世界去闯天下去打去杀去抢去经商去殖民。一、二百年时间里,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向海外输送几千万殖民者,不仅有效缓解了他们国内的“内卷”和阶级矛盾,还为本国产业打开了市场获得大量财富,可谓一举多得。

在我看来,中国现在也处在相似的阶段。我们有大量的人口,我们有强大先进的科技和工业,我们也内卷严重。所不同的是,我们想“走出去”但阻碍重重——时代不同了,没法再满世界殖民扩张,做点正当生意和投资欧美发达国家还千方百计使坏招烂招堵我们。“走出去”不顺,只能继续内卷并且愈卷愈烈。

有啥办法破局?我也想不出啥好办法,只能练好内功保持耐心和进取心,遇河架桥遇山开路一点一点往前拱坚持不懈努力打拼呗。你们能想出啥好办法?天道酬勤,历史自有其逻辑,好的机遇要人去争取才会有。

人的眼光其实是很局限的。想当初,潘晓们在悲叹人生之路越来越窄时,他们不知道历史性的大机遇已经在眼前了。当代年轻人也在悲叹内卷和躺平,但将来会是什么样的未来和机遇在等待他们?谁也不知道。

但是,我不担心年轻人,我相信他们不会真的“躺平”,他们会比我们这代人更强。每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困惑和难题,但生活总会继续。哪个时代都会有人悲叹和躺平,但哪个时代都不缺少奋斗者。年轻人应该永远乐观地面对生活,不要放弃追求美好未来的期望。

可不是吗,你家又没矿,你躺平个啥?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