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祖鸟是什么“鸟”?为什么会和恐龙扯上关系?
图片来源:wiki-Judy Gallagher
撰文 | 阿娴
当你看到一只麻雀在枝头跳跃,一只鸽子在广场上觅食,或者一只鹰在天空翱翔时,或许很难相信,它们的祖先竟然是恐龙。
而始祖鸟(Archaeopteryx)正是串联起这段奇特的演化史的关键物种,填补了从恐龙到鸟类过渡的空白。
最初发现的一枚始祖鸟羽毛|By H. Raab (User:Vesta) - Own work, CC BY-SA 3.0
1861年,德国古生物学家赫尔曼·冯·迈耶(Hermann von Meyer)在德国索伦霍芬附近的石灰石采石场发现了一枚始祖鸟羽毛化石,同年晚些时候又发现了一具始祖鸟骨架。
这一发现震撼了整个科学界——因为它既保留了爬行动物的特征,又拥有清晰的羽毛印痕。始祖鸟的出现,打破了当时“恐龙身披鳞片、形似蜥蜴” 的普遍认知,为“恐龙可能演化成鸟”的猜想提供了最早的线索。
通过化石年代测定,科学家确定始祖鸟生活在约1.5亿年前的晚侏罗纪,现今的德国南部地区。当时的欧洲是一片温暖的浅热带海域,由群岛组成,比现在更靠近赤道。
后来发现的始祖鸟骨骼化石|By H. Raab (User: Vesta) - Own work, CC BY-SA 3.0
始祖鸟的体形与乌鸦相近,它的体长可达50厘米,翼展可达70厘米,估计体重为500至1000克。它拥有一种“混搭”的外形结构,仿佛是大自然在尝试创造新物种的实验品。比如,始祖鸟有着经典的鸟类特征——羽毛、翅膀和叉骨(这是鸟类两个锁骨融合而成的叉状结构,有助于增强飞行时的力量和稳定性)。
然而,与鸟类不同的是,始祖鸟又具有爬行动物的特征——前肢有三根独立、带爪的指头,有一条由21节椎骨组成的长长骨质尾巴,以及布满锋利牙齿的颌骨。在将始祖鸟的眼睛与现代鸟类和爬行动物的眼睛进行比较后,专家得出结论,始祖鸟很可能是昼行性动物,就像今天的许多鸟类一样,白天活动,晚上睡觉。
艺术家根据推论绘制的始祖鸟复原图,身上覆盖有全黑羽色。|NobuTamura
在它被发现后的一个多世纪里,人们又陆续找到了许多形似鸟类的恐龙化石,比如1996年出土的大名鼎鼎的中华龙鸟化石。研究者在化石中发现了一层短短的丝状结构,这是人类第一次发现明确的带羽毛的恐龙化石。过去人们一直以为“羽毛是鸟类独有的特征”,直到这些化石出现,才打破了这个固有认知。
尽管如此,化石仍然留给了人们许多待解的疑问:那些带爪的指骨、锋利的牙齿,是如何在后续演化中逐渐消失,变成鸟类的翅膀与喙?6600万年前恐龙大灭绝时,类鸟恐龙又是靠什么优势躲过灾难、延续至今?
参考资料:
[1]https://www.manchester.ac.uk/about/news/new-species-of-missing-link-between-dinosaurs-and-birds-identified/
[2]https://en.wikipedia.org/wiki/Archaeopteryx
[3]https://www.nationalgeographic.com/science/article/archaeopteryx-flight-dinosaurs-birds-paleontology-science
[4]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ncomms1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