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國民黨主席幾位候選人的第二場辯論會
昨天是國民黨主席幾位候選人的第二場辯論會。
有人想參加,卻因為與主辦單位爭吵而被拒之於門外。
有人是在輿論壓力下,不得不參加。
既然來了,就應付應付吧!
免得被批評,又得罪了主辦單位。
也有人受制於台灣的民粹氛圍,不能不用模糊方式來應付棘手的問題。
不過,有個問題,身為國民黨的掌舵者,不能迴避,不該迴避,也迴避不了。
針對這個問題,張亞中提出了靈魂拷問。
他問「九二共識到底是什麼?你們支不支持統一?」
我記得是蘇起創造了九二共識這個名詞。
馬英九說九二共識就是一中各表。
很多馬派人士也都呼應,說這是創造性模糊。
是兩岸和平發展,交流互動的高明策略。
當初兩岸要走出陳水扁的台獨對抗僵局。
所以大陸對馬英九的說法,是既不承認,也不否認。
如果說馬英九是一中各表,當時大陸就是「一中不表」。
蔡英文先捅破了這個所謂的創造性模糊。
她說一中各表就是李登輝的特殊國與國關係,也就是引起兩岸極大爭議的兩國論。
蔡英文基於這種論述,擱置了九二共識,只承認九二會談。
從2016年開始,兩岸關係又進入了冰河期。
馬英九執政八年,創造的兩岸和平共處局面,也被破壞了。
這種情勢發展,逼著大陸不得不為九二共識做出明確定義。
九二共識就是「一個中國,兩岸共謀統一」。
自此,一中各表成了歷史名詞。
最尷尬的就是國民黨。
因為大陸提出「一國兩制」的統一模式。
國民黨不敢接受一國兩制,怕被扣上紅帽子。
這一來民進黨更看出國民黨的弱點。
開始對國民黨加上賣台的罪名,其中最難聽的就是舔共。
這種情勢的發展,使國民黨在兩岸政策更加退卻。
只敢談和平,不敢碰觸統一。
完全的被動,使國民黨在兩岸關係上的優勢盪然無存。
統一成為不敢碰觸的禁忌。
枱面上的理由,就是怕影響選舉。
只有張亞中很勇敢的面對這個問題。
他在擔任洪秀柱核心政策智囊時,提出以一中同表取代一中各表,想化解這個僵局。
後來他更力主國共要恢復會談,簽訂和平備忘錄。
等待國民黨執政後,簽訂兩岸和平協議,解決台海兵兇戰危的困局。
不少統派人士並不同意張亞中的「一中三憲」。
認為這就是歐盟模式,不適用於兩岸。
大陸官方也對張亞中模式持保留態度。
但無可否認,這畢竟是在一中各表以外,台灣方面唯一提出的具體論述。
很多人批評張亞中的論述不切實際,不可行,大陸不會同意。
三十幾年前,我在國統會做政策幕僚,那時也有大老提出類似主張,但被李登輝束諸高閣。
三十幾年後,大陸強大了,遠遠超越了台灣,他更不會接受這個模式。
儘管如此,為了打開兩岸困局,找出一條和平的路。
張亞中的論述還是有其正面的意義。
他至少是堅持住一個中國原則,確定和平統一的目標。
這要比只呼口號,搞民粹。
或是只談和平,避談統一。
只想在大陸賺賺錢,要正面的多。
不過令我比較失望的是。
張亞中的靈魂拷問,只得到實問虛答的回應。
留給台灣的時間畢竟不多了。
大陸是一定要完成統一目標的。
最遲也就是這幾年的事情。
掩耳盜鈴,自欺欺人,並不能迴避這個問題。
川普的戰略收縮是準備放棄台灣。
放棄之前還得先把台灣榨乾。
這個結局,我不相信大家看不出來,只是在刻意逃避而已。
所以,張亞中的實話實說,真不討好。
至少對選舉沒什麼幫助。
大家還是習慣於接受口號式的空話。
即使明知這些空話都是騙人的!